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障碍分析

时间:2022-07-06 08:36:09

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障碍分析

摘要:改革来访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小企业的出口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出口创汇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中小企业如歌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发挥自身的产业优势,战略联盟优势等比较比较优势,几十调整自己的出口战略,具有深远的的现实意义。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有短缺经济想过剩经济的转化和加入世贸组织,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克服中小企业的出口障碍,探讨现因的对策有很深的的意义。

关键词:特点;现状;问题; 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6-0139-01

1 中小企业的定义

中小企业的标准:工业,中小企业必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货销售额30000万以下,或者资产总额为40000万以下。其中,中型企业必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饿3000万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2 中小企业的特点

中小企业的发展存在以下特点:

(1)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呈现多元化,非国有企业发展速度较快。由此决定了中小企业事业发展为重点。

(2)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突出,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重在“二次创业”。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但是在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的今天,劳动密集型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的弱点。提高中小企业的高科技含量,实现第二次创业,是但前中小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3)发展不平衡,优势地区集中。决定了但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推进形式要区别特点,先易后难,以点带面。

(4)中小企业主要的地方企业。

(5)中小企业自身基础薄弱。

3 中小企业的现状

中小企业对外情况:

检验监管依据不够完备。2004年颁布实施的《鞋类检验规程》(以下简称SN标准)为出口鞋类检验监管提供了有效的依据。目前鞋类检验监督依据靠单一的SN标准,已难以适应国际性要求,也难以满足检验建议的把关需要。

出口企业的认识不到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多数出口企业为建立翔实的原辅料监控档案,原辅料安全缺乏有限的监管和追溯性。其次,企业实验室监测能力不强,多数只能满足常规物理性能项目的检测,与生产需要,进口国要求不相配。第三,积极主动搜集国外新技术措施和要求的意识不强。

检验监管人员重视不够。部分检验人员认为鞋类检验风险度不高,满足于多年来形成的检验监管模式,长期沿袭经验性检验方法,在国外不断出台的技术性贸易措施面前反应滞后,对新的出口状况研究不深不透。

解决办法:

收集进口国的新动态,新规定和新要求。几十了解国际市场的新要求寄进口国相关法规,在第一时间向企业宣传贯彻,增强检验检疫工作的针对性,工作中还应多与外商外贸人员交流,在不断降低标准尺度的前提下做到与市场接轨,与国际接轨,切实履行把关职能。

建立安全有效的原辅料材料监控机制。企业是保证产品安全与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应持安全,健康。是检验检疫部门监管验证的基础,也是检验检疫部门检验,监管的重要内容。

强化科技把关,建立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体系。从而快速开发适应适应国外新的技术措施的检测项目,帮助企业跨越国外技术措施。不断强化企业产品力量自我监控能力。

进一步完善风险预警及快读反应机制。通过反面教训达到对出口企业和检验监管人员的警示作用。

国内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有了一定的积累和规模。但由于自身的外部环境的原因,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

一是体制不顺,多头管理。中小企业的管理部门多,出台政策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致使中小企业无所适从,真正有困难时无人管,坐失商机。

二是政策不公,市场无序。多年来,国家一直强调发展大企业,大企业在融资、税收、土地使用政策方面有诸多优势。此外,目前市场无序,假冒伪劣商品猖獗,中小企业的产品更易于假冒,执法部门打击不力,中小企业又无实力自己打假,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中小企业受的冲击大于大企业。

三是融金难,告贷无门。据对上海市200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调查,真正能获得长期贷款的只有3.2%。 中小企业借贷难主要是因为银行为中小企业准备的贷量不足;中小企业借贷缺乏足够的信用保证;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辅导不够,银企之间信用度差等。

四是产权不清,缺乏动力。产权不清对中小企业的危害很大,轻则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重则导致中小企业解体、破产。

4 应对措施

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重点,必须调整好五大关系:

(1)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国有中小企业依然存在改革的问题,但政府在这方面出台的措施还不多。

(2)吸纳劳动力与科技含量的关系。重点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但并不等于放弃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3)点与面的关系。要在东部多抓典型,向西部推广,做到以点带面。

(4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小企业属于地方的多,但发展的中小企业仅靠地方不行,中央也应有相应的鼓励和促进措施。

(5)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关系。国外的中小企业并不去与大企业竞争,而是为其配套。

吴义国说,处理好上述关系,把握好重点才能在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提高自身素质,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提高科技含量,增强创新能力,是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加快完善促进中小企业的制度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条件。

参考文献

[1]国际贸易中心.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出口经营指南[M].上海:江林,胡家庆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刘继.美国的创业基金及有关法规[J].宏观经济,1998,(8).

上一篇:中国贸易摩擦统计分析 下一篇:欧洲货币体系及作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