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化学实验考查特点

时间:2022-07-05 07:24:50

新中考化学实验考查特点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也是化学的魅力所在。2007年化学试题,在考查核心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过程与方法,再现真实的探究活动;注重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归纳、对比、分析、推理、迁移探究、求同求异思维方法;考查善于发现问题、批判性的审视和评价一些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试题创设的情境,力求呈现一个个鲜活的实验探究过程,描述一个个熟悉的真实故事,由此甄别真假探究,考查学生真实探究能力。

一、通过实验装置、仪器选择,强化探究能力的考查

初中三大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是课标规定的核心知识,已是中考试题中必备的一道大餐。2007年对气体制备和性质的考查更多的体现在自主探究上。

例1 (2007年甘肃兰州市)

39.(19分)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萧森同学在进行实验探究时,在一种无色液体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1)写出白色粉末与无色液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命题意图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检验方法及实验室制法。

思路分析初中所学常见气体中,由白色粉末与无色液体反应可制取的气体只能是CO2,白色粉末为碳酸盐(一般为碳酸钙),无色液体为稀盐酸;检验CO2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生的气体是CO2。对于(3),涉及的是CO2具体实验室制法,根据反应的性质(固体和液体反应)、反应条件(不需加热),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因为CO2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E。另外制取O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或H2(用锌粒和稀盐酸)也可选用装置A。若选用F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C导入;对于(4),要使气球变大,则应使烧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外部气压,而利用碱液如NaOH与CO2反应可以达到目的。对CO2的功过我们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如它可用来灭火、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干冰可作致冷剂等,而二氧化碳则又是引起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参考答案(1)CaCO3+2HCl=CaCl2+CO2+H2O;复分解反应。

(2)CO2,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变浑浊,证明产生的气体是CO2。

(3)①a长颈漏斗;b集气瓶。②A、E;O2或H2。③c。

(4)①NaOH,CO2与NaOH溶液反应,使烧瓶内部压强小于外部压强,空气通过导管进入气球,使气球涨大;

②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二、通过信息给予,突出考查化学实验设计和反思、评价能力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学习化学最有魅力的一招。传统的实验题势必被新的实验设计和评价能力的迎新试题所取代,在过程中把真实处理的第一手资料全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分析、判断、筛选出有用信息,再创新设计实验方案,或联系实际作出客观评价。

例2(2007年江西)小婧同学学习化学后知道,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但她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

查阅资料小婧查阅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设计实验和反思归纳的能力。

思路分析猜想不能胡思乱想,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依据上。由于镁条是在空气中燃烧,除了生成熟知的氧化镁外,夹杂的少量淡黄色固体肯定也是镁与空气中的某种成分发生反应的缘故。再通过题供资料信息,便可得出这种固体是Mg3N2。由此可以对燃烧的定义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即从初中课本中“通常讲的燃烧是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热发光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到燃烧概念外延的重新审视:“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不活泼的氮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支持某些物质燃烧”。

参考答案查阅资料空气的成分中不含氯元素。

提出猜想氮气(或N2)。

实验探究将点燃的镁条伸人充满氮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生成淡黄色的固体。

反思与评价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三、关注过程与方法,在开放中重视对探究方法的提炼

试题源于课堂,注意对教学资源的深度开发,特别注重对教科书中“活动与探究”的挖掘,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学习方法、提炼学习方法、应用学习方法,方法的提炼和应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为学生的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例3(2007年湖北宜昌市)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亲身体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感受到了化学的无穷魅力。小强在回顾整理下列实验中提炼了许多探究方法。

实验一、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如右图)

实验现象:。

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要“观察”它的运动可以设计实验,通过宏观的现象来间接认识。

实验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取四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进行下图所示实验)

实验现象 (I)、(IV)中的小花变红。

设计(Ⅱ)、(Ⅲ)实验的目的是:

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设计分析 (填“A”或“B”或“C”,获得结论。

A.仅一个单因素的实验

B.有多种因素的对比实验

C.用前面实验的生成物继续实验

实验三、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实验如下表所示)

我能写出实验三中方案2所涉及到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我认为方案1的探究方法是 ,

方案2的探究方法是。

小结上述三个实验告诉我们:当某些化学反应现象不明显或不足以说明问题时,要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出具有明显现象的实验,来准确推知和认识化学反应。

命题意图关注过程,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并通过探究提炼方法。

思路分析实验一,将两个小烧杯罩在一个大烧杯里,通过B烧杯中酚酞的变红,说明A烧杯中的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去了。实验二,通过验证水和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色,来证明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了新物质,且该物质是一种酸,实验(Ⅱ)、(Ⅲ)起对照作用。实验三,方案通过瓶子变瘪的程度,证明二氧化碳不仅仅是溶于水,而且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方案2则通过证明碳酸钠的存在,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前者从反应物量的减少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后者从生成物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参考答案

实验一B烧杯中的无色酞酚溶液变红

实验二验证水和二氧化碳分别是否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B

实验三

CO2+2NaOH=Na2CO3+H2O(或Na2CO3+2HCl=

2NaCl+H2O+CO2或BaCl2+Na2CO3=BaCO3+2NaCl或Ca(OH)2+Na2CO3==CaCO3+2NaOH或 CaCl2+

Na2CO3=CaCO3+2NaCl或Ba(NO3)2+Na2CO3=BaCO3+2NaNO3……)

【说明:所写步骤、现象要匹配,所写化学方程式要与上述方案相关。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方案1通过密闭容器内气体压强变化程度的对比来判断反应的发生(或通过反应物量的减少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方案2通过验证生成物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中考文言文句读题解析 下一篇:形容词比较等级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