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管理下内部审计论文

时间:2022-07-05 11:27:29

民营企业管理下内部审计论文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经营审计。经营审计是以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为对象,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程序和方法,以揭露其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探寻堵塞漏洞的有效途径的一种审计。经营审计是经济性、效率性、建设性的,在某种意义上,更像是管理咨询。

(二)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就是确认并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查找缺陷的成因,提出改善内部控制的建议的一个过程。内部控制审计通过审查、分析测试、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确定其可信程度,从而评价内部控制环境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影响,分析企业风险控制目的的设置是否合理、风险评估范畴的开展是否全面、风险评估结果是否有效、风险应对策略是否科学,判断企业制定的内部控制措施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以实现确保资产、资金安全的目标。内部控制审计实际上是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是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内在需要。

(三)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旨在明确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日常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保证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和可靠。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其他审计,它在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正确评价和使用领导干部,惩治腐败分子,规范领导干部行为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效,发挥了其他审计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四)风险管理审计。审计部门应该应用科学的方法,识别被审计单位的每个风险关键点所存在的管理缺口,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将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进而提高过程效率,帮助企业完成任务。风险管理审计是沿着内部审计和管理实践两条道路发展而来的,它结合了实质性测试与符合性测试,其运用取决于企业战略、绩效的有效性。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一)企业内部审计没有引起管理层的足够重视

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的领导者经营理念陈旧,管理素质较低,仍然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终极目标,不重视内部审计,其企业不是没有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就是即使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也会随意撤并或精简内部审计人员。当企业面临重大困难时才想到了解内部审计的问题,即使寻求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的帮助也于事无补。究其原因,有如下几方面:在内部审计发展不够充分、社会舆论对内部审计宣传不足的大环境下,管理层往往低估了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忽视了内部审计创造价值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自然要配备内部审计人员,这必然增加企业的费用支出,一旦遇到企业调整职能机构,往往是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首当其冲,部门和人员的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民营企业一般是自己经营的企业,领导者时常陷入独断专行的误区,认为内部审计会妨碍自己做出独立的决策,削弱自己的权威,甚至会泄露企业的商业机密,给企业带来不利;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一些财务部门人员把内部审计部门视为监查内部经济问题的部门,对内部审计部门抱有偏见,因而不配合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一些员工也认为内部审计部门就是查处自己是否贪污舞弊,进行钱权交易,这样管理层就会坚持内部审计部门是影响内部团结的祸源。管理层只有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设立混乱,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到位

由于国家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民营企业是否需要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缺乏对其现成的准则指引和监管,加之相应地针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相对落后,导致民营企业对内部审计部门的需求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在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时,一些民营企业根本不联系自身特点的实际,机械套用,有的照搬国有企业的模式,有的照搬外国企业的模式,致使内部审计部门设立上的混乱。民营企业如果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其普遍做法是要么在财务部门配备内部审计人员,要么将内部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合并甚至与监察部门混合设立,有的虽然设立了单独的内部审计部门,但因与其他职能机构地位平行而无法达到强化企业自我约束的目的。内部审计部门在确定内部审计范围、开展内部审计活动和报告内部审计结果时不可避免地受到企业内部关系不明了、职责划分不清晰的干扰。当领导批准的经济活动与有关的法律法规发生冲突,出于自保的考虑,内部审计人员通常会选择以“无为”应对,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受到各方利益的牵制,从而弱化了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内部审计要转变其单一的监督职能,从“查错防弊”财务审计逐步转向管理审计,并以管理审计为指导,切实为企业的效益服务。

(三)内部审计受阻于家族式的管理模式

中小型企业的雏形模式是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步建立并成长起来的,在那个年代,民营企业还只是一个个小作坊、小门面,统称为“个体户”。因为最初都是由家族成员负责产品的采购及销售,企业成立之初,大家的想法都是一致的,就是如何让企业在优胜劣汰的市场中求生存、谋发展,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在实际生产中能省则省,简化了很多相关的内部控制。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当初的“个体户”逐步演变为现在的私营企业或有限公司,出于家族成员有着共同的家族利益的考虑,这些私营企业或有限公司选择凭借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制建立起一个全面信任关系,家族成员控制着企业各个关键部门乃至整个企业的经济命脉。但在企业站稳脚跟后,如果企业没有内部审计这一坚实后盾,一旦家族成员因经济利益分配不均而擦枪走火,超过亲情的维系力,就可能会上演“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一幕,直接催化企业的分裂和破产。

三、关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如何加强的探究

(一)提高管理层对企业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

内部审计不是针对某个部门或个人挑毛病、找缺点,而是帮助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确保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真正提高认识,才能从思想上彻底转变,支持内部审计工作。管理层的内部审计理念要由“要我审计”转变为“我要审计”,由被动地接受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转变为主动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审计,促使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逐渐成为管理层的自觉行为。要采用多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广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让更多的民营企业领导者对内部审计给予关注,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可以定期组织内部审计人员相互学习借鉴,邀请在内部审计方面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通过辅导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科普内部审计知识,利用新闻媒体来树立内部审计的典型,以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文化氛围。内部审计人员也要发扬自身优势,向企业灌输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工作范围和工作增值服务性,还要中肯评价企业,留意企业在内部审计上取得的成就,并从具有创新意义的举措中提炼出经验进行推广,奖励到个人,与企业建立互动、善意、良性的审计关系,进而赢得企业对其内部审计工作的积极配合,共同促进内部审计的发展。

(二)合理设立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保障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直接影响。企业应该遵循适应性、权威性的原则科学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这样内部审计部门才能行使好其职权,不受干涉,确保内部审计的公正和客观。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职能机构要分别设立,不能合并,尤为应该独立于财务、稽核部门,在人员、职责等方面都要独立。内部审计部门应该与企业的经营规模、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等相符合。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吸取国外经验,采用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模式。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中占有较高地位是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先决条件。内部审计部门直属于董事会,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凌驾于各职能机构之上,地位较高,其独立性得到保障。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权衡成本与收益后,可以不单独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但要配备少数内部审计人员,还要任命内部审计主管以落实内部审计业务。企业还可以实行内部审计外包,采取投标的方式将内部审计委托给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打理。

(三)改变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为内部审计松绑

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与社会进程的推进不协调,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只有摆脱当前模式的束缚,建立适合自己的现代企业制度,才能取得持续发展。产权结构多元化可以为民营企业增添活力,分离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将经营权放手给有能力的人员可以消除所有者、董事长、总经理一肩挑的弊端,推行“认才为亲”的管理模式,改变原来以亲情为背景的管理体制可以使内部审计制度愈加完善。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让民营企业的领导者误认为企业只归自己所有,企业内部各个重要职位都由家族人员把控,而内部审计人员也由家族成员组成,内部审计有名无实。改变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让内部审计真实反映情况,进而使家族财产带来更大收益,家族成员获得更大利益。总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是一个大有作为的事业,但要建立并完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还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作者:夏梦圆叶小榕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上一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下一篇:事业单位中内部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