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研究

时间:2022-03-02 09:42:44

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研究

摘要: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它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再创造的心理过程。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应遵循先学后教,注重学生主体;注重学习过程,不求答案的统一;提供充分的时间,保证充分诵读,引发思考三原则。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自主阅读

一、课标对学生自主阅读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目标的确立,为新课程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本文拟从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对初中自主阅读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一些建议。

二、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简析

自主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自主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搞好阅读的信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把阅读的时间和发现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教师作为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应根据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加入到与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中去,让学生尽量深度参与,自主构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设计可以采取如下思路:导入学生速读课文,谈自己的感受;疑问问题相对集中;小组讨论师生一起确定重点问题;全班研讨总结评价。要把语文课的教学思路从以教为主改为以学为主,教师教的思路服从学生学的思路,学生由带着问题读课文变为在读课文中提出问题,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和学习过程的展开,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应是为学生的学服务。

三、初中自主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一)先学后教,注重学生主体。要实施自主性学习,首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消除学生的思维惰性,打破其对教师的依赖心理。例如,有一位教师在进行《最后一课》的新课教学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我们伟大祖国的语言文字――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美妙的语言之一等等,这些话是有问题的,它给了学生某种“暗示”,让学生先入为主,在一次次体验中感悟、积累,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点拨。

(二)注重学习过程,不求答案的统一。阅读教学课堂应是学生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是放飞想像的课堂,是进行自主探究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所关注的应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性,而不是追求统一的答案和一致的结果。学生阅读的目的主要是熏陶、积累和训练。无论要达到哪种目的,学生的自身体验、感悟、阅读的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

对一篇课文尤其是文学作品的理解,往往可以是多角度的,一篇内涵丰富的作品,它的阐释决不会是单一的、凝固的,更不会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比如课文《第二次考试》中先后两次考试成绩悬殊的现象巧妙地构成一件“奇怪的事情”,从不同的角度看,就可能有不同的评价。在学习这一课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对于学生的观点,只要是能从课文中找到依据的,能对课文中的语句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释就应予以肯定。这样学生就会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三)提供充分的时间,保证充分诵读,引发思考。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上,教师必须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对教材进行诵读。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1.了解课文标题。引导学生看到课文标题后,学会提出想要了解的问题。俗话说“题好半篇文”,意思是好的题目往往用精警的词语提挈全文,对课文内容和主旨作富有特色的浓缩和概括,立意高妙。解读课文标题,往往也就成了学生读懂全文的纲要,标题对读者具有强烈的引导作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标题提出问题。例如,学习《苦练》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标题进行提问,“谁苦练?”引出课文的主人公――陈招娣。“苦练什么?”引出苦练的内容――加练五十个球。“为什么苦练?”又引出苦练的目的――为国争光。在标题上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把以上几个内容结合起来,概括出文章的题旨。

2.要求学生预习,针对不理解的地方发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学生在认知活动中会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疑惑的问题,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具体操作时,首先让学生明确课时的目标,目标明确了,就减少了盲目性,增强了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然后就课时目标中的要点、难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3.在深入学习文本的同时,诱导学生质疑。学生往往在提问时抓不住要领,这就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引导,在关键处扶一把,由浅入深设置一定的坡度,教会学生提问,渐渐达到会问的目的。“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就是强调阅读教学重在启发、诱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发问、会问。整体感知课文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后练习来帮助学生提问。

4.设置提示,引导学生模仿性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本身的特点,精心设计提问,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讨论,积极思考,渐渐产生提问的欲望。教师的提问要在发现问题的方法等方面为学生作好示范作用,让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

以上几种学生提问的方法无论哪一种都要紧扣教学目标,不是漫无边际的提问,更不是追求表面热闹而毫无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提问。例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教师可以诱导学生解疑:鲁提辖为什么要拳打镇关西?怎么样拳打镇关西?打死镇关西后怎么办?这三个问题不仅勾画出了小说的情节,而且让学生明白了课文的重点、难点所在,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秦训刚.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黄耀红.百年中小学文学教育史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怎样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下一篇:历史教学也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