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经验谈

时间:2022-07-04 01:43:38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经验谈

新课标在阅读教学中建议: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善于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防止逐字逐句地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据此,语文学习很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阅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应该留足给学生静想和体验的空间

很多时候,教师都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但是也因为有了既定的教学流程和模式,总会急于按照一定的教学步骤,希望课堂按自己的规划顺利进行,所以教师提问后便会急于让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有时候教师自己会不自觉地讲出答案。这样往往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效果往往不好。比如,在讲诗歌时,如果教师只是让朗读好的学生读一遍,或听范读后,教师即刻就提问:“你觉得要用怎样的语调和感情读?”这时学生没有时间真正阅读和体验,没有自己的切身感悟过程,怎么能给出发自内心的真实回答呢?如果听完范读后让学生自由读或默读几遍,那么就给了学生自己初步理解的机会和体验的过程,他们也会给出让我们满意的回答,甚至不需要教师的点拨。语文文本是靠学生感悟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这个道理,要给学生阅读文本的时间和独立思考的空间,给学生多一些自主阅读,少一些分条缕析,不仅教师少些负担,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要引导学生学会整体阅读和反省式阅读

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这也是一个人终身受用的基本阅读能力。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能力是缺失的,学生阅读时偏离方向的情况非常多。阅读的思路和方法无非是整体概括、思路分析、要点解析、美点欣赏、语言品析等。对文章整体情节、主旨和情感的把握是重中之重,是排在第一位的。只有对文章有了整体的把握,那么才可以真正地理解其他的枝节问题。除此,注重反省式阅读也较为重要。学完了文章,要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要培养学生对文章个性化的理解。当前的阅读题目在最后一题的设置上是:“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的理解。”这就是一种导向和信号,如果学生缺少个性化感悟,是不能做好这种题型的,而往往这样的题型也不会有统一的答案。所以平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整体感知方面的预习,课堂中让学生为文章做批注,多说一些感受和启示,平常的课堂小结也可以交给学生去总结,学完文章后多让学生写读后感。总之,语文的学习是一种积累式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切忌将文章搞得支离破碎,任何在短时间中要求掌握语文答题要点和套路的学习方式都是不科学的方式。要把学生的阅读欣赏引向作品深处,引向心灵深处,与作者实现心与心的交流,这是阅读的真谛。让学生真正学会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反省反悟,才能培养出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

三、应探索出一条课堂之外扩展式的阅读途径

常说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知识不仅是教科书中的世界,而是基于广阔生活之中的。如果我们可以每周安排一到两节课或者晚自习的若干分钟来阅读,长此以往,学生的知识、思维拓展是很迅速的。教师还可以安排每日课前一分钟活动,让学生讲出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文章以及感受。另外,讲授相关文本时,我们还可以拓展内容,使作品延伸。比如讲余光中的《乡愁》时,可以和席慕容的《乡愁》以及现代诗《乡色酒》进行对比阅读;比如在讲《浪之歌》时,可以去讲作者本人被放逐出国门,直至逝世的经历。作者对祖国的痴情就像海浪永远依恋海岸一样,这样这首诗歌就有了爱国的主题,而不仅只停留在爱情诗的范畴。再比如讲《智取生辰纲》时,教师可放音像资料,提起学生读名著的兴趣,真正静下心来读书;比如学完《背影》,可推荐时文《父亲的爱》等;还有一些文章可采取短文长教方式,如《蚊子与狮子》这篇文章,按传统的方式教授是很容易讲解清楚的,但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整合反思,把文本做为一种训练想像力的平台,让学生以同一题目故事新编,以此来拓展学生思维。其实,依据综合性学习的平台,也可以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

以上我所讲的当然不能一一说尽阅读教学的方法,但是有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说这些方法是一棵树的枝叶,那么以学生为主体,切实培养学生的能力就是根,教师所要做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棵棵大树枝繁叶茂。

【责编 张景贤】

上一篇: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下一篇:在信息技术中提高学生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