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9-20 06:43:53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篇1

关键词: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

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的入侵对我国各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园林设计领域,欧式建筑的景观设计盛行,大量国外设计被模仿和抄袭,而新中式园林景观的出现为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因此,研究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概念解读

新中式园林是一种新兴的现代中国园林类型,还没有十分明确的概念。从具体设计手法出发来定义,既要在设计理念上继承中国传统园林造园思想,又要在造景手法上充分运用传统园林布局、建筑小品、叠石理水、花木配植等方面理论,采用现代的处理手法,应用新技术、材料和工艺,实现传统与现代、科技和文化的巧妙结合,实现中国现代园林的创新。传统文化是新中式园林的主要内容并赋予中国魂,而现代元素是景观表现的形式,也是传统文化元素在园林中的符号表达,反映了新中式园林的时代气息。

2新中式园林景观类型

2.1古典中式园林景观

古典中式园林景观是指保留有浓厚的中国古代传统园林特点的现代园林,讲究对传统的有效合理复制,在遵循传统设计手法的同时表达出浓厚的古典意味。在整体规划设计上,因南北方地域人文差异体现为规整大气的四合院派和婀娜秀雅的江南水乡派。

2.1.1规整大气的四合院派通过仿照典型北方建筑形成的派系,十分注重对称性,及以闭合式独门独院的模式。以家族为主核,1户1院,同时与邻院围绕轴线对称规则排列,这种典型的传统皇城格局有助于形成符合大众心理需求,且保留历史文化的易居地。

2.1.2婀娜秀雅的江南水乡派江南地区水流密布,水是其浓厚的特点。仿照当地传统建造手法,水占很大作用,前面是道路,身后就是潺潺流水,建筑随水势错落有致地分成大大小小的组团,富意境美。

2.2现代中式园林景观

与古典不同,现代中式园林采用更新潮的意义去诠释中国文化,更加灵活多变与时尚开放。整体规划更偏重西式中用,其丰富多彩的构景和更现代化的材料在突破中国传统造景手法的同时,也进行转化与修饰,能够体现中国传统的只是简单的符号,注重在感情和意念上的模仿,外在形式突破为后现代,即使外表无太多传统的形象,仍能表达传统的意味。

3新中式园林景观要素

3.1建筑

新中式园林中的建筑,在进行园林建筑设计时多赋以复古元素。这样的中式建筑一般出现在大的景观庭院规划或总体建筑布局中,同时还特别注重建筑的细部装饰和植物植栽等,这是其主要特点,也是中式韵味的所在。如采用筒瓦来装饰屋脊以显古朴;再如山墙、影壁以及游廊、别墅的中庭等,都是中式建筑里常见的符号。此外,建筑还要注重布局主次分明、色彩搭配有中国韵味、装饰纹理多样等特色。

3.2山水环境

中国园林讲求模拟自然的山水环境,营造富有灵性的山水环境也是新中式园林的一大原则。新中式园林中的山石一般以简洁的造型出现,更能与新中式风格的景观空间融为一体。在现代造园理念的影响下,新中式园林形成一种抽象的山水环境。

3.3植物

新中式园林中的植物景观不同于一般的现代园林,选材时多用中国传统植物种类而少用外来种;传统园林植物被赋予许多寓意,如松柏多代表坚贞、傲骨的品质,竹则寓意坚挺、有气节的品格等。寓意丰富的植物素材,为营造文化内涵深厚的中式园林起到良好的烘托作用。受西方理念影响,新中式园林植物配置常采用自然形植物和修剪形植物结合的手法,以国槐绿为基调,运用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植物素材,使景观富有文化氛围.

3.4景观色彩

3.4.1中国红和琉璃黄红色调是热情欢乐的,让人联想到如结婚节日庆典之类的喜事。如过年时挂灯笼、帖春联窗花;结婚时帖喜字、盖红盖头等,以红色表达美好祝福。而黄色调则是权利的象征,巍巍京城,金光闪闪;龙袍披身,皇权至上;金銮殿上,百官朝拜。

3.4.2象牙白和黑色白色是简练纯粹的,给人干净的视觉感受。白色的石材如大理石、雨花石等,做成栏杆、铺地等;黑色则常用于园路铺装、景观小品、亭子等,以渲染出内敛沉稳的氛围。

3.4.3国槐绿色国槐绿也是中国色的代表之一,在新中式园林景观中,主要以绿色作为主色进行铺垫,同时也会用开花植物进行细部点缀,给人清新放松的感受。

3.4.4木原色与灰色木原色是天然木材的木色,质朴典雅,是人们在现代钢铁森林中渴望见到不经雕琢的自然之色;灰色是中国的山水泼墨画,与天地浑然一体,淡而悠远。

3.5传统符号

正如古典园林中常采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来反应传统文化,营建园林意境,新中式园林中也常采用抽象演化的手法塑造景观符号来表达传统文化内涵。

3.5.1传统的宝相植物自魏晋以来西域人将佛的概念传入中国后,便结缘中国园林,其装潢修饰的特色花样也逐渐融入到中国园林中。因此,景观设计用到这些植物时,一般都是象征富贵、吉祥、平安之意。

3.5.2传统的吉祥物园林中的吉样图案多出现在门雕和窗雕上,如龙、凤、龟、麒麟、貔貅、双鱼、蝙蝠等,如蝙蝠形状图案常寓意祈福,应用到铺地的花纹与样式上等。

3.5.3富于民族特色的图案中国传统元素中图案的应用包罗万象,如动植物、花鸟、神兽和人类创造的文字或图案等,常用生肖、祥云、中国结、福禄寿禧、阴阳五行等。图案元素多以雕刻形式表现,或与传统灯饰小品结合出现。

4新中式园林设计手法

4.1空间布局

园林的景观效果好坏取决于空间布局恰当与否,看重景观之间的重组、配合与协调。

4.1.1连续的空间序列园林的空间序列可以归纳为:开始部分-引导部分-高潮部分-尾声部分,靠合理组织游览路线形成。同时,园林的布置和构造也会随游览路线的组织而更迭。随着园林规模由小到大,其观赏路线必然由简单到复杂。

4.1.2巧妙的空间变换空间变换的方法很多,可通过换用不同材料的铺装或改变铺装样式来表现空间的分割,达到在心理上提示游人已进入另一个空间,含蓄而富有艺术性,同时丰富了景观效果。

4.1.3看与被看的关系两词仅顺序颠倒,而含义却完然不同。被欣赏的事物即可称景观,而欣赏的动作就是观景。景点与景点间要有良好的过渡空间,空间通透性要好,不能只是营造一个个封闭的空间而无良好视角观赏。

4.2构景手法

中国传统园林充分运用多种构景手法营造出藏而不露、意境深远的园林景观,其精髓还是在于巧妙地分隔与组合园林空间。

4.2.1借景在造景时,根据取景的需要将视线所及范围的美景引入园内,使在园内可赏园外之景,以丰富景致。借景时可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因时因地而借等。此外,声景也可借入园中。由此可见,借景能丰富园林可观之景,扩大园林有限的空间,达到以小见大、咫尺山林的艺术效果。

4.2.2隔景与障景这两种造景手法造就了中国园林藏而不露、一步一景的景观效果,通过在景物与观赏者间设置实体或虚幻屏障来实现。障景,常放于大门口,欲进园须绕之而见园景,这便先增强了人们的好奇心。而障景自身也具美感,人们被障景吸引的同时也会幻想园内有何美景,更加剧了神秘感;隔景,分实隔与虚隔,可以将园林空间进行有效划分,建筑实体多为实隔,水池或湖面则多为虚隔。

4.2.3漏景与框景漏景常指通过漏窗、隔扇、栅栏等虚隔之物来赏景的造景手法,采用若隐若现的形式引起游人想要一探究竟的兴趣。因而漏景体现的是朦胧隐约之美;框景则通过布置类似画框样式的景观结构,使观赏者可从某角度透过画框来赏景,在欣赏实景图画时产生奇妙感。除以上几种方式外,还有影景、色景等数十种构景手法。

4.3叠石理水

4.3.1山水关系园林中山水相依相存,密不可分,山与水的布局形成不同风格类型的园林景观。有些偏重水的成型,有些偏重山的塑造,而有山无水、有水无山的园林形式均不可取,即“山水相得,优于全山全水”。

4.3.2叠山“山无定形,而有定理”。叠石成景,须要使成景之型与山的自然之形相近,即要模拟自然界的真山形,使假山具真山意味。成景类型有峰、岭、洞、悬崖、峭壁等。最后则要注意宾主分明、层次深远、呼应顾盼、起伏曲折、疏密虚实、轻重四凸。

4.3.3理水理水主要分为自然式水景和规整式水景的处理。在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水具有组织游览、丰富空间、增添景观效果的作用。(1)游览导向功能,各景点把不同的形状、大小的水体连接起来形成统一整体,游人就可沿着水系流动方向进行游览;(2)水体还能使景观更富于变幻,采用分景、隔景手法分隔水体,形成许多大小各异的水面空间,增加空间层次感,使整个园林因多个水面的存在而更具有连续性和节奏感,增添审美意趣。(3)水体还能改善局部小环境,增加湿度,调节气温,所以夏天天气炎热时滨水空间更加舒适。

4.4花木配置

新中式园林中的植物景观不同于传统园林,与西方园林也有所差别。首先,整体风格上新中式园林中使用的植物有明快的空间感,与古典园林有明显差异;其次,植物层次结构上新中式园林抛弃古典园林复杂的植物层次结构,选择自然式植物或者修剪整齐的规则式植物造型划分空间,通常是乔、灌、草、地被结合的配置形式;在植物选择上,西方园林通常较重视植物的颜色搭配和造型修剪,而新中式园林主要以自然式植物为主,点缀修剪形植物;而植物色彩以国槐绿为主,再配以其他花色,总体上传承了较浓厚的古典氛围。

5结语

中国园林是世界园林之母,作为景观设计师,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园林文化是我们的使命和任务,望本文能为传统园林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郭岚.新中式居住区空间景观设计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3]李斌.江南水乡民居建筑文化的回归[J].艺术教育,2010,(11):158.

[4]朱利军.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手法探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篇2

【关键词】环境设计形式;差异化;分析

1 引言

在中国的最近十几年,各种居住小区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为了吸引购房者的眼球,开发商纷纷推出各种概念,例如德国风情小镇、法国香摈花园等等,让人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这些概念中不光包括建筑风格等元素,也或多或少提到了有关小区环境设计的内容。通过对许多楼盘的研究,现今流行的小区环境设计形式大致有如下几种:欧洲古典/新古典园林景观形式(法式、英式、巴洛克等),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形式和现代园林景观形式等等。本文拟对中国、欧洲等不同园林景观设计的差异进行简要分析,找到各自特点,希望对小区环境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 几种园林景观设计形式的特点分析

2.1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形式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并以其特有的生态化和“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特征,在世界园林艺术中独树一帜。

中国园林景观的内涵重在“意境”,是中国园林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意境就是一种情景交融,神、形、情、理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园林的意境与诗、画不同,诗画的意境是借助于语言或线条、色彩构成的;而园林的意境是借助于实际景物与空间构成的。园林的意境,不是一个孤立的景象、孤立的建筑、有限的水面,而是要有景外之景,这样才能够给游者更丰富的美的信息与感受。在体察感受中,让游者从身入心入情入至神入,心领神会中引人入胜,耐人寻味,这是中国园林艺术传统中的审美心理结构,而西方园林文化唯独缺乏“意境”这一灵魂的审美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最具代表性的当数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史的一个缩影。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山水见长。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其中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网师园更是苏州园林艺术 的典型代表,拙政园更是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体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水平和高度的居住文明,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2.2 欧洲园林景观形式

欧洲的园林文化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当时的园林就是模仿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的自然,是几何式的自然,因而西方园林就是沿着几何式的道路开始发展的。15世纪初叶,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引起一批人爱好自然,追求田园趣味,欧洲园林逐步从几何型向艺术曲线型转变。

2.2.1古典主义园林

17世纪,园林史上出现了一位开创法国乃至欧洲造园新风的杰出人物——勒·诺特(Andre Le Notre 1613-1700),法国园林即由他开创。它代表了理性主义的文化思潮,反映了绝对君权制度。这种风格具有宏伟壮丽、中轴突出、严谨对称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勒·诺特的造园追求整个园林宁静开阔,统一中又富有变化,富丽堂皇、雄伟壮观的景观效果。这在中国称之为古典主义园林,巴黎凡尔赛宫后花园、维也纳美泉宫花园就是典型古典主义园林。凡尔赛宫占大约600公顷,是勒诺特的代表作之一。它有一条自宫殿中央往西延伸长达25km 的中轴线,两侧大片的树林把中轴线衬托成为一条极宽阔的林阴大道,林阴大道

的设计分为东西两段:西段双水景为主,包括十字形的大水渠和阿波罗水池,饰以大理石雕塑和喷泉。树林里还开辟出许多笔直交叉的林阴小路,它们的尽端都有对景,因此形成了一系列的视景线(Vista),故此种园林又叫做视景园(Vista Grand)。

2.2.2 巴洛克风格园林

与此同时,巴洛克风格园林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特点是景观设计作品中运用大量的曲线。该风格代表人物是巴西的景观设计师布雷·马克斯。他的作品扩展了古老的花坛的形式。他设计的曲线的花床,如同一支包含水分的画笔在大地上画出鲜艳的笔道。用花床限制了大片植物的生长范围,但是从不修剪植物,这与巴洛克园林的模纹花坛有着本质的区别。他用植物叶子的色彩和质地的对比来创造美丽的图案,而不是主要靠花卉;将这种对比拓展到其他材料,如沙砾、卵石、水、铺装等。他的种种设计语言至今在全世界广为传播。

2.2.3新古典主义园林

新古典主义是古典与现代的结合物,它的精华来自古典主义,但不是仿古,更不是复古,而是追求神似。从广泛意义上来说,新古典主义是指在传统美学的规范之下,运用现代的材质及工艺,去演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精髓,使作品不仅拥有典雅、端庄的气质,并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设计方法。新古典主义风格,更像是一种多元化的思考方式,将怀古的浪漫情怀与现代人对生活的需求相结合,兼容华贵典雅与时尚现代,反映出后工业时代个性化的美学观点和文化品位。

2.2.4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如茵的草地、森林、树从与丘陵地貌相结合,构成了英国天然风致的特殊景观,这种优美的自然景观促进了风景画和田园诗的兴盛,而风景画和浪漫派诗人对大自然的纵情讴歌又使得英国人对天然风致之美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英国的风景式园林兴起于18世纪初期。与“勒·诺特”风格完全相反,否定纹样植坛、笔直的林阴道、方壁的水池、整形的树木,扬弃了一切几何形状和对称均齐的布局,代之以弯曲的道路,自然式的树丛和草地、蜿蜒的河流,讲究借景和与园外的自然环境的相融合。

2.3 现代园林景观形式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篇3

关键词:新中式园林;小区;景观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随着城市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居住区对于城市居民而言非常的重要,居住区内的环境质量关系到居民的日常活动与身体健康,其景观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的房地产产业起步较晚,从事环境设计方面的人才相对匮乏,很多时候都是由专业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完建筑之后进行简单的环境设计,在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上相去甚远,加之受西方建筑理念及景观设计的影响,使得传统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没有很好的应用,往往设计出的景观造型与城市特色不协调,不伦不类。

现代城市居住景观的发展,如果单纯的依靠对国际大设计公司的作品进行照搬或者死板硬套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是不够的,要将这两种元素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既体现出国际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又将中国本土元素融入设计中,这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新方向。

1、新中式园林

中国园林的精髓是典雅精致,在当代居住区园林设计中,其首要原则应该是对古代园林精湛的造园手法进行继承和发扬,目前在居住区园林设计中,逐步采用新中式园林风格,其主要是在延续我国传统造园技法和材料手法的基础上,引进欧洲居住景观设计理念,融合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设计出符合现代城市人群居住的空间场所,又不乏中古文化历史内涵,这才是中国特色居住区园林景观的精髓,也是新中式园林研究的重点,必将成为我国居住区园林发展的重要方向。

景观设计中,中式景观自成一脉,是园林设计中出现的一种新型设计风格,就本质而言,新中式园林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是文化交流的产物。新中式园林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标志,是在对中国传统园林设计风格取其精华、弃其糟泊的过程,其主要运用到中国传统的造园手艺、色彩设计、植物空间营造等,将中国元素作为符号添加到设计中,创造出富有中国韵味的现代园林景观,这也是新中式园林独特的设计理念,这种造园方法是对传统中国园林技巧的借鉴和创新,更是对古典中国园林造园技法的继承和发扬。

2、新中式园林设计技法

2.1植物配置方法

新中式园林与中国传统园林在植物配置上是有较大区别的,其具有简单明朗的特点,古典园林以多层次多品种进行种植,新中式园林则是将人工修剪植物与自然植物进行混搭,品种选择较少,穿插形式简单。竹子、垂柳等植物可以很好的营造中国文化意境。与欧洲园林植物配置的主要区别在于,新中式园林植物配置多采用修剪过的植物形态和自然植物进行混搭,色条以绿色为主,是欧洲与中国古典的结合,欧洲园林一般以修剪整齐为主,色彩较为严厉。新中式突出的是简洁,充满本土文化氛围。

2.2色彩用法

由多元素进行集合堆砌出景观,景观构成园林,其第一元素可以说是色彩。新中式园林设计中对色彩的运用是最为讲究的,其中式设计中对“国色”的运用非常典型。尤其是一些能够象征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的颜色,如中国红、玉脂白、国槐绿、琉璃黄、长城灰等色彩,是新中式设计的主要色调,结合新中式现代景观材料的运用与风格定位,在设计中对木原色及黑色应用也较多,可以打造出宁静、内敛、祥和的风格和园林特点。大门、廊架、观亭、景墙等多采用中国红、琉璃黄等,表现出喜庆、祥和、崇高之感。园林植物一般以国槐绿为主,小花作点缀,表现出幽静的氛围。

2.3传统符号的运用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尤其是一些符号蕴含着深远的文化内涵,如玄武、朱雀、青龙、白虎等都被誉为吉祥的图案。五行:金、木、水、火、土;象征民族的图案等都代表着中国传统的文化。各类中国传统文化在文献中都有记载,有自己的典故,成为历史文化的象征。诸如,文字中的福禄寿代表吉祥;植物中牡丹、荷花、石榴是传统中国植物,其历史久远,在园林设计中应该充分的运用到这些中国元素,用这些元素来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也是新中式园林设计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2.4造园方法

就造园方法而言,新中式园林主要以对景、框景、借景、障景、夹景、漏景、添景、抑景等造园方法和技巧,为了增加园林的层次感和空间感,对现代园林设计元素也大量的使用,达到人和景的呼应,实现一步一景的设计蓝图。新中式园林设计风格主要有两个方向,首先是对当代文化的认识与掌握,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其次是在时代背景下,诠释传统中国园林设计风格及文化内涵。

3、新中式园林在小区中的应用

3.1植物设计在小区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在某小区的植物景观中,以竹子作为主基调,然后配置蔷薇、鸡蛋花及蜘蛛兰进行点缀,使得空间呈现出安静、飘逸之感。在售楼处四周种植竹子和鸡蛋花,对水生植物规则排列,主要是为了将景观呈现出远景、中景、近景几个层次。在该小区内,种植修建整齐的连翘和飘逸的水石榕,使赏景空间简洁、现代,而建筑投射在水中的倒影,又使得小区的空间感增强,建筑之间采用竹子阻隔,这种方法主要是在狭小空间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错觉,达到分割空间的效果。

3.2中国传统符号在小区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在小区中,窗花图案被用作现代实墙装饰和悬挂于漏墙中,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加了文化气息和空间感。在现代化的小区内,此外一些标识牌、指示牌也被赋予了传统文化,采用木质材料做成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花边造成,使小区景观增加了不少的中国文化氛围。传统中国元素在小区内的运用是新中式园林风格的一种表现形式,使小区更加增加了传统气息和文化氛围。

3.3造园手法在小区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在造园技法的使用上,新中式园林注重对景的各种运用,某小区以景墙窗框的形式对对面建筑进行选择性的美景抽取方法,以框景的手法达到拉长景深的效果,使得景观在层次上更加的丰富,此外,采用漏景的手法也使得景观更具层次性。采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实墙和漏景相结合,二者互为呼应,使得景观完美至极。在小区中采用新中式园林造园手法,使得现代小区摆脱照搬西方景观的现状,其景观更适合居民的生活及居住,所呈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越加凸显小区的祥和之气。

3.4色彩搭配在小区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某小区在色彩的选择上主要采用了两种色彩进行搭配,长城灰及木原色,进行合理的拼接搭配出纹理,装置处美观的铺装纹理,然后局部采用其它色调,如在墙根采用白色,花坛采用黑色,从而营造出一种清新、淳朴的舒适空间。在植物色彩的搭配上,主要以选择绿色,绿色象征着大自然和活力,以绿色为主,是为了凸显出小区切近自然,崇尚自然的特点,在色彩的搭配上,新中式景观更注重的是打造出一种干净、环保的小区景观类型。

4 结束语

对于我国本土地域化的园林景观而言,在西方现代园林景观的到来,使得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文化的交融,从而产生了新中式园林景观,其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必然的,新中式园林景观不是对传统园林景观的复制,它是一种继承,是对古典园林景观净化的汲取,使之适应现代设计风格,通过对古典园林造园技法的消化、融合、吸收、传承、接力与重构,出现了新中式园林景观这一新的造园技法,从而实现了现代与古典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园林景观风格。这种造园风格在小区的应用中,使小区呈现出安静、祥和的景观氛围,其对中国元素的运用,也使得小区内呈现出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

参考文献

[1]刘雅青.中国传统园林对现代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启迪[J].大众文艺.2011(22).

[2]何嘉威.“新中式”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1).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篇4

英国人独创的自然式风景园, 在 18 世纪下半叶即成为与法国勒 ・诺特式园林 、中国自然山水园等并驾齐驱的世界性园林风格。英国自然景观常常模仿自然类型的不同景观如森林,草甸,沼泽,根据不同地形、景观里的水体,道路组织景观、植物个体和人群的自然美景。自然式的植物景观给人以平静 、深邃之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渴望自然, 追求植物带给人类的丰富多彩的季相变化。因此在园林中提倡自然美 ,创建自然的植物景观已成为新的趋势和时尚 。为了更大范围的应用和借鉴这种独特的造园艺术风格 ,很有必要探索其形成过程 ,以期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长久艺术生命力的植物景观提供参考。

1.英国的自然环境

英国位于欧洲的西部,是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国。国土境内形成高原、低山、丘陵、平原、宽谷等多种地形。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大体以从英格兰西南部的埃克斯河口至东北部的蒂斯河口的连线为界,划为西北高地区和东南低地区。西北高地区包括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全部和英格兰西部,多为海拔 500 米以下的低山和低高原。东南低地区位于英格兰中、东部,是丘陵、断崖、谷地和平原相间分布的地区,海拔均在 200 米以下,大部地表起伏和缓,是 17-18 世纪古典主义园林的主要分布地。同时,由于英国的地貌以丘陵居多,建园时为了避免大动干戈改造地形,以及由此而带来的高昂建设投资,因而 18 世纪以后的英国园林多以自然风景式园林为主,顺基址而建,充分利用现状并加以扩建改造。

2.英国自然式园林的特点

与靳诺特式的园林完全相反, 英国自然式园林抛弃了一切几何形状和对称均齐的布局, 代之以弯曲的道路、自然式的树丛和草地、蜿蜒的河流, 讲究借景和与园外的自然环境相融合。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总体特征是自然, 疏朗, 色彩明快, 富有浪漫情调。

3.英国自然式园林的历史沿革

从时间上看, 英国自然式园林的发展主要经历了" 庄园园林化" 、" 图画式园林"和" 园艺派"三个时期。

3.1"庄园园林化" 时期

英国学派园林的第一个阶段(18 世纪 20~ 80 年代), 造园艺术对自然美的追求, 集中表现为一种" 庄园园林化"风格。布朗所倡导的风景园林是一种温和、平静的自然,具有视野广阔的草坪及平静的河流。关于布朗的设计特点,陈志华先生将其归纳为四点一是彻底打破了花园与林园的界限,使之真正的融为一体,甚至连并小阻隔视线的哈哈墙都不再使用。二是善于使用成片树丛。这些树丛除构成优美景观的作用外,还有遮挡边界和掩蔽小利于环境美观的物件的作用。三是善于用水。他设计的园林常常以湖泊为中心,水面开阔,湖岸线宛转自然。四是极度追求纯净。只要他认为有碍景观的村庄、农舍,甚至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菜园、马厩等都要拆除或是搬迁,并目用树丛遮盖。

3.2 "图画式园林"时期

在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钱伯斯开辟了更野性和更激动人心的图画式风景园。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缅怀中世纪的田园风光,喜欢建造哥特式的小建筑和模仿中世纪风格的废墟、残迹。二是喜用茅屋、村舍、山洞和瀑布等更具野性的景观作为造园元素,具有粗犷、变化和小规则的美。三是大胆采用异域情调的景观元素,如丘园的中国式塔以及其他图圆式园林中喜用的中国式山洞。

3.3"园艺派"时期

由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和英国企业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 世界各地的名花异卉陆续传人,从而形成了19世纪的主要流派"自然风致园的园艺派"。这种造园流派在自然风致园林原有面貌下有了一些新特点:如增加了具有时代特点的玻璃温室, 种植各地的名木异卉和奇花异草;此外, 常在草地上设置不规则的花坛, 以各种鲜花密植在一起, 花期、颜色和株形均经过仔细的搭配;树木也注意其高矮、冠型、姿态和四季的变化, 巧加搭配。 这一种园林, 因为更具商业性和折衷性, 符合商业时代的需求, 逐渐成为 19 世纪的主流, 并直接影响到 20 世纪的世界园林艺术。

4.英国自然式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造园要素的比较

中国传统园林与西方园林几何布局相比,存在很多差异。中国园林以"自然美"为创作起点,建筑、水体、花木、石景等与环境和谐搭配且各要素间相生相融,形成了"宛自天开"的自然状态。西方也注重自然美,但西方人认为,自然如果不经过人的改造和处理,便达不到完美的效果。所以,西方园林通过人工的手段将自然包含在内,并以几何图形划分园林空间。虽然英国自然风景园与西方园林体系相违背,它也以"自然"为创意来源并自由布置景观,园林各要素与富有诗画意境的环境和谐搭配,似乎自然生成。 中英园林在园林要素的处理上存在许多共性,同时又各富诗画意境。但毕竟是生长在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园林体系,其造园要素和诗画意境在不同的造园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左右下,产生了不相同的一面。

英、中园林艺术从艺术法则到审美追求上均具有很多相似点。 但从本质上看, 中、西自然风格的园林仍然是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园林艺术。 17 世纪后的英国经验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以不同方式把握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与此相关, 英国风景园显示肯定客观世界美的朴野, 中国园林追求" 天人合一"的象征创意。总的来说,"自然"在这两种园林中体现出不同的性格, 即:英国自然风致式是一种外向的自然, 中国园林是一种内向的自然。

5.小结

英国自然式园林, 是世界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其成熟的中后期, 这种自由的不规则园林传至欧洲大陆, 形成了一个自由式艺术的潮流趋势。 这种园林体系对于现代风景园林同样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大众化和开放性的特点和设计方法, 对现代景观园林设计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余璐;新中式设计风格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河南大学;2011年

2常钰琳;论十八世纪中国古典园林与英中式园林的异同[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篇5

关键词:园林景观;新材料;应用;发展趋势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summarizes the traditional materials used in landscape design and new materials category,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of new materials,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new materials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 landscape; new material;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 引言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住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其对舒适度和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等的追求等促进了园林景观的建设发展。不管是城市广场、道路景观,还是公园、公共绿地、住宅区园林景观等处处可见园林景观的踪迹。园林景观材料作为园林建设的物质基础,承载着设计者的设计理念。科技发展又促进了很多新型材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扩展性应用,故对园林景观中新材料的应用和发展进行研究和讨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2园林景观设计中材料的类别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材料笼统上分为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两种,人工材料又包括手工材料和工业材料。在早期园林景观中,经过手工加工生产的景观材料包括石雕、盆景、木桥等。工业材料是现代城市景观的主要材料,包括水泥、玻璃、钢材、塑料等经过人类工业加工而成的材料。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材料具体可分为有生命材料(动植物)、无生命材料(混凝土制品、金属材料、陶瓷、玻璃和塑胶等)、天然材料(石材、木材、水和土等)、文化材料和气象材料等。文化材料是指具有某种意义、内涵的符号、文字、标志、音乐等。气象材料是指自然光影、风、云、雾等。园林景观中不可忽视的材料即是绿化植物,其在屋顶、阳台、墙体、围栏、桥体和主题花坛等部位的具体应用,共同构成了园林立体化的绿色景观。

新材料是相对于传统材料而言的,现代新材料的品种繁多。从物理属性上来讲,新型混凝土材料、新型合金材料、高分子橡胶材料、新型塑料材料、复合材料、生物材料及纤维材料等都是新材料。按照材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功能,新材料包括基建类材料、结构类材料、装饰类材料和铺装类材料。如灯光照明设备中广泛采用的LED灯。这种低耗能的环保灯具更安全,适用空间更广,创设的情景更加梦幻。铺装材料引入了橡胶、亚克力、塑料、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代替了传统的硬质自然石材和烧制砖石、圆石、砾石等材料,丰富了铺装的设计形式,使得园林景观具有不同的质感、色彩和光影等多重表现力。

3园林景观设计中材料的应用阶段

材料作为园林景观设计重要组成要素,其应用历史可追溯到《史记》,其中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记载提到园林建筑的材料,如石材、木材、花草树木、水体等。这些材料隶属于自然材料,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并保持自然本真的特性,人工雕琢的痕迹较浅,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寄情于山水的人文气息。而西方国家的传统景观设计中,采用的材料大多经过精心的处理,如修剪规整的树阵、巨大的大理石雕塑和花岗岩铺装等,充分体现出欧洲贵族文化对改造自然的精神追求。近代的欧美发达国家将工业材料引入景观设计,国际主义和形式主义成功地在景观设计中推广应用了工业材料,最为典型的即是金属材料的运用,但其冰冷生硬的材料属性和机械性的运用导致景观的细腻化程度低、自然亲近度低。

以西方著作《景观美学》为代表的学说倾向于将城市景观设计与城市历史文脉相联系,以促进城市景观设计本土化与材料运用地域化相结合的发展。近代园林景观设计沿用了传统私家园林的手法,其材料运用方式极具文艺复兴、新艺术运动及工艺美术运动的特色,忠实于材料自身属性,追求表现材料的真实质感,反映简约、高雅和向往自然的特点。如合理安排植物的疏密和高矮和水的运用,使景观空间产生动静结合的节奏变化;创造多层次的建筑物空间,结合雕塑、喷泉、凉亭等要素,调节景观空间的氛围。

4 新材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基于地域文化、生态环保理念和园林艺术性追求,当代园林景观设计对新材料的运用和发展趋势包括:

(1)人文化趋势。景观作为一种物质化的空间形式,应具备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性质,关注城市、自然、历史、人文感受在园林景观中的表现力。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着重于直接反映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工艺技术和民俗生活等。如江阴中山公园,利用现代表现手法,结合高科技技术和历史文化理念,使得古典与现代自然交融。中山公园利用钢结构玻璃影壁形式修葺了中山纪念塔,利用巨石材料镌刻历代的重修碑,并以展品陈列的形式展列于园中,在玉带河沿岸重修了钢结构玻璃长廊立足于地域特性的自然环境,整个设计理念和材料运用手法都体现了江阴古城沿革的历史和地方文脉,成就了珍贵的城市记忆。

(2)生态化趋势。景观设计的生态观念早已得到人们的重视,抛弃了消耗型新材料运用的发展模式,结合现代技术、地域环境和新材料属性,建立和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生态观念在材料运用中的具体方式包括生态仿真和生态保护、旧物改造等方式,如玻璃纤维强化水泥、CFRC 碳纤维增强混凝土等脱模于传统石材材料的新型材料,具有耐腐蚀、质轻、可批次生产和造价低等特点,且模仿自然石材的纹理相似度高,可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在园林景观中可代替人工手塑石材,在开放式现代园林中应用广泛,是生态仿真的典型事例。近年来,很多园林景观开始利用工业回收或重组产品材料,如麦秆、树皮或木材碎片等材料可用作改良土壤的铺装材料,旧垫圈、旧轮胎等材料进行旧物改造。如用植物纤维和热塑性塑料树脂等材料经过处理而形成的木塑复合材料,兼具木材和塑料的双重性能,具有力学强度良好、抗冲击强度高、耐磨、防虫蛀及非易燃等优点;利用全再生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材料和高技术被动生态技术,建设具有环保、卫生、抗紫外线、节能的生态塑料建筑物。

(3)多元化趋势。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格局复杂化程度的提高,园林景观的风格难以统一。材料使用具备一定的地域识别性,同一园林景观构件在不同地方采用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园林结构、材料选用和园林整体风格都表现出高度的多样化趋势和强烈的本地文化色彩。

5 结论

新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影响着整个园林景观设计的理念,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园林景观仿西式的趋势,衍生了很多粗制滥造、与环境违和的景观作品。设计师们应立足于现状,紧跟新材料的发展趋势,转变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积极提升表现手法,理性化地吸纳地域文化内涵,坚持环境保护的理念,从而建设具有高度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王萃. 新材料在当代景观中的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11.

[2]贡鸣. 园林景观材料的选择与应用[J]. 国土绿化,2010,(03):24-25.

[3]李运远. 试论园林材料的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06.

[4]徐哲民. 园林景观材料综述[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8):249-252.

[5]王萃. 浅议园林景观材料的选取[J]. 现代装饰(理论),2011,(03):45-46.

[6]杨涛. 新技术、新材料与园林艺术的互动[D].天津大学,2012.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篇6

关键词:新中式;植物造景;景观

新中式植物景观是当下中国城市景观中较为流行且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的一种园林绿化形式。它不完全遵循中国传统园林对“意境”的表达,又不同于西方“规则”的特点,也不同于生态上的纯自然植物景观。其符合现代中国大众审美情趣,是现代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故称之为“新中式植物景观”。

1 新中式植物景观的历史渊源

新中式植物景观的出现建立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熏陶的基础上,并在成长中对世界各种优秀园林艺术进行吸收。以1999年昆明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为重要节点,集中体现了当时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艺术的成就,成为中国对现代园林探索的起点。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各地园林建设也飞速发展,国外园林理论和手法也被大量引入,历经10多年的快速发展,园林植物配置水平在实践中逐渐提升。

1.1 中式传统园林艺术

我国传统造园历来重视植物配置,除了要因地制宜进行植物种植,重视文人雅士之趣味,还追求植物单体的姿态和线条的自然之美,表现出绘画的意趣,强调要有“古意”、“画意”。树木花卉选择受文人所标榜的古、奇、雅的格调影响,讲究体态潇洒、色香清隽、堪细品玩味、有象征寓意等。在我国传统园林中有“小中见大”特色的园林艺术――中国盆景。它是活的艺术品,主要造型材料为花草树木,具有生命的特征和生长发育的规则,是艺术的再创造,很注意写意和抒情。盆景艺术是我国当代园林人对园林空间的把控、意境营造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这对植物的栽培、整型、管理等理论和技术方面的培育和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英国风景式园林

英国风景式园林以大面积的草地和树丛为主,与园外的牧场和树林完全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疏林草地风光,是在英国的地理和农业背景下诞生的,是风景园林师们利用场地的“潜质”并加以“改进”,使其更接近他们自然美的产物。开敞的视觉空间,能够完全与自然融合,人们可以在草坪上开展各类活动或游戏,使得这种人工景观成为人们认识自然、接触自然的窗口。疏林草地因造价低、管理简便,可满足大量游人自由活动而多用于现代休闲式城市公园中。正如18世纪中叶欧洲包括园林在内的艺术领域掀起了一股崇尚中国的热潮。改开以来,我国也曾有过学习西方园林的热潮,其中英国风景式园林这种具有强烈自然特征的“田园牧歌”式的景观形象迅速被中国园林界所推崇,草坪――树丛的模式在我国公园、城市绿地甚至道路绿地都有广泛地应用。

1.3 花境艺术

花境的产生和发展都源于英国花园,英国人对园艺一直钟爱,尤其热衷于花卉栽培。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就通过搜集和育种得到了宿根植物,这些宿根植物更适合在乔木空间下混合栽培,提高植物景观的丰富程度,因此,形成混合花境。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花境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园林绿化的艺术性,也体现了花境在城市建设及生态园林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4 绿植模纹技术

模纹花坛是中世纪欧洲园林最具代表性的植物配置手法之一。它绚丽多姿、雍容华贵的特性与欧洲独特的建筑风格相映成趣,在文艺复兴时期谱写了其生命最辉煌的篇章,至今仍有深远影响。古罗马人发明的植物修剪技术让规整式种植的艺术形式成为西方园林的重要标志。规整式植物种植建立了一种秩序感,表达人的能力可以战胜自然界的杂乱无序,并建立一个平衡有序的社会。经过精心修剪后的植物在体量、姿态等方面都相对固定,从而能够与建筑物、自然环境保持着稳定协调的形态、尺度和比例关系。

在我国城市绿化快速发展时期,绿植模纹因为具有良好的景观可控性,丰富多样的装饰性,管理技术要求低等特点而被广泛接受。模纹图案发展成更加自然、自由、多样、现代,充满了设计感,呈现出生态化、群落化、装饰化的特征。绿植模纹与其它植物材料共同组成了新中式植物景观丰富多彩的景观形态。

1.5 植物生态学理论

20世纪初,植物群落学的诞生,揭示了植物与植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辨证关系。人们在对人工环境的营造中开始尝试通过分析自然群落组成,寻找相对稳定的植物关系,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人工植物种植。因为采用了自然顶极群落中的主要植物进行种植,人工营造森林景观的形成要比物种自然演替形成目标景观快很多。

我国传统园林是在道家思想指导下发展,遵循“师法自然”的造景之路。进入现代社会,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已经从简单的感官模仿发展到用现代科学理论指导设计。由于思想上早已经与生态学相统一,我国的园林工作者很快就能接受现代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并且在实践中付诸实施。杭州花港观鱼公园牡丹园就是人工营造植物群落,并且形成优质风景的典范,真正做到了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宛如天开的境界。

2 新中式植物景观的特征

2.1 中西结合的审美标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西方文化的相互渗透与交融,当代中国人形成特有的双重思维方式和审美标准: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和传统美学的思想;另一方面学习了科学和西方美学思想,接受了节奏、韵律、对称和平衡的西方审美观。人们在园林欣赏上追求自然之美、风韵之美,讲究“意境”月。

2.2 与地形相结合增加表现力

植物景观是通过平面的布局形成优美的立面形态来观赏,场地的平整或起伏直接影响植物景观的观赏效果。英国的自然式风景园林景观所描绘的起伏山坡、草地、树丛牧场景象对人们的观赏影响巨大。我国的传统造园中要求“颇有野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重视对自然地貌景物的艺术化模拟。高低起伏的微地形能够很好地在不太宽裕的场地中将植物群落的高低错落表现出来。

2.3 植物材料的应用

新中式植物景观是以地形为体态,木本植物为骨架,灌丛、花卉、地被为装饰的基本手法,使得植物景观呈现立体、丰富的群落形态,充分发挥植物个体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所使用的植物材料分成上、中、下3层。上层植物一般为大乔木、小乔木或灌木,能够在场地中起到构图的骨架和意境的营造作用。中层植物多为小乔木、灌木类,是新中式植物景观中最主要的观赏部分,景观的丰富度最高。下层植物主要为灌木、花卉、草坪等植物,在景观中起到烘托和丰富景观形象的作用。

3 基本景观类型

追求自然是中国园林的一个基本特点,中式园林植物的配置以自然为模拟对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发现,掌握了构成自然美的组合规律而创造出表达出源于自然但高于自然的理想之美。新中式植物景观按照模拟的自然植物美景形态大致可以分为林缘型景观、疏林草地型景观和特色花卉型景观3类。

4 新中式植物景观营造的基本手法

4.1 场地要求

新中式植物景观营造一般位于绿地入口、交通交叉口、节点等处,一般多为方形或长条形,长度约30~50m,纵深宽度约15~45m。根据现状条件和设计构思形成缓坡或微地形,经过精心的整理形成较为均匀、平整的绿化场地。

4.2 植物材料

根据场地条件、观赏视角、造景构图需要,上层植物一般为冠形优美,造型古朴的大小乔木,根据造景主题可为落叶或常绿树种。南京地区常见的植物有:朴树、榉树、银杏、国槐、乌桕、榆树、白玉兰、广玉兰、枫香、三角枫、桂花、罗汉松等。中层植物多为小型观花乔木、灌木类,是新中式植物景观中最主要的观赏部分,景观丰富度也是最高的。南京地区常见的植物有:桃花、红枫、鸡爪槭、紫荆、五针松、海桐、红叶石楠、黄杨类、龟甲冬青、杜鹃类等。下层植物主要为灌木、花卉、草坪等较矮的植物,在景观中起到烘托和丰富景观形象的作用。南京地区常见的植物有:月季、鸢尾、花叶蔓常春、金边麦冬、紫叶酢浆草、虎耳兰、花叶络石、长春花、醉蝶花、迷迭香、扫帚草、黄金菊、玉簪、麦冬。自然高度在70cm以下的多年生宿根或一、两年生花卉常用于林缘、林下的花卉型景观的营造,南京地区常用的植物有:德国鸢尾、宿根福禄考、大花金鸡菊、千屈菜、堆芯菊、花叶秋海棠、紫露草、鼠尾草等,一些观赏草也成为这类景观营造的常用品种,如欧根石菖蒲、日本血草、矮生蒲苇、狼尾草、芒、玉带草等。

4.3 比例与尺度

植物景观配置与营造是将自然美典型化的过程,遵循着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和序列等美学规律,是一项较为完整的造型手段。新中式植物景观营造中对比例与尺度依照观赏者的观赏状态、场地情况以及植物材料自身的大小具有数量化关系。植物景象的特征表现在构成景观的植物与场地,植物间的比例和尺度的变化。中国山水画有“丈山尺树,寸马豆人”的画论,强调的是景观各元素的比例关系,组成群落的植物在竖向上同样有类似的关系。植物景观观赏过程中观赏者与植物主体造景群落的间距约为植物群落主体高度的1~3倍,这样观赏者能够在较为轻松的状态下平视观赏到植物群落全景。通常情况下,要使得观赏者对建造的植物群落景观保持动态中凝视30~50秒的时间,以步行速度60m/分钟计算,一组植物景观大约间隔30~50m。上层植物高度是中层植物群落高度约3~10倍,中层植物高度约为下层植物的2~8倍,形成具有较为清晰的对比关系。

4.4 特色营造

新中式植物景观形式相对稳定,一般要突出植物在色彩、形态、季相上的变化和景观空间以及艺术主题的营造。首先,追求意境是中国园林的一个显著特点,传统园林以表达山水画意、自然环境和文人情趣为主,到了现代,园林为更多的普通大众服务,意境和景观主题的表达现显出多样化、特色化特征。其次,骨架植物是植物景观最为重要也是最显中式风格特色的要素。在品种的选择上要重姿态,以古朴、秀雅、苍劲、奇特为好,且植物叶色丰富,整体植株风韵要清秀,能够“入画”。在实际布置中以山水画论做为指导,如“二株一丛、必一府一仰、一欹一直、一向左一向右”,“树石布置、须疏密相间、虚实相生”等,布局中也经常应用宾主、疏密、虚实、露藏、呼应、取势等造景手法。

另外,适当引入彩色的灌木丛、草本、花卉于骨架植物下,增加景观丰富度和季相变化,营造自然野趣的新中式植物景观。在景观的营造过程中吸收了花境造景的手法,重视灌丛、草本、花卉植物组成的立面景观效果的表达。在确定植物景观主题或风格以后,考虑立面视觉效果,运用色彩、质地、季相、植物造型等表现其立面景观。传统的中式植物景观中对植物景观的色彩一般受限于古典园林的意境表达,单色、素色的使用较多,现代园林则强化了对景观色彩的要求,形成了色彩丰富、视觉冲击强的特点。新中式植物景观营造中也加强了对景观色彩的营造,也成为特色设计的重要部分。实际设计中需要对植物色彩的冷暖、色相搭配、季相颜色变化等了然于心,创造出单色系、类似色、互补色等丰富多样的色彩。

5 小结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篇7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创新

当今的园林建设与以往不同,它更应当跟上时代的节奏,充分体现出现代的建筑艺术、科学技术以及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在园林设计中设计者应该大胆尝试应用创新意识,在充分体现出现代设计新思路的同时,也要突出一定的传统特色,把现代精神文化与传统艺术特色做到真正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园林成为一个具有永恒魅力的艺术品。

1 现代风景园林的功能价值

园林是陶冶人的情操、放松人的紧张情绪的最好场所,而在园林设计中完美地应用创新意识则可以使园林的文化品位与艺术境界得到极大的升华。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创新意识一般是源于传统园林设计基础之上的,这样更能体现出园林的使用价值。二十世纪初,中国公共园林开始正式出现。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园林又奏响了新的时代历程篇章。如今园林的功能价值是越来越多,主要包括:社会形象功能、生态效益功能与文化载体功

能等。

1.1 社会形象功能 现代园林除了起到美化城市、供人游玩的作用之外,还是一个现代都市文明的重要标

志。例如,在广东省东莞市的长安镇,有一个长两百米、宽一百二十米的大型园林广场,整个园林集喷泉、舞台、雕塑、休息绿地与会场于一体,景观壮丽、气势雄浑,将长安镇的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很好地体现出来,如今去过长安镇的朋友,首先就会想起长安镇的园林。可见现代园林所起到的社会形象功能确实很大。

1.2 生态效益功能 现代园林被称为是城市的肺脏,因为它可以调节城市的湿度、温度,同时还可以降低噪音、减少风害。尤其是在注重环境保护的今天,园林对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与改善城市环境所起的作用将更为明显。

1.3 文化载体功能 现代园林不仅是一种观赏主体,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载体。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园林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不同文化在园林中的不断渗透,现代园林已然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体系,它和茶文化、饮食文化以及服装文化一样,成为都市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风景园林创新设计方法

2.1 运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实施创新设计 中国园林曾经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功绩,对西方园林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说17世纪在欧洲形成中国热还是追求异国情调的洛可可风格影响的话,那么,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出现,无论在设计思想,还是在设计手法上,都可以看到中国园林的巨大影响。一些中国园林典型的设计手法,如采用环形游览线路的布局方式,散点式景点布局和视点的移动转换等等,已完全融入西方园林的设计手法之中,以至于人们常常忽略其出处了。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旧中国社会体制的瓦解,中国园林赖以生存的社会因素和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外来文化、尤其是殖民文化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日益显现。此时,西方园林的发展十分迅猛,在内容上和类型上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可以说,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发展,完全是在西方园林的影响之下,亦步亦趋、步履艰难地走到今天的。造园既可以遵从古代的方法,也可以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两者都不排斥,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对古今中外的造园史、造园术以及它们的美学思想、历史文化条件进行探讨,继承传统,吸取精华,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设计。纯粹的模仿和复制往往是不成熟的,对西方及古典园林一知半解而妄加抄袭拼凑是不可取的。只有端正态度,融会贯通,方可运用自如,创造出更精彩、层次更高的新园林。

2.2 运用农业产业方法进行创新设计 欧洲的一些乡村地区看上去就象一座大花园――那些自然的乡村田园风光、错落有致的村舍、有高高尖顶的小教堂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同样,中国传统的村落中那从门前潺潺流过的溪水,那白墙灰瓦,那竹楼、圆楼、吊脚楼等等无一不给人一种优美的意境享受。现在,多数大中城市的边缘区,除了已开发的大量的住宅、工厂、大学城、主题公园等人工及半自然的环境外,还有大量的乡村环境,我们大可就其村落本身和田园环境,结合农业产业,创造既能提供一定生产功能又能满足观赏与休闲度假需求的环境场所,如观光农业园区、都市农业公园等,从而就近满足了都市居民回归自然田园、亲近自然的本性需求,同时也能够让都市走进乡村,乡村融入都市,实现城乡共融。

2.3 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创新设计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我们一般将现代景观的造景素材,作为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的基本区分之一。其实这两者都古已有之。在传统园林中,石景、柱廊即可算作硬质景观,而草坪及各类栽植,即可算作软质景观。只不过,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其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与深化。硬质景观中相对突出的是混凝土、玻璃及不锈钢等造景元素的运用。混凝土不仅可以取代传统的硬质景观,还具有更高的可塑性;对玻璃反射、折射、透射等特性的创意性表现,让我们在真实与虚幻之间游移;不锈钢简洁、优雅的造型,则让我们体味到传统园林中不曾有过的精美。软质景观中,大量热塑塑料、合成纤维、橡胶、聚酯织物的引入,正为庭园的外观增辉添彩,甚至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景观的外貌。而现代无土栽培技术的出现,甚至促进了可移动式景观的产生,这就是说外延的扩展,引起内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景观并非一定就是固定不变的。现代照明技术的飞速发展,则催生了一种新型景观――夜景观的出现。色性不同的光源,效果各异的灯具,将我们的视觉与心理感受,带入一种如梦似幻般的迷离境界。我们都知道,无论古典园林还是现代景观,其设计灵感的源泉大都来源于自然,而自然的景观,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季节的变换、草木的荣枯往往使得自然景观最美的一刻稍纵即逝。古典园林对此基本上只能是“顺其自然”而已。现代景观设计则可利用众多的技术手段将之“定格”下来,以令“好景常在”。

生态技术应用于景观设计应该算作一个特殊的例子。因为其更加重要的意义,倒不在其技术本身,而在于一系列生态观念:如“系统观”(生态系统)、“平衡观”(生态平衡)等的引入。这种引入,使现代景观设计师们不再把景观设计看成是一个孤立的造景过程,而是整体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并考虑其对周边生态影响的程度与范围,以及产生何种方式的影响,涉及动物、植物、昆虫、鸟类等在内的生态相关性,已日益为现代景观设计师们所注重。

3 结语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特点篇8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中国现代景观园林要取得进步和发展,既不能片面照搬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内容和手法,又不能忽视中国本土自然景观资源和地域文化的特征,必须通过对传统园林深入研究,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和西方园林文化的精髓,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使其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和设计理念。

一、我国古园林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源远流长。园林效法自然,凿池开山,栽种花木,用人工仿造自然山水风景,常以假山、漏窗为屏障分割视线,有移步换景之妙,成为“虽由人作,宛如天成”的自然式山水风光。

1、园林的景观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山水式园林,园中多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这些自然山水虽通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等人工模拟而成,却浓缩了自然界美好的山水风光,在园林中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体现着自然天成之美、自然天成之理和自然天成之趣。

中国古典园林多以山水取胜,配以适当的植物,其山石采自太湖流域的太湖石。山体自然,神似真山,一些山石还具有“透、漏、瘦、皱”等特点。园林中花木的品种繁多,具有季节性、地方性、艺术性和民族性的特色,如拙政园的紫藤,留园的银杏,网师园的桧柏等有着数百年树龄的古木,尤为珍贵。园林通过亭、台、楼、榭、轩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和花草树木的映衬,体现出近景远景的层次。

2、 园林的空间布局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主旨是表现自然美,追求意的优雅和境的深邃。她将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通过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艺术景观效果,表现出具有中国传统特点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让山水风光、自然气息渗透入园林建筑,使人们在建筑环境中能尽情领略大自然的天趣。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上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将形成空间的各要素糅合在一起,分别表现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使人们看到了空间局部的交错,以有限的面积,创造无限空间,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假自然之景,创造真山水之趣。

3、园林的建筑群体

中国古代园林除了有自然的趣味,还有密集的建筑。为了使园林成为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园林中必须建造各种相应的建筑,如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等。园林中的建筑不但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且应该突出山水的自然,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的有机融合。在使山、石、水、植物和建筑之间协调融合时,应顺其自然、追求大趣,使人与自然十分和谐地溶入建筑环境之中,让人们虽然身处有限的人造环境中,却能够感受到一种天然环境的无限情趣。

4、淳厚丰富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大量的楹联、匾额、雕刻、碑石、文学、书画、音乐等不仅表达着中国古代哲学理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还承载着淳厚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是综合性地历史文化艺术宝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

二、外国园林设计

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效法自然迥然不同,它完全排斥自然,追求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西方造园艺术把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作为基本信条,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

1、 西方园林的布局构造

西方园林的建筑物体积巨大,矗立于园林的中轴线起点之上。整座园林以建筑物为基准,使其成为整座园林的主轴。将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分别布置于园林的主轴线旁的几条副轴上,并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将水池、喷泉、雕塑及小建筑物等点状分布在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布局严谨,构图强调秩序美,通过对称、均衡和秩序来表现简单的数和几何关系,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

2、西方园林的景观配置

西方园林讲求人工化,整座园林全都统一在单幅构图里,树木、水池、台阶、植物、道路等的形状、大小、位置和关系都推敲得很精致,连道路节点上的喷泉、水池和被它们切断的道路段落的长短宽窄都讲究很好的比例。植物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出其各自的形状,完全被一丝不苟地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等几何形状。,水池、草坪、花圃。水池、草坪和花圃追求对称性和整一性,也被严格地规划成矩形、圆形、方形、椭圆形、菱形等几何形状以达到自然的和谐。西方园林造园之美就在于其所有要素之间比例协调,总体构图明晰和匀称。

三、风景园林发展分析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时代的变化推动着中国现代园林建筑的发展,这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的要求。在中国建造园林不能简单的模仿、抄袭,或是将各景点的精美元素拼凑、组装在一起。这种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造园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要,新条件下的创作应该既适应时代的需要,又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其造园的思想精髓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理论基础。中国园林设计师应对中国传统园林积极地进行探索研究,吸取她的造园精髓,保留其“人与自然的和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同时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将其造园手法、造园要素、空间布局形式以及文化特征等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继承和发扬极富现代意义的理念和手法。设计出的现代园林作品应富有地域性景观文化特征,使中国园林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

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既不能生搬硬套中国古典的园林形式,也不能完全依赖于西方园林的造园模式,而是应该深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园林杰作中所蕴含的典型特征,遵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园林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从而将中国文化思想与西方现代观念完美融合,并把握好中西方古典园林设计的精髓。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只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改革、创新,才能建设出具有感染力和创造力的现代园林。我们在现代园林建设中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有所创新;既要考虑民族文化的文脉,又要考虑时代的发展,在现有的条件下,结合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努力创造出具有现代特色而又不失中国古典园林的“魂”的景观。

上一篇:当代科学技术的反思范文 下一篇:企业信息化安全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