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区间问题教法探析

时间:2022-07-05 01:03:12

数学区间问题教法探析

摘要:区间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覆盖面广,演绎繁多,且应用灵活,能从它派生出许多复杂问题。文中阐述了区间概念在教学中的矛盾,运用问题教学法使学生弄通区间概念的几点措施,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区间概念;重要性;措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081-03

一、基本概念

(一)区间的定义

初等代数定义为一个数集。指包含在特定的两个实数之间的所有数,可能同时包含这两个数。区间是一种数的表现形式。在高等数学中定义为分配给对象(如表)的任何连续块叫区间,区间也叫拓展。因为当它用完已经分配的区间后,还有新的记录插入,就必须在分配的新区间延伸拓展一些块。

(二)区间的分类

区间表示法中,圆括号表示排除,方括号表示包括。在界值上分为:①开区间,例如:{x|a

(三)区间的运算

区间计算是数值分析上计算含误差的工具,其运算法则如下:

1.加法法则:[a,b]+[a,d]=[a+c,b+d]。

2.减法法则:[a,b]-[c,d]=[a-c,b-d]。

3.乘法法则:[a,b]×[c,d]=[min(ac,ad,bc,bd),max(ac,ad,bc,bd)]。

4.除法法则:[a,b]÷[c,d]=[min(■,■,■,■),max(■,■,■,■)]。

加法乘法符合交换律,结合律,子分配律,集X(Y+Z)是 XY+XZ的子集,在几何上用图论反映为微分流形,映射变换。

二、区间概念的重要性

1.区间概念的覆盖面广,在高中数学代数上包括定义域值域表示法、不等式解集表示法、单调区间、零点区间、极值区间、收敛区间、连续区间等等;在几何上有二面角范围、向量夹角范围、三角函数线范围及微分中值定理等等。因为外延广,影响数学体系的知识迁移,影响数学的衔接与交汇,必须循序渐进。

2.区间的演绎繁多,区间是确定性与不确性、连续与间断、可测与不可测、收敛与发散的矛盾统一体,影响函数的连续性、可微性、收敛性、单调性、奇偶性。其融严谨性、确定性、概括性于一体,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奠基石,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揭示概念内涵与外延,综合把握运算规律。

3.区间的运用范围广,区间数学在化学酸碱性界定上应用多。在国防炸弹半径设计上,精确制导上更是应该首要研究的。在汽车工程应用中运用广泛,在彩票中注中也需着重考虑,要多做研究性课题。

三、区间概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矛盾

区间概念拓展是一种系统程序,是一种深奥的过程,当前高中区间概念在数学中普遍存在如下四种矛盾:

1.不能处理区间概念的数与形的结合。如:点P∈{(x,y,z)|x2+y2=1,0≤z≤1},求P点轨迹图形的表面积,学生受空间想象力的制约,很难作出几何图形。

2.不能严谨区分开区间与闭区间的异同。如:y=a|x|与y=x+a总有两个交点,求a的范围,常常使用闭区间表示。

3.不能理解对称区间的图象性质。如:f(x)=mx2+nx+1在 x∈[m+2,m+4]上为偶函数,求f(x)的值域。

4.不能灵活解决区间建模问题。

四、弄通区间概念的措施

区间虽然是一种简单的数集,明确的线段、射线、矩形域等,但因其外延广、应用广,学生很难系统地掌握概念,笔者综合新课程内容谈几点教法。

1.结合区间概念确定参数范围。如[2m,m+1]=[-1,1],求m范围,理解区间特定排序规律。

2.结合函数奇偶性在对称区间存在的前提,提高学生数形结合能力。例如闭区间[a,a+2]的偶函数y=ax2+2x+a,求函数值域。通过此题深化奇偶函数中区间对称性的认识,同时加深对函数介值定理的理解。(函数介值定理:若函数f(x)在闭区间[a,b]连续,m与M分别是函数f(x)在闭区间[a,b]的最小值与最大值,g是m与M之间任意数(即m≤g≤M),则在闭区间[a,b]至少存在点C,使f(c)=g。)

3.结合函数在特定区间有意义的提前求函数定义域。例如求y=■的定义域。综合不等式条件,综合根式函数性质、对数函数性质,确定定义域为(■,1],在运算中求区间。又如已知函数f(x)定义域为[-1,1],求f(2x)定义域。通过换元变换,求得复合函数定义域为[-■,■],加深对定义域的运算理解,在具体例题中抽象出区间的内涵。

4.通过求值域提高区间问题计算能力。如求函数y=■值域,通过函数原始概念,采用判别式法,变式为:yx2+y=x2+x+1,判别式非负,得值域为[■,■],又如设函数 f(x)=x2-2x+2,x∈[t,t+1]最小值为g(t),求g(t)表达式,使学生提高分类解题的能力。

5.结合函数在区间的单调性,求单调区间。例如求函数y=x2-2|x|-3的单调区间,通过二次函数图象再现,使学生在推理、作图中求得增区间为[-1,0],[1,+∞)。

6.结合函数在区间上的周期性,加强区间与周期的内在逻辑联系的理解。例如:定义域为R的奇函数f(x)满足f(x)=f(x-2k),(k∈Z)且当x∈(0,1)时,f(x)=■,求f(x)在[2k-1,2k+1](k∈Z)的解析式,证明f(x)在(0,1)上为减函数,探悉周期为2,利用周期性及奇函数对称规律求得周期函数表达式,通过周期性揭示区间的周期规律。

7.结合区间的封闭性提高学生逻辑思维。(1)结合区间的分类严谨性,提高学生思维的判断性、概括性。例如:已知不等式x2-ax-8≥0与x2-2ax+b

(2)结合区间的连续性,对称不等式规律,确定参数,把握运算规律,提高分析能力。例如:二次函数f(x)=ax2+bx+c,满足f(-1)=0,且对任意实数x都有f(x)-x≥0,且当x∈[0,2]时,f(x)≤■,求f(1)。通过恒成立问题,利用夹逼定理,确定参数,提高学生综合运算能力。

(3)通过零点定理,确定方程根存在的范围。(引理:零点定理,若函数f(x)在闭区间[a,b]连续,且f(a)f(b)

A.?摇(1,2) ?摇B.(2,3)?摇 ?摇C.(1,■) ?摇?摇D.(e,+∞)

解析:f(1)=-2

通过零点定理,理解方程根的分布,从而求得方程的近似解,使学生加深对二分法的理解。

(4)结合区间的连续性,分清左连续与右连续及可导与可微。定义:设函数在以a为左端点的区间有定义,■f(x)=f(a)=f(a+0),则称函数f(x)在a右连续。

例f(x)=■ x≠4A x=4函数f(x)能连续开拓,求A。

解得A=8,通过区间在连续性上的间断点,确定参数,分清区间的左右连续特征。

五、总结

区间既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深奥的数学语言,在使用上有严格的区分度,在解题上更有逻辑性,在教学中切实做到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运用恰当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区间教学中开阔学生知识视野。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陈兴祥.学海导航高一数学[M].海南:海南出版社,2011.

[3]刘义军.高中教学同步辅导数学高一(上)[M].海南:海南出版社.

作者简介:黄咏梅(1968-),女,现中南大学附属铁道中学数学中级教师,曾多次评为优秀教师,国家级奥数教练,曾在《中学数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发表过论文。

上一篇:谈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有效教学 下一篇:秀出自我 秀出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