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研究初探

时间:2022-07-04 04:50:45

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研究初探

摘 要:课堂阅读是语文教学提高和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有效教学助手,作者总结多年语文教学实践经验,从如何抓好课堂阅读激发兴趣,让学生热爱语文入手,深入剖析了怎样才能使学生成为阅读主体,从而起到变"传话式"教学为"参与式"教学的目的,达到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的课堂阅读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 阅读教学

前言

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而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说就是阅读教学。因此,要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首先要在阅读教学上下功夫。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展示自己,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机会,我们就会看到学生身上富有潜力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他们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热爱语文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我们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语文将陪伴着人的一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创设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悄然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

二、让以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

在阅读教学中,谁是阅读的主体,这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阅读教学本就是学生、老师、文本三者共同参与,协调沟通完成信息传递的对话过程,所以在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参与学,还要参与教。新课程标准中是这样描述阅读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然而,传统教学中,“一言堂”的教学成就了教师“权威者”的地位,而学生则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依赖性一如既往,学习被动,兴致低,高耗低效,主体意识无法激发出来,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民灭,创造的天赋被扼杀。所以,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观念,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角色,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与学生互动,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少讲,精讲,把课堂的时间留给学生。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尝试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可布置“我的阅读金点子”的类似作业,让学生针对一段时间的阅读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教师通过对学生意见的认真阅读和分析,反思自己,了解学生的需要,选择受欢迎的、适合的、可行的建议,提倡大家学习并在现实教学中加以应用。这种改进教学的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而且还能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大力支持下取得更高的教学效率。那么,在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呢?

1.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①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促使他们主动地读,专心地读,兴致勃勃地读,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产生独特的个性化感悟。②要为学生在文本言语与主体直接经验之间架起“桥梁”。文本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间接的,学生对此没有直觉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学生, 唤醒学生记忆,借助自己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相似的直觉经验去解读文本的内容。

2.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批判性阅读,培养问题意识,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阅读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的解决问题。这样做,既可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变“传话式”教学为“参与式”教学

目前,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关注的是可以转化分数的诸多结论,如让学生背诵词语解释,重点句子的含义,课后练习的答案等等,教学过程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话”(或“受话”)式教学。在这种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以掌握知识,应付考试为目的的,师生的关系是“皇上”和“臣民”的依从关系,使原本充满生命活力的阅读课变得味同嚼蜡,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关怀,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使阅读教学走向了异化。《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变传话式教学为“参与式”教学。所谓“参与”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参加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实质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参与式教学呢?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参与式的阅读教学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探究的生态氛围,这是实施参与式教学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享有平等参与对话的机会,不能使小部分学习好的学生成为对话的“主角”,绝大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听众”。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当发现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有了独特的见解时,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让他们从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促使他们认知和情感协调发展。

2.师生共同走进文本

教师走进文本,就是要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吃透了,才有组织和引导的“底气”。要做到一读二想。读,就是要反复朗读教材,读出教材中的精妙之处,读出自己独到的发现。想,就是要想一想,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在学生阅读文本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好,除了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外,还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留给学生宝贵的阅读时间;教师要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架起“桥梁”。如: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向学生介绍有关文体阅读的基本知识等。

3.抓“生成性”教学

传统的阅读教学的重要特性是“预定性”,问题及问题的结论都是教师预先设定的。而参与阅读教学的重要特性是“生成性”,问题及问题的结论主要靠学生参与过程中生成。因此在参与式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欣赏学生的“真情告白”,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思考,提高参与式教学的质量,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四、结束语

总之,语言积累不只是语言的博闻强记,它一般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教学中要注意积累的记忆与理解,感悟、鉴赏等环节的联系,不要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自主积累的意识,能力与习惯。在阅读教学中,要抓好朗读,背诵训练,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悟”得越多,积累的效果会越好。

上一篇:特教学校职业指导课程初探 下一篇:把脉好课堂各环节学习 确保每一个学生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