羿与须佐之男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2-07-04 07:18:15

羿与须佐之男的比较研究

摘 要:通过分析中日古典文献中有关羿和须佐之男的记载,能发现此两神话人物有诸多共同点。羿和须佐之男都拥有神力,有反抗精神,且都被逐出天界,惩治怪兽,都与冥界有关系。但就反抗彻底性而言,须佐之男不如羿反抗地彻底。中国神话强调羿救民众的事迹,而日本神话更多地强调须佐之男的利己自私和对权威的服从。

关键词:羿;须佐之男;神;反抗

有关羿的神话传说有“射日”、“射兽”、“射河伯”、“嫦娥奔月”等神话传说。其中,神话学家袁珂将“羿射日除害” ①神话列为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之一(袁珂 中国神话史,85)。羿是一位传奇的神话英雄,他凭借其超凡的神力,射落九日,惩治怪兽猛禽,救民于苦难中。在日本神话中,也有一位类似羿的神话英雄人物,他就是须佐之男。须佐之男反抗太阳神,惩治怪兽八岐大蛇。长期以来,中日学界各自对羿和须佐之男进行了颇多研究。但是,关于此两个神话人物的比较研究成果还甚少。本文试通过分析中日两国古典文献中有关羿和须佐之男的记载,对这两神话人物做比较研究。

一、羿与须佐之男的共同点

(一)是天神且拥有非凡神力

有关羿的传说,《楚辞》、《山海经》、《淮南子》等古籍都有记载。记载虽不少,但都是零碎的片断记载。《山海经・海内经》中记载:“帝俊赐羿彤弓素D,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袁珂 山海经校注,466)。羿是帝俊派到凡间为民除害的天神。同时,羿拥有超凡的神力即射艺。《淮南子・修务训》中记载:“羿左臂修而善射”(刘文典253)。《荀子・王霸》中记载:“射远中微,则莫若羿”(王先谦 215)。正因为其射艺超高,羿才能仰射九日,射杀怪兽猛禽,惩治河伯。

与有关羿的记载不同,有关须佐之男的传说,在《日本书纪》和《古事记》中有完整记载。据《古事记》记载:“高天原(日本神界)之神伊邪那岐命②和伊邪那美命降临到淤能基吕岛之后,结为夫妻创造了日本列岛和各种自然神。然,伊邪那美命在生产火神时不幸被烧伤致死。伊邪那岐命思念亡妻,便到黄泉国去看望妻子,但由于违背了“勿窥”承诺,看到了妻子丑陋的躯体。受到惊吓的伊邪那岐命逃离黄泉国,为了除去黄泉国的污秽,伊邪那歧命在阿波岐原清洗全身,洗左眼时诞生了天照大神,洗右眼时诞生了月读命,洗鼻子时诞生了须佐之男命,即所谓的“三贵子”(安万侣 3-11)。与羿一样,须佐之男也是天界的天神,同时,须佐之男也拥有超凡的神力。伊邪那岐命大喜,给“三贵子”分封了国土,吩咐天照大神去治理高天原,吩咐月读命去治理夜食国,吩咐须佐之男命去治理海原。然须佐之男不依其父命令,哇哇大哭,他的哭泣大有将青山哭枯,成为荒山,将河海悉皆哭干之势,以是恶神的声音如五月蝇似的到处起哄,种种灾害都起来了(安万侣 11)。伊邪那岐命对此勃然大怒,将他驱逐到淡海的多贺去。须佐之男的哭泣带来了种种灾难,这从侧面反映出他拥有超凡神力。须佐之男临行前,前往高天原与姐姐天照大神辞行,在上高天原的时候“山川悉动,国土皆震”(安万侣 12)。其惊天动地之势让天照大神误以为弟弟是前来夺她的国土(高天原)。之后,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须佐之男与天照大神进行了“誓约”仪式。在证明了自己心地纯洁并无不良企图之后,须佐之男喜不自禁,趁势大闹高天原。因此,天照大神吓得躲进天石屋不敢出来。高天原和苇原中国(凡间)变得一片漆黑,进入慢慢长夜。经过八百万神的努力,天照大神终于从天石屋出来,于是“高天原与苇原中国,立即天光大亮”。须佐之男则因此受到惩罚,被逐出高天原。之后,须佐之男来到了出云国惩治了怪兽八岐大蛇。须佐之男上高天原时的惊天动地之势,以及大闹高天原和惩治八岐大蛇的行为无不表明了他是拥有超凡神力。

(二)敢于反抗太阳

羿奉帝俊之命来到下界为民除害,有关其功绩,《淮南子・本经训》中有记载: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m、凿齿、九婴、大风、封g、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m,断修蛇于洞庭,擒封g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刘文典 255)。在“十日并出”流金铄石的大背景下,射日当是羿来到下界首要解决的问题。羿凭着其超高的射艺射落九日,为人间解除了旱灾。有关十日,《山海经》中记载:“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袁珂 山海经校注,381)。十日是帝俊的十个儿子,是中国的太阳神。射日神话不仅在汉文献中有记载,在中国各少数民族尤其是南方少数民族中,大多流传着英雄射日神话。在中国,射日神话是重要神话,而学界上一般认为日本神话中没有射日神话。虽然日本神话中不存在射日神话,但是出现了反抗太阳神的神话人物即须佐之男。须佐之男没有像羿一样射落太阳,但他反抗了太阳神。

有关羿射落的十日,《山海经》中又记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国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袁珂 山海经校注,260)。《楚辞・天问》中记载:“羿焉日?乌焉解羽?”(蒋天枢 200)。王逸注:“淮南言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乌”是太阳的化身,九“乌”的死亡,意味着九日的死亡。须佐之男大闹高天原时的粗暴行为致使太阳女神躲进天石屋(岩Lり)。日本神话学家松前健对“躲进天石屋(岩Lり)”这词解释如下:根据《万叶集》等文献的记载,“躲进天石屋(岩Lり)” 这词是指“尊贵人的死亡”,也许是古时候把尸骸埋葬在岩窟或石头围成的石室的习俗产生了此词吧(松前健 103)。天照大神受到惊吓躲进天岩屋(岩Lり)意味着太阳神之死。羿和须佐之男反抗了太阳神,且都致太阳神死亡。

(三)被驱逐出天界

据《山海经》记载,帝俊有三位妻子,分别是娥皇、羲和、常羲。其中娥皇生了三生国;羲和生了十个太阳;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作为国土、太阳、月亮的父亲,帝俊可谓是天界最高神。“十日并出”是羿活动的大背景,是羿下到凡间碰到的最为棘手的问题。帝俊使羿“以扶下国”的命令很笼统且模糊,虽没有下达明确命令,但至多让羿去吓唬吓唬十个不听话的儿子,肯定不希望羿置自己的儿子于死地。羿毅然射杀了九日,从帝俊来看这是对他的反抗,帝俊把羿驱逐出了天界。

须佐之男也反了抗天界最高神。须佐之男不依其父命令去治理海原,一出生就反抗了其父亲伊邪那岐命。在日本神话中,天照大神是天界最高神。须佐之男大闹高天原的粗暴行为是对天照大神的亵渎。天照大神从天石屋中出来,高天原与苇原中国恢复光明之后,“于是八百万众神共议,罚速须佐之男命使出祓罪献物千台,并切取上须,拔去手脚指爪,驱逐出去”(安万侣 15)。

(四)惩治怪兽

羿射落九日之后,惩治了m、凿齿、九婴、大风、封g、修蛇六种凶猛怪兽猛禽以及河伯。河伯是黄河水神,黄河自古以来多水患,故而黄河流域的百姓对河伯采取敬畏的态度。出土的最早文字史料殷墟卜辞中就已有“燎于河”、“p于河”的记载,是指人们对黄河水神的礼祭。历史上对河伯的礼祭曾发展到用人做牺牲的地步,羿惩治了这作恶多端的河伯。《天问》中记载:“ 帝降夷羿, 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雒嫔。”(蒋天枢 206)王逸注: “河伯化为白龙游于水旁,羿见射之, 眇其左目, 河伯上诉天帝……天帝曰:使汝深守神灵, 羿何从得犯汝?今为虫兽, 当为人所射, 固其宜也。羿何罪欤?

须佐之男被驱逐出天界之后,来到了出云国肥河之上叫做鸟发的地方,碰到了老翁老婆婆。他们围着一个少女哭泣,须佐之男便问为什么哭泣,得知老翁本来有八个女儿,有条八岐大蛇,每年都来,把她们都吃了,现在又要来了。《古事记》中记载:“它的眼睛像红的酸浆,身体一个却有八个头和八个尾巴。又在它的身上生着这苔藓桧杉之类,身上横亘八个山谷,八个山峰,看它的肚腹常有血,像糜烂的样子”(安万侣 17)。须佐之男决定惩治这条大蛇,老翁老婆婆按照须佐之男的吩咐酿制了八个酒槽酒等待着大蛇的到来,大蛇果真来了,每个酒槽伸进一个头喝酒,于是大醉。须佐之男就取下佩戴的剑,把大蛇切成几段,惩治了大蛇。日本神话界把八岐大蛇解释为是洪水的化身。河伯和八岐大蛇都是与水相关的恶神,羿和须佐之男勇敢地惩治了它们。

(五)与冥界的联系

被驱逐出天界的后羿,失去了不老不死的神性,他向西王母求得长生不死药,然被其妻嫦娥偷吃。羿最终未有得到长生,后死于非命。《淮南子・诠言训》中记载:“羿死于” (刘文典 253)。高诱注:“,大杖,以桃木为之,以击杀羿,由是以来,鬼畏桃也。《淮南子・泛论训》中记载:“羿除天下之害,死而为宗布”。羿被桃木大棒打死,死后被民众奉为宗布神。宗布神相当于鬼的首领,经常在一颗桃树下,牵着一只老虎,每个鬼都要前去检验,宗布神一闻,如果是恶鬼的话,就会被老虎吃掉,以防恶鬼危害人间。须佐之男是与日本神话“根之国”很有渊源的神明。在日本神话中,“根之国”、“ 妣国之根坚州国”、“根之国”、“黄泉国”都是指冥界。须佐之男不依其父命令,哇哇大哭,伊邪那岐命便问其哭泣的原因,须佐之男回答说是想去母亲伊邪那美命所在的“妣国之根坚州国”即黄泉国。须佐之男惩治大蛇之后,娶了老翁老婆婆之女,建了大宫殿,生了孩子,最后他去了“根之国”,成了“根之国”的首领。

二、羿与须佐之男的不同点

(一)与最高神对立的契机

羿和须佐之男都具有反抗精神,羿敢于反抗帝俊,须佐之男敢于反抗天照大神和其父亲伊邪那岐命。羿射九日,惩治凶猛怪兽猛禽和河伯诸行为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凡间民众的利益。

与羿不同,须佐之男惩治八岐大蛇的行为明显带有利己主义色彩。一方面是对老翁们的同情,更重要的是老翁同意了他提出的条件即把女儿奇稻田姬许配给他。惩治大蛇后,须佐之男如愿地娶了奇稻田姬。须佐之男为老夫妇解决了一大问题,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娶妻的愿望。

(二)反抗最高神的彻底性和结果

羿为救凡间民众于旱灾之中,射杀九日,拯救了凡间民众,却背叛了天界的最高权威。羿也因此被驱逐出天界。羿被驱逐出天界之后,就再没有与帝俊有任何联系,他也没有求助于帝俊帮助其恢复不老不死的神性。由此可以看出羿的骨气和他反抗权威的彻底性。

就反抗权威的彻底性,须佐之男不如羿。须佐之男大闹高天原的粗暴行为是对高天原最高权威的反抗。他在惩治八岐大蛇时,把大蛇切成几段,在大蛇尾部发现了一把锋利的大刀。须佐之男没有据此刀为己用,把它献给了天照大神。他的献刀行为与之前大闹高天原的行为产生了鲜明的对比,须佐之男最后还是服从了最高权威。

(三)作为英雄被赞美的原因和最后的命运

羿为救民于苦难中,凭着他超凡的神力,为民除害,留下了射日、射兽、射河伯的功绩,成为了一个为后世传颂的英雄。史学家白寿彝在其著作《中国通史》中写道:“在神话传说中,神话中的后羿能御大灾,能捍大患,以死勤事,因而人们视之为英雄,尊为神祗” (白寿彝 185-186)。且众多功绩中,其射日是最大的功绩。

羿因射日被誉为英雄,而须佐之男却因反抗了太阳,被视为天界的破坏者。在惩治了八岐大蛇之后,其形象得到了挽回。须佐之男被誉为英雄除了因为惩治大蛇之外,还另有原因。在记纪神话中,须佐之男还是掌管植树的神明,留下植树造林的功绩。

羿是个悲剧英雄,他最终没有得到长生,而是悲惨地死于非命。虽然羿死后被人奉为宗布神,成了冥界的首领但是这并不是羿所希望。羿向西王母求长生不死药,羿所希望的是不老不死。羿原本跟冥界是没有关系的,死后成为了冥界的首领,而须佐之男从出生就想去“根之国”,惩治大蛇之后,如愿地去了“根之国”。在被驱逐出高天原时,须佐之男被切了胡须,拔了手脚指爪的情形是很可怜,但从日本神话整体来看须佐之男不是个悲剧英雄。

三、结语

以上通过分析中日两国古典文献的记载,对羿和须佐之男这两神话人物做了比较。羿和须佐之男都拥有神力,并且都有反抗精神。就反抗彻底性而言,须佐之男不如羿反抗地彻底。因为反抗了最高权威,他们俩都被逐出天界。羿失去了长生不老的神性,死后被奉为宗布神,须佐之男成为了冥界“根之国”的首领。羿为了拯救民众与最高权威对抗,而须佐之男更多的是由于他个人利益与各神反抗。中国神话侧重强调羿救民众的事迹,而日本神话更多地强调了须佐之男的利己自私和对权威的服从。

注释:

①袁珂在其著作《中国神话史》中将《淮南子》中比较完整记录的 “羿射日除害”、“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共工触山”神话称为“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

②《古事记》中,“命”是对神明的尊称.

③一般称《古事记》、《日本书纪》中的神话记载为“记纪神话”.

参考文献:

[1]松前健.神々の系V[M].东京:大日本印刷,1973.

[2]袁珂.中国神话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3]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4]刘文典. 冯逸、乔华点校.淮南鸿烈解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9.

[5]王先谦.沈啸寰、王星贤点校.荀子集解・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8.

[6]安万侣. 周作人译.古事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7]蒋天枢.楚辞校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8]袁珂.中国古代神话[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9]白寿彝.中国通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吴维丽(1986C),女,浙江武义人,助理馆员,硕士,从事中日古典文学比较研究、中日图书馆学比较研究。

上一篇:多模态话语分析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泰国勿洞中华学校发展及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