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参与隔代教养的积极功能及其优化策略思考

时间:2022-07-06 08:30:07

老人参与隔代教养的积极功能及其优化策略思考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

摘要:隔代教养虽然存在一些弊端,但由于诸多现实原因,这一现象在中国普遍存在,成为家庭育儿的一种无奈且现实的选择。本文立足于挖掘老人参与隔代教养的积极功能,并对隔代教养优化策略进行思考。

关键词:老人;隔代教养;积极功能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223-02

一、隔代教养

隔代教养也称为隔代教育,是指祖辈与孙辈生活在一起,对孙辈承担一定的或主要的教育责任。基于诸多的现实因素,如双薪家庭的普遍化、父母在外地工作、父母婚姻状况不稳定、父母经济能力不足、父母存在身心问题等,导致父母无法或不愿亲自照料子女时,一般会将子女托付给老人照顾。在众多的形成隔代教养现象的原因中,父母工作和父母离异是主要原因。

二、隔代教养的弊端与现状

在我国关于隔代教养的研究中,讨论弊端的占大多数。隔代教养确实存在不少隐忧,综合起来主要表现在:(1)祖辈溺爱孩子,影响他们的正常发展。祖辈往往对孩子的照顾过于细致,包办替代许多事情,让他们很少有机会亲身实践,被剥夺了学习机会,包括身心发展机会。(2)祖辈教育观念落后,妨碍儿童成长。祖辈育儿大多秉承着“老经验”、“老做法”,拒绝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行为模式比较偏执,这对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是不利的。(3)教养心理狭隘,容易引发家庭矛盾,导致亲子隔阂。有些祖辈在抚养孙辈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拉拢孩子,甚至有时无原则地使用物质诱惑。类似的狭隘教养心理,很容易引发家庭冲突,导致亲子隔阂。(4)祖辈与父辈管教不同调,难以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和有效性。比如,小朋友生活习惯的养成、面对课业的压力及教育责任等方面,祖辈与父辈的要求和方法往往存在不同步现象,而这种冲突会让孩子不知所措。

虽然隔代教养存在诸多弊端,但现实情况是,隔代教养在中国几乎是一个普遍现象,广泛存在。有调查显示,上海50%―60%处于0―6岁的孩子属于隔代教养,广州的比例在50%以上,北京多达70%。既然隔代教养是无奈且现实的一个选择,我们就应扬长避短,努力挖掘它的积极功能,最终达到儿童健康发展和成长、家庭更加和谐融洽的目的。

三、隔代教养的积极功能

1.有效替代亲职功能,缓解父母忧虑。现实的压力、父母的工作关系或婚姻问题等,导致孩子无人照顾,而隔代教养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同时,相对于把孩子托付给保姆,祖辈更能令父母感到安全、放心。毕竟祖辈是爱孩子的人,孩子可以得到祖父母的爱与生活照顾,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较好的心理支持。

2.降低养育成本,缓解父母经济压力。如果父母自身没有能力或精力养育孩子,一般会请保姆帮忙,或一方做全职家长。请保姆的话,不仅需要支付高额的保姆劳务费,还要增加保姆生活开支,这对一些年轻父母来说有较大的经济压力。如果做全职家长,经济压力就会落到另一方身上,让许多家庭很难承担。

3.有利于家庭价值观的传承。祖辈们的心态一般比较平和、有耐心,且怀有童心,和孩子容易融合,打成一片,能用心陪伴孩子游戏。比如,许多老人喜欢跟孩子讲过去的经历,讲他们的人生故事,这对传承生命历程经验、延续文化价值和家庭价值观,非常有意义。

4.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有利于祖辈健康养老。塞利格曼的幸福公式指出,一个人35%―40%的幸福是由自我控制因素即能够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调节的。而祖辈们所处的人生A段,面对退休、变老、疾病甚至配偶离世等,存在较强的心理落差,孤独感及无力感最强,帮助照料孙辈则能很好地修补这些危机。孩子的纯真、弱小,给老人带来生活乐趣的同时,更会增加他们对生活的控制感和意义感。

5.有利于家庭团结与氛围的重建。孩子虽小,但是家庭中最有力量的一个。祖辈在隔代教养中用心付出,包括时间、精力、情感,父辈和孙辈感受到这些付出,也会真情回馈。祖辈父辈围绕孩子有了更多的话题,也有了更多的生活乐趣,许多家庭因孩子变得更团结、交流更多,家庭氛围更融洽。

四、隔代教养的优化策略

(一)做好隔代教养的心理准备

父母在把孩子交给祖辈照顾时,要提前有恰当的心理预期。

1.不要期待祖辈完全替代父母的角色,要正向理解父子、母子与祖孙之间的关系本来就是不一样的,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应对态度。父母有自己重视的教养观念,祖辈也有他们的想法,两者间要取得一个平衡。

2.父母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既然选择了隔代教养,就表示这种方式有某些优点,父母应抓住教养大方向,而不是把心思放在彼此不合的细节上,斤斤计较。祖辈陪伴孩子的时间更多,对孩子的影响肯定会越大,父母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当然,更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明确地知道孩子的教育无法完全外包,终究还是父母自己的责任,不能一味地推给祖辈。

3.培养愉快的共养氛围。两代共教,父母须保持弹性,设定好目标,跟祖辈建立一种伙伴关系。父母要先放下执着,既然把孩子交给祖辈,就要充分授权,相信他们。对于有差异的地方,两代要站在同一阵线上,着眼于问题共同来探讨,发现差异点,参考教养大原则。

4.避免陷入两代间的隐性角力。与原生家庭情结未了,教养冲突中容易引发特别强烈的情绪反应,祖辈和父辈之间会陷入一种隐性的角力。

(二)掌握父辈与祖辈沟通的技巧和原则

父辈在和祖辈沟通时,一定要注意沟通的技巧和原则。首先,不要正面冲突,特别是不要在孩子面前互揭伤疤,互相指责对方的不是,真的有问题可以私下商量,有时还可以善用第三者进行沟通。对于有些不认同的教养方式,在给否定意见之后,应该提供其他的一些可行做法。对于祖辈难以改变的一些生活或行为习惯,如果一定要纠正,也可由孩子去纠正;不要用指责的语气跟祖辈讲话,而应用“我……”开头的句子,如“我今天发现孩子有些什么情况”等。这样会让交流更顺畅、平和,不会激起对方的防御。不要抱着想改变或控制对方的想法进行沟通,不放大无谓的细节,不关乎原则的内容可以适当放下。

(三)从放手中培养孩子的自信

父母或祖父母经常会因为担心孩子不会做、做不好或怕他们遇到挫折,于是会帮许多忙甚至太多忙。基于爱的名义,实则是在阻碍孩子学习生活能力的机会。许多研究发现,自理能力不如同龄孩子的孩子,自信心容易低落,在同伴中常会出现行为、情绪及人际困扰等问题,因此,祖辈要学会放手。(1)让孩子体验到“我能感”。当孩子想要尝试,并有机会尝试的时候,就放手让他们去试,这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与发展勇气,是他们追求独立自主的源源活力。(2)对孩子的兴趣和热情给予支持。成年人要鼓励孩子成樽约合氤晌的人,而非父母或祖辈认为的人。父母或祖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这有助于了解孩子的潜能、兴趣与热情,给予他们需要的协助与支持。(3)提供孩子处理事情的机会,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当孩子面对冲突、问题或做错时,父母不要急着代言、出手或善后,要让他们有机会自己处理事情。这是因为孩子可以从中学习到为自己主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后果负起责任。(4)爱与规则、纪律并行。孩子的成长需要空间和自由,该放手时要放手,但也需要规范与限制。大人要努力做孩子的朋友,与他们分享、沟通彼此更多的内心世界,在这一过程中,要给予引导。

五、政府、社会要为隔代教养家庭提供适当支持

要想提升隔代教养的质量,不仅需要家庭的努力,更需要社会组织的积极支持。例如,美国社会将隔代教养中的祖孙视作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实用的支持和援助。我国台湾不仅在政策上鼓励祖辈参加保姆课程训练,而且拿到证照的老人如果照顾孩子,政府还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现在,社会各界对农村隔代教养的问题关注较多,特别是留守儿童群体。鉴于隔代教养现象在中国的客观实际,政府和社会应思考如何扬长避短,做一些切合实际的政策性支持。可以参照我国台湾地区的做法,为祖辈教养者提供免费系统学习的机会,还可充分结合社区特点,整合利用社区资源,在各社区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育儿指导队伍,以提高祖辈的隔代教养能力。

总之,家庭在选择隔代教养的方式之后,要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多关注其积极功能。同时,父辈和祖辈要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明确双方目的的一致性,保持一定的弹性,加强沟通与理解。当然,也希望政府和社会对隔代教养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实质性支持。

参考文献:

[1]黄姗,陈小萍.隔代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7,(2):63-65.

[2]刘华.隔代教养:无奈中的现实选择[J].育儿教育,2005,(6):4-5.

收稿日期:2016-11-24

作者简介:汪依桃(1981-),女,湖北咸宁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上一篇:基于虚拟仪器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下一篇:《农业标准化与质量认证》案例式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