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时间:2022-10-05 01:59:47

谈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并提出“心理健康”这一领域目标。本文介绍了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应、体育活动的心理治疗作用,并提出体育活动在健心中的原则与要求。

关键词:心理健康 心理效应 人格 适应强度

体育活动它具有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许多人所熟知的事实。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也着重强调了体育活动对促进全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在国外,体育活动正日益成为一种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和调节心理状态的手段。

一、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应

1.体育活动提高唤醒水平,降低应激反映,从而调节情绪

研究学发现通过一定的体育活动可以使参与运动的唤醒水平得到提高,精神振奋。这便是体育活动后各种感觉信息的输入造成的结果,当然体育活动只有达到一定的量才能导致唤醒水平的提高。相反,在一个舒适愉快的情景中慢跑步,这样的联系只能产生放松效果,不能提高唤醒水平。从这一点上讲,体育活动对于精神不振、心境差的人具有显著的治疗和调节作用,可以使其摆脱烦恼、振奋精神、陶冶情操。

体育活动具有降低应激反应以及降低紧张情绪的作用。这是因为体育活动可以降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数目式敏感性,再者经常进行体育活动可能出于降低心率和血压而减轻特定应激源对生理的影响。克瑞(Crew)等人1987年统计了34篇有关研究论文后指出,与习惯坐着的人相比,经常从事体育活动的人更少产生应激反应,若有应激反应,也能尽快从中恢复过来,即:体育活动具有减轻应激反应以及降低紧张情绪的作用。这些都说明体育活动有降低应激反应方面的功效。

一定的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唤醒水平,降低应激反应。从而使情绪得到调节,而不良情绪是导致生理、心理异常和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体育活动能直接给人带来愉快和喜悦,并能降低不安情绪,从而调控人的情绪,改善心理健康。伯格研究认为,有规律地从事中等强度(最大心率的60%~75%)活动的锻炼者,每次活动20~60分钟,有助于情绪的改善。时代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给了我们以前所没有的物质生活。然而工作生活的快节奏、强竞争也给人们心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紧张、不安和焦虑情绪。在繁忙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坚持一定的体育活动对于改善不良情绪,提高心理承受力和适应能力不失为一剂良方。

2.体育活动可以减轻疲劳

疲劳是一个综合性症状,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相关,当一个人从事活动是情绪低落,或者任务要求超过个人能力时,生理和心理上就会很快疲劳,通过心理的体育活动提高最大输氧量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以及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减轻疲劳。

3.体育活动能促进人格的发展

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它总是与人群发生着交往和联系。人们在体育活动中能较好地克服孤僻,忘却烦恼和痛苦,可以使人学会合作,学会互相配合。在许多体育活动中都是许多个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努力。通过体育活动让我们懂得:自己成功时要善于谦虚,别人成功要善于欣赏,大家共同成功要善于分离。体育活动可以发展人的体能和应激能力等。而且还能磨练人的性格,使人变的紧张、刚毅、开朗、乐观向上。

一定的体育活动有增进人们的相互交往,克服孤独感,培养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体育活动的心理治疗作用

早在1990年,科克凯尔迪(Kilkcaldy)等人就曾指出体育活动已作为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根据基恩(Kyan)1983年的调查,1750名心理医生中,有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症(指一种心理疾病,而不是一般的焦虑反应),而80%的人则认为,身体活动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且它的作用越来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

巴斯奇(Bosscher)1993年曾调查两种体育活动方法对于治疗严重抑郁症住院患者的作用。一种是慢跑式散步,另一种方法是体育结合放松练习(如打篮球、踢足球、打排球及练习体操等)。慢跑式散步者每次连续练习30分钟,每周3次,共8周,在每周的第三天,混合组患者进行放松练习。结果显示:慢跑式散步组患者报告在抑郁柑橘和身体症状方面显著减轻,并报告自尊心增强,身体状态明显好转,而混合组患者未报告有任何生理或心理变化。这一切说明不同的体育活动在不同的心理疾病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许多的文献资料表明,有氧锻炼或不强烈的体育活动有助于轻度和中度抑郁程度的减轻,而对于一些双极性疾病、精神病抑郁症等其治疗效果不佳。有美国学者认为,在讨论体育活动与消除心理疾病之间的关系时,自我效能、注意分散、控制感等心理机制可以解释一些体育活动的心理治疗效应。

三、体育活动在健心中的原则与要求

不同的心理疾病在体育活动的项目和负荷量的选择上,是因人而宜的。对于如何较大的心理治疗效应的体育活动来说,众多的研究者提出了相对一致的结论:有氧活动或有节奏的腹式呼吸;尽量少的人与人之间竞争的体育活动或封闭式活动;活动者所喜爱并可以从中获得乐趣的体育活动;中等负荷度的体育活动,达到50%VQ2max左右(40%~85%VO2max),每次能量消耗为240~340千卡;活动时间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

不合理的体育活动可能造成相反的结果。伯格等人1992年曾指出高强度的体育活动(80%~90%VO2maz)不一定有助于心理健康,科斯特罗巴(Kostrubala)1984年通过观察后指出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的体育活动不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果。

总之,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唤醒水平、降低应激反应、调节情绪,而且还能消除疲劳,促进人格的发展,预防和治疗一些心理疾病,达到真正“健心”的目的。同时在从事体育活动中应选择合适的项目,注意循序渐进,合理的负荷量为宜。

参考文献:

[1]胡大威,班玉生.体育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8,(4).

[2]戎尉,张补君.“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尝试[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13).

[3]刘福泉.我国合作学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6).

[4]邱良武等.中小学体育课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实验[J].体育学刊,2008,(1).

[5]郭芙茉等.新时期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操作现状及对策[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1).

[6]李玉芝.合作学习策略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圈,2006,(17).

上一篇:对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 下一篇:浅析计算机教学中的课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