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出血患者49例临床护理体会

时间:2022-07-03 12:14:51

急性脑出血患者49例临床护理体会

脑出血是内科常见急症,死亡率、致残率及再次出血率高,患者心理负担重。因此,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严密的病情观察,深入细致的护理,对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显得尤为关键。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49例,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9例中男35例,女14例;年龄48~82岁,平均62.9岁。入院时神志清醒13例,嗜睡18例,昏睡7例,浅昏迷6例,深昏迷5例。治疗结果:治愈好转36例,死亡13例。

2 护理

2.1 急性期的护理

2.1.1 护理观察 ①意识状态的观察。意识状态变化是最早反映脑损伤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护士应通过呼唤、对话、给予痛觉刺激以及是否睁眼来判断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准确分清嗜睡、昏睡、浅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意识障碍呈进行性加重,多为病情加重的早期指标,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防止脑疝的发生;②瞳孔变化的观察。瞳孔是反映脑出血急性期病情变化的窗户,在护理中应观察患者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的灵敏度、眼球活动的变化等。文献报道,中脑血肿,瞳孔大小不等,桥脑血肿,双侧瞳孔一致性缩小,眼球同向偏斜。如两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患者出现强烈头痛、呕吐、烦躁不安和抽搐,呼吸不规则或停止,则提示脑疝的形成;③生命体征的观察。脑出血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而颅内压增高会导致呼吸循环和体温中枢的功能障碍。如血压逐渐升高,脉搏慢而有力,呼吸不均提示颅的功能障碍。如血压逐渐升高,脉搏慢而有力,呼吸不均提示颅内高压,如呼吸次数明显减慢,出现鼾声、叹息、抽泣样呼吸则提示病危;当病势凶险,出现脑水肿影响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时,则出现中枢性高热。故定时准确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做好记录,为医生提供有用的临床信息,对降低脑出血急性期病死率具有积极意义;④尿量的观察。尿量是使用脱水药物后效果评价的一项指标。因此,护理人员应准确记录患者24 h出入量。对尿量减少者要寻找原因,既要保持液体输入量,又要防止过量液体引起水肿加重。

2.1.2 护理要点 ①绝对卧床休息。脑出血急性期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尤其是在发病24~48 h内应避免移动患者,头部抬高15°~30°,并用水袋冷敷,防止再出血;②保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患者多有呕吐,误吸易造成窒息,严重者可窒息死亡,同时缺氧又加重脑水肿。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是一切治疗的基础: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取呼吸道分泌物;有舌根后坠者将下颚拖起或使用舌钳将舌拉出,必要时行气管切开;③维持血压稳定,对预后有重要影响。对于血压高于180/110 mm Hg的患者,应及时降压防止再出血的发生。脑出血急性期,尤其是术后保持血压的功能稳定,对防止再出血或持续性出血,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缺血极为重要;④尽早留置胃管。是防止应激性溃疡出血一种较好的方法。可通过胃管了解胃液的色,引流胃液可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减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而且可通过胃管内注药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同时可通过胃管行鼻饲饮食,从而保证每日热量及水分的进入;⑤预防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有:预防肺部感染:应做到2~3 h翻身拍背,勤吸痰,必要时气管切开;预防泌尿系感染,应鼓励患者自己排尿,尽量避免导尿,对需导尿及保留导尿者每日应行膀胱冲洗及会阴护理;预防褥疮:应2~3 h翻身一次,使用柔软床垫和干净整洁的床单,按摩并保护身体受压部位;预防口腔感染:应每日做好2~3次口腔护理;预防眼部感染:对昏迷及眼睑闭合不全患者,每天应清洗眼睛分泌物,然后用抗生素眼膏涂眼,再用油纱布遮盖。

2.2 康复期的护理

2.2.1 瘫痪肢体的康复护理 ①加强主动锻炼;②加强肢体被动活动;③针灸、理疗等方法亦有一定作用。

2.2.2 语言障碍的康复护理 ①首先要消除患者的顾虑,以积极配合治疗;②护理人员要耐心,一字一句去训练,可通过看图及手势,由易到难,反复强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恢复其语言功能。

2.3 健康宣教 对患者需要进行健康宣教,让他们了解自己所患疾病及相关疾病知识,合理饮食,减少盐的摄入,经常监测血压,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积极预防糖尿病及心脏病等易导致脑血管意外的疾病。

3 讨论

脑出血的护理分为急性期和康复期。急性期护理关系到患者能否存活,康复期护理则影响着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贯穿在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总之,脑出血患者要想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康复,需要医、护、患三者共同努力,而护士优质的服务态度和所具有的耐心、细心和高度责任心的工作态度,对患者的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一篇:65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 下一篇:晚期肝硬化大量腹水患者的观察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