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学生主动学习

时间:2022-07-06 03:32:47

怎样让学生主动学习

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愿学、乐学时,就会产生饱满的学习情绪,引发顽强的学习精神,实现自主学习和能力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采用各种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能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用权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一上课,我就用挑战性的语气说:“同学们,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老师一看就知道,不信,咱们试试看。”接着让学生随意说一些自然数,而我对答无误,学生就迫不急待的想知道“决窍”,想赶快解开心中的“谜”。于是,求知若渴的情绪被激发起来,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好这部分知识,成了主动探索者。

二、精心设计新知识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激活学生的思维。"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学过程中,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使其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我让学生亲自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长方形,并记录下每个长方形沿着长边摆了几个1平方厘米,沿着宽摆了几个,面积是多少。从摆的过程中学生知道每个长方形的所含的平方厘米数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有什么关系?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已经建立起了求这块长方形面积的表象。

2.挖掘智能因素,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深入理解、掌握新知识、使学生逐步体验和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并主动的思考。例如:例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时,在学生独立解答完例题后,我本想让学生观察后根据以下这些问题来理解“乘法交换率”:“这些例子有什么共同点?你能发现什么吗?”“如果a表示其中的一个数,用b表示另一个数,你能把这些算式写成一个怎样的等式?”“你能为这个规律取个名字吗?”结果,第一个问题问下去马上就有学生说:“我知道,是乘法交换律a×b=b×a。"我一愣,但马上转变计划,反问: "你说得很好,那么你知道为什么叫’交换律’吗? a和b是什么?可不可以换成别的?"改变计划后的教学是顺着学生的思路,更能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利用起来。

1、会听。小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信重点。不仅要认真听教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

2、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法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观察提纲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3、会用脑去想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这除了靠教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学生对教师的问题人人都动脑去想。

4、会说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教学要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l .教师与学生平等。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

2.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3.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五、精心设计练习,增强知识的巩固性。

1.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如"除法口算"的巩固练习,我把下列算式写在小卡片上:

7 2÷44 2÷39 6÷48 7÷3

7 2 0÷44 2 0÷39 6 0÷48 7 0÷3

然后进行以下形式的练习: ( 1)指名口算,全班口答。( 2)双人抢答比赛,优胜者当小老师上台出示卡片,让全班口答。( 3)按小组"开火车",看哪列"火车"开得又对又快。

2.开展适当竞赛,提高学习热情。

竞争是时代的需要,新世纪的青少年,必须具备竞争意识,这种竞争意识需要我们去培养,使他们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因此,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 "看谁的解法多", "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例如:在"笔算乘法"练习课中,我进行了"看谁最细心"的比赛,大张旗鼓地表扬细心做题的同学,评他们为细心标兵,奖给他们小礼物。比赛效果很好,做错的只是个别。

3.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土壤

小学教学课外活动是建立在小学教学课堂教学基础上的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外活动作业:要求学生测量并计算出家中你感兴趣的长方形面的面积。学生对来自身边的数学问题很感兴趣,他们热心地测量、计算。同时,他们从中建立了面积大小的概念,他们也通过实践活动知道了同样大的面可以用不同的单位来计量。也为后面学习“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打下了探索的欲望。

总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必要且有效的手段,对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上一篇:走进生物新课改 下一篇:幼儿社会性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