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一个不可忽视的教育主题

时间:2022-07-06 05:35:33

生命教育,一个不可忽视的教育主题

[摘要]近年来,青少年自杀、自残、危及亲人和社会的事件屡有发生,对青少年的生命价值观教育不容缺失。生命是一个有责任的存在体,教育的责任在于关爱生命、激昂生命。教育现实呼唤生命意识,生命是构建教育的基石,学校理应为生命而教育。教师应充分认识生命教育对青少年成长、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有生命教育的紧迫感,树立服务生命的观念,增强爱与责任的意识,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以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关注生命;成材与成人;均衡发展;服务意识;和谐环境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128(2012)03-0054-03

中学阶段正是青少年奠定未来人生发展方向的关键时期。教育应着眼于学生总体人格的均衡发展,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关注生命的均衡发展。从人的精神养成、智力挖掘、感知生活的能力,身体自我保护意识及心理抗压能力等多方面人手,通过训练、培养来达到均衡发展的目的。确切地说,生命的教育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学生的发展是教师工作的第一要务,生命教育应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

青少年理应充满激情、活力,对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比任何年龄段都更强烈。热爱生活,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只有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乐趣,才能充分发挥潜力,才能树立起战胜困难挫折的信心。因此,教育者必须以人文的观念关注青少年的成长。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一个迫切的教育主题――关注生命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一、教育现实呼唤生命意识

学校作为一个育人的机构,是塑造生命的重要场所,是生命发展的“第二家园”。然而,现代社会高度的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极端的功利逻辑,往往使人不再关注生命的需要,而是关注社会的需要。教育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同样集中表现为“成材”,而非“成人”。

“成人”的教育直面人的生命基点,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关怀人的生命旅程,使人的生命实现充盈、发展和完善,成为生命赖以成长的“根”。

而“成材”的教育屈服于社会上各种评价的压力,死守“知识至上”的理念、“以考试为中心”的思想、“升学第一”的行为,以致应试教育占据着我们的头脑。教师的教学以各类考试的要求为限,学生的学习也以是否考试为界;教育常常忽略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均衡发展。“成材”的教育也追求教育的“预期的结果”,但这一结果集中表现为“考分”。成绩好坏成为区分学生好坏的重要标准,分数高低成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主要依据。学校关注考试,更关注分数,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能力水平等因素被严重忽视,特别是忽视了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关注。事实上,学生在学习阶段所获得的片面的成功,同样可能遮蔽学生成长过程中诸多的矛盾与隐患。前年,笔者曾参与一项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部分调查结果统计如表1所示。

调查数据表明:“分数”、“重点”在学生心中仍占据主要地位。因为有了分数,才会有重点中学、名牌大学……这样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牺牲了多数人的发展,泯灭了人的美好天性,抑制了人的创造精神。

“成材”教育越走向极端,就越容易在社会现实中产生极端的、不良的后果。近年来,学生自杀已成为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由于对生命的漠视,部分青少年自杀、自残,走上不归路;由于对生命的漠视,造成了草菅亲人性命的悲剧;由于对生命的漠视,出现了剥夺同学生命的惨剧……残酷的现实和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建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教育责无旁贷。关注生命,关注人性,教育才有其真正的价值。

二、生命是构建教育的基石

教育部原部长周济在全国学校安全工作会议上强调“生命不保,何谈教育!”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直面生命。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找到一份工作或职业,更应该引导学生自觉体悟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从而从容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教育的任务首先在于促进学生生命自身的发展,其次才是培养社会需要的“真正的人才”。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人们“望子成龙”的思想可以说是根深蒂固。这种过硬、过高的期望值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教育,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随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今天的人们已经意识到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教育的优先发展。所以,关注教育就是关注未来。

从教育活动的本质使命来看,教育的对象是人,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人的和谐发展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决定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活动要为社会服务,更要为鲜活的生命服务。

从人的一生发展过程来看,中学生正逢学习生涯的黄金时代,逻辑思维渐趋成熟,开始思考人生的问题,追问生命的意义,探索人生的价值。这为生命教育提供了可能。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是基于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学校教育要使学生明白――生命就是希望。人生在世,要知道珍惜生命,善待生活。只要我们懂得珍惜生活,相信生活的美好,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一切困难与挫折都会是过眼云烟。

三、学校理应为生命而教育

生命珍贵,它蕴含着灵光,彰显着活力;教育神圣,它催生生命个性,培育了生命的绚丽。

为生命而教育,学校要积极构建以关怀生命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要通过建立“民主、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通过建设关怀生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使生命教育成为学校教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有的学校把生命教育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使生命教育扎根学校,真正走进教材、走进课堂、走进教师、走进学生。通过开展生命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和可贵以及人与自然微妙的关系,感受生命的喜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死悲欢,珍爱生命,乐观向上,在实践中感受学习的愉悦、生活的美好;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人文情怀、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崇高的心灵境界。实践证明,生命主题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有着良好的效果。

为生命而教育,必须让学生学会自我建构生命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包括学习在内的一切活动都是学生自我构建的过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真正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真正的教育要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把握;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面对;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自己去创造……让生命自主、从容地融入生活中,感悟亲情的温馨、友情的幸福、劳作的畅快和创造的美妙,从而使生存的技能得到锻炼,生命的质量得以提高。

生命的存在与发展需要内在的动力,这是一种恒定的、持久的力量,是自觉自愿的,出于一种爱好,一种参与的欲望。因为山在那里,所以我们登山;因为海的呼唤,所以我们看海;因为生命的美丽,所以我们珍惜。教师若能在工作与生活中真正遵循自然发展规律、更新观念、强化责任、理解角色、循循善诱,教育的前景自然美好。在此,笔者真诚地向同行呼吁:

一要树立服务于生命的意识。黄燕老师在《中国教师缺什么》一书中写道:“教师是为学生而存在的,为学生服务的。没有学生,教师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生的发展,应该是教师最直接的,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真正的教育就是一种服务。”

二要有生命教育的紧迫感。有人这样说过:“关注生命,才能拨动生命的‘琴弦’,给顽皮的学生以感动,给自卑的学生以力量,给胆怯的学生以勇气,给愚钝的学生以智慧;关注生命,我们的教育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生命,我们的教育方可生意盎然,关注生命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成功了,学生生命有了光彩,社会自然和谐发展,前景自然无限美好。从这个意义上说,生命教育,使命光荣;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三要积极推动教育大环境的变革。虽然环境不是决定人的最终发展的唯一因素,但绝对可以影响人发展的进程。当前,生命教育或被漠视,或收效甚微,原因之一在于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和谐的教育大环境尚未在社会全面形成。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工作者要身体力行,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凝聚力量,积极推进。俗话说:“滴水易干、孤掌难鸣。…‘独木难成林。”古训告诫我们:要推动新事物的发展,必须先形成一股足以推动前行的力量。只要我们有统一的观念、协调的步伐,共同关注、积极倡议,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大气候形成了,生命教育的目标就不难实现。

作者单位 山东省沂源县南麻中学

上一篇:浅谈生态课堂 下一篇:“育人”与“育分”的学校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