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时间:2022-10-17 05:38:16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摘要:自信心是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是自己相信自己的情绪体验,是对自我力量的充分估计。教师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不仅对学科成绩有直接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关键词:自信心;物理教学;兴趣;闪光点;主体作用;信心

物理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学科。要学好物理必须要有良好的物理思维方式和推理能力。我认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着手,逐步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生塔尔博士经过长期实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能够成材的孩子和不能成材的孩子在智商上相差无几,关键是谁对自己有信心——这就是罗生塔尔定律。可见,自信心对一个学生是何等的重要。那么,我们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摸索出一些经验,现与大家共享。

一、善于从学生的平凡表现中发现闪光点,并适时予以鼓励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秀的学生也并非全身都是优点,差生也并非全身都是缺点。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件事,都要善于抓住契机,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适时予以表扬。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运用类似罗森塔尔的手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在学习上信心不足、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能充分体验到信任,增强自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及平时接触中通过语调、表情、体态语、目光等向他们传递信任,使学生从教师身上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久而久之其学习行为也变得积极,自信心大大增强。

二、利用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不爱学习物理,缺乏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其实是对物理课没有兴趣。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推动力,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往往具有主动性、自觉性,并能够乐此不疲。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教师可以通过鼓励的方法。比如先提一些简单问题(预先考虑到学生能够回答的上来的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当众表扬。也可以出一些简单的题(预先考虑学生能够答得上来的题)小测,使学生得高分数,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可以使学生成立几个学习小组,通过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高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来了,学习成绩必然提高,随之而来的是自信心就有了。第三,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在学习中应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并善于质疑,使其个性得以张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第四,教师教学要生动活泼。在课堂上,教师旁征博引,适当穿插其他学科的知识。通过对科学家故事的介绍,让学生走近科学家,并以科学家为榜样,从而树立自信,奋发学习。课堂上教师要经常保持微笑。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能给学生的心灵带来震撼。教师上课时若面带笑容,就会给学生在心理上带来轻松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和鼓励,从而克服胆怯和紧张状态,树立自信。

三、正向引导,善用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有人认为,激发学习信心,这是对后进生而言。其实不然,如果稍不注意,即使是学习尖子,也会丧失信心。课堂气氛的活跃,离不开尖子生的努力,他们比起普通学生,更有一些自信。也正因为如此,个别尖子生比较粗心。他们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考虑好,就急于抢答。有时就会答错,一次两次,引起同学们的哄堂大笑。加上课下再有个别同学的嘲笑,久而久之,就会挫伤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失去信心。这时就需要我们进行正面开导,教学生学会调节,重拾自信。例如,对他们说“做胜利的英雄容易,做失败的英雄难!我希望你敢于面对困难!”马克思也曾说过,“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这样,帮助学生尽快走出阴影,重新找回自信,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后面的学习。实践证明,对自己有没有自信心,是每一个学生能不能成材的关键。有很多这样特殊的情况:这个学生平时成绩很好,可是一到考试,成绩就很糟糕,考得一塌糊涂。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自信。相反,有的学生,平时成绩平平,但家长和教师善于引导,不断给以鼓励,使他们对自己总是充满信心,其成绩往往能稳步上升,到考试时,往往能够超常发挥。这种因为心理因素造成的截然不同的结果,应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总之,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探讨,就会找到学生的闪光点,并以此为突破口,帮助学生们树立自信。如果我们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能使所有的学生具有了应有的自信,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就成功了一半。

【责编 张景贤】

上一篇:如何在新课标下提高学生的化学品质 下一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经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