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信息的传播对北京市城区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影响

时间:2022-07-04 09:34:02

体育信息的传播对北京市城区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影响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大众传媒中体育信 息传播对北京市城区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影响情况展开了深入调查与分析论证。结果表明 :体育信息传播可以作为体育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对中学生认知体育、激发体育兴趣、形 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以及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中产生积极作用。

关键词:体育信息;传播;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07)05-0675-03

本研究从大众传媒的社会教育作用着眼,选择北京市城区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力图通过对 中学生利用大众媒体获取体育信息及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探讨体育信息传播对中学生 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机制,为体育教育工作者用大众传媒实施教育活动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同时为开展更深层次地对体育传播机制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抽取了北京市城区1 000名中学生作为研究 对象。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市八个城区的普通全日制中学,分布于初一到高二共五个年级,男 女比例分别为46.9%和53.1%。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其中,共 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946份。为确定问卷的有效性,聘请了多名专家进行效度检验。问卷 回收后,采用再测法对调查信度进行检验,信度系数r=0.876,P

2结果与分析

2.1北京市城区中学生对大众媒体传播的体育信息的接收情况

2.1.1接收频率与限制接收因素 调查显示,在调查对象中,有23.8%的中学生每天能通过各种传媒接 收到体育信息,28.3%经常能(每周不少于2-3次),36.6%的人有时能(每周不少于1次), 而很少或基本不会者仅占11.3%。为更方便地判断中学生整体对体育信息接收的情况,我们 将上述制定的接收频率的四个等级每天能,经常能,有时能和很少或不能分别取值4分、3分 、2分和1分,计算平均接收频率,结果表明接收频率为2.647±0.83。,高于理论均值2.5。 因此,可以认为大众传播中关于体育的信息受到了广大中学生的欢迎。从这个角度分析,大 众媒体作为实施体育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是可行的。

在对很少或基本不能接收体育信息的中学生调查结果表明:制约中学生接收体育信息的因素 依次是:“学习太紧张,根本没时间”、“ 对体育没兴趣”、“家长不允许”等。考虑到 “家长不允许”的主要原因是害怕占用过多的学习时间而对学习成绩造成影响,因此可以认 为除了兴趣的因素外,制约部分中学生接触体育信息的主要因素应该来自于学习的压力,相 信随着应试教育的逐步转型和素质教育的实施,这个因素的影响会越来越小。 2.1.2接收途径 接收途径决定中学生体育信息的来源。研究接收途径可以揭示中学生使用大众传媒获取信息 的基本情况,还可以为研究者研究传媒的特点提供参考(表1)。

表1说明,电视传媒在当前条件下在体育传播领域中的霸主地位,以其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仍 然是人们获得体育信息的主要途径;同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体育信息传播领域的生力军和重要的 力量。 表1中学生接收体育信息的途径途径选择人数/人比例/%排序电视80095.41报刊65377.82互联网30636.24广播19523.25其它192.37

2.1.3中学生接收体育信息的目的和内容调查发现,中学生接 收体育信息的目的分别为:了解最新的体育动态、欣赏高水平体育比赛以及调节和丰富业余 生活。接收内容的前三位分别是:体育新闻报道、体育比赛和体育明星专题。

结果表明,接收内容反映了中学生接收体育信息的目的。通过各种媒体的传播,中学生既可 以快速的了解到最新的体坛动态,又可以欣赏到精彩的比赛,既满足自己的感官需求,又在 接收体育信息的过程中调剂和放松了紧张的学习生活。

进一步调查发现中学生希望看到更多的以体育欣赏(39.3%)、卡通剧(23.6%)以及体育 电 影或电视剧(18.8%)的形式出现的体育信息。这要求传媒工作者在制作面向青少年的体育 节目或栏目时,要考虑到青少年心理特点和需求,才能制作出真正受到青少年欢迎的传媒作 品,使体育传播达到理想的个体和社会效果。

另外,体育明星类专题是中学生非常关注的内容。进一步研究发现:在839名能接收体育信 息的中学生中,有91.9%的中学生有自己喜欢的运动员。这对媒体和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是: 如果能够利用中学生的特点,发挥体育明星的榜样作用,对他们身上所代表或所提倡的健康 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多作正面的宣传和报道,进行正确引导,会对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兴 趣和参与程度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还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有更加重要和深远 的意义。

2.1.4中学生对体育信息传播的参与 调查表明,在通过各种传媒获得体育信息后, 有35.6%的学生选择和同学经常讨论,60.2%的学生有时讨论,而选择从不和同学讨论的中学 生只占总人数的4.2%。接收体育信息频率较高的学生因为获得体育信息的机会较多,获得的 信息较多,因此在讨论中往往成为主要发言人或占据比较主动的地位,成为所谓的“意见领 袖”,在二级传播的效果中往往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在通过参与各种媒体的体育节目或栏目来实现对大众体育传播的调查中,有 64.8%的中学生 从未参加过媒体体育节目或栏目的制作或传播。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现有大众传播媒体信息 传播单向性的局限。而参加过的中学生参与的形式依次为“上网发帖子”、“打电话”、“ 写信”等。进一步证实,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突出特点就是突破了传统的大众信息传 播的单向性,提供了一种双向信息交流方式,使大众传播更接近最自然的人际传播,使受众 通过传媒向他人或大众表达自己的观点成为可能。网络正在吸引着更多的中学生利用互联网 获取和传播体育信息。

2.2大众体育传播对北京市城区中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影响

2.2.1大众体育传播对中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 调查显示,大众传媒中的体育信息传播对于中学生认知体育、激发体育兴趣有一定的积 极促进作用,结果见表2、表3。

表3的结果表明,76.1%的中学生认为大众传媒中的体育信息传播对激发参与兴趣有一定的影 响的作用。这是由于大众传媒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某一特定内容反复进行宣传,无疑会引 起受众的注意,进而产生了解该事物的强烈欲望,即产生兴趣。

通过对中学生对“体育功能的认识”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学生的体育价值观的顺序依次是: 第一位:强身健体(793%);第二位:休闲和娱乐(58.8%);第三位:培养坚强的意志 品质(57.5%)。

相关的调查表明,认为接收体育信息对自己体育价值观的形成很有影响和较有影响的人占被 调查的中学生总数的43.2%,认为有一些影响的占37.1%,认为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的占19.7 %。而且体育信息传播对体育信息不同接收频率的受众体育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情况也存在明 显的差异,接收体育信息频率高的中学生对体育信息传播影响体育价值观形成的肯定度也越 高。这说明,大众传播对于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形成确实存在一定影响。 2.2.2大众体育传播对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影响 调查结果发现,接近一半的中学生(47.9%)每天都能参加运动或经常能参加(每周3~5 次),另外有37.0%的中学生每周能有1~2次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有15.1%的中学生很少基 本上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同时,参加活动次数较多的中学生往往运动时间也要高于参加活 动次数少的中学生。

而进一步研究接受体育信息与其参加体育活动的关系则发现:中学生接受体育信息的情况与 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发现体育信息的接收情况对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有显著的影响(表4) 。由于经常接收体育信息提高了接收者的体育兴趣和参与热情,使这一人群参加活动的频 率更高长;同时,积极地参加使参与者从运动中体验到运动带来的快乐,进而更加关注体育 信息,从而形成参加运动与接收信息之间的良性循环。

研究结果同时表明,信息接收者的参与运动的项目与关注的项目有一定的相关。总体来说中 学生关注较多的项目如篮球、足球、游泳、乒乓球和羽毛球和跑步等也同时是中学生亲身参 与的运动项目。

在调查的项目中也存在一些非常明显的不一致的情况。首先是某些项目的参与程度明显超过 对该项目的信息关注程度,如:跑步、羽毛球和棋牌类项目;其次也有许多项目的参与程度 远不及其关注程度,如:足球、网球、乒乓球、体操、拳击、赛车、马拉松等。分析这种现 象的原因,首先,由于主要大众传媒传播过程中的单向性,使受众的接收内容很大程度上要 依赖于媒体传播的内容。其次,人群在选择运动项目时,除了兴趣和媒体的影响之外,更多 地要受到自身条件、外部条件的制约和限制。如:拳击、赛车、马拉松等,中学生的身体发 育特点不适合参加这类项目;而足球、乒乓球、网球等项目对场地的要求则限制了相当一部 分中学生的参与。说明运动的参与以及运动项目的选择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包括场地设施在内 的客观条件的制约。而跑步、篮球、羽毛球、棋牌类运动项目则由于其参与的便捷性及适合 中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成为中学生亲身参与较多的项目。

2.2.3大众体育传播对中学生体育消费的影响 从大众传媒进入人们的社会生活之日,各种商品的广告宣传就随之进入千家万户,包括大量 的体育商品。另外,在众多体育明星为国家在各种大型运动会上争金夺银的同时,其商业价 值也得到了深度的挖掘,很多产品广告里中出现了运动员的身影,对喜欢甚至是崇拜他们的 众多中学生无疑具有很大的号召力。

调查发现56.3%的中学生曾经根据媒体广告和球星身上或使用的体育用品品牌购买过体育用 品。此外,体育信息产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说,体育信息消费也是体育 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体育信息消费,指为了获得体育信息而消费的金钱,如购买体 育报刊的消费、上网费等。调查表明,68.7%的中学生会花费自己的零花钱来获得体育信息 。

2.3大众体育传播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2.3.1大众体育传播对中学生的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在商品社会中各种利益的影响下,某些媒体会为了迎合某些受众的需要而传播各种思潮,对 于心理缺乏免疫力且正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可能产生错误的影响,对体育的 功能不能有正确的认识。 调查发现有10.7%的中学生将“令人羡慕的收入”列为他们喜欢某些运动员的原因,这一方 面可能说明中学生的商品意识有了增强,一方面要防止拜金主义在稚嫩的心灵中萌芽。

2.3.2麻痹部分中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 在能接收体育信息的中学生中,有10.7%的中学生每周的课外运动次数低于一次;在每天都 接收体育信息的群体中,也有7.0%的中学生属于很少或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者。

在进一步的调查表明:有31.1%的中学生很赞同或比较赞同“通过媒体了解体育信息也是参 与体育活动,没必要非得亲自运动”的观点。而且这种观点在上述那部分经常通过大众传播 接收体育信息却极少亲身参加体育活动的中学生中最为普遍。因此可以看出,在部分中学生 的思维中,错误地把“看运动”和“做运动”等同起来,对他们来说,通过大众传播大量接 收体育信息不但没有促使其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反而麻痹了其体育活动的参与意识。

3结论和建议

3.1结论 1)大众传媒体育信息传播受到大多数北京市城区中学生的关注,中学生通过大众传媒获得 体育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电视、报刊和互联网;2) 大众体育传播对北京市城区中学生认知体 育、激发体育兴趣和体育价值观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大众体育传播对北京市城区 中学生的体育行为能产生一定影响,包括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频率和参与项目等,同时会 对中学生的体育消费产生积极影响;4) 大众体育传播可能会对部分中学生产生一定的负面 影响,如大量接收体育信息会麻痹其亲身参与意识。

3.2建议 1)社会和学校应当对中学生实施媒介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对体育传播内容的辨别能力, 同时应该对青少年加以引导,尽量使媒介的正面作用发挥到最大;2)体育教育工作者可以 利用媒体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实施体育教育,提高学生自身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终身 体育的观念;3)大众传媒在制作电视节目时,应该充分考虑青少年的特点,同时积极发挥 媒介的指导示范作用,吸引更多的中学生投身到体育锻炼的实践中来。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论体育教育专业技术课程的价值取向 下一篇: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裁判课“4+1”教学法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