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7-03 06:10:47

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

我国的审计体系是由内部审计、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组成的,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内部审审计的基础性作用尤为重要,在企业决策执行与监督组成的管理体系中,内部审计处于监督位置上,代表经营者对本企业和基层单位进行经济监督评价,是经常性的工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对拥有很大自的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越来越体现出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内部审计现状不佳,尚存一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企业内部审计监督

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也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成效。

一、我国内部审计现状

(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隶属关系不清。西方国家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合理,隶属于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其他部门无权干涉,独立性较强。由于目前我国还有不少企业的决策者和经营管理者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一些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并非由企业的最高决策层董事会领导,甚至由企业总裁或总经理领导的也不多,大部分由监事会或副总经理、总经济师等领导。由于监事不能兼任公司的经营管理职务,没有经营管理权,因此监事会领导下的企业内部审计不能直接服务于经营决策,难以实现其主要任务和目标;副总经理或总经济师的地位及经营责任的限制,使企业内部审计难以对本级公司的财务和经营领导的经济责任进行独立的监督与评价。

(二)内部审计定位模糊。由于政府审计对内部审计发展的强力推动,使得内部审计的地位界定有所模糊。长久以来,内部审计基本上都处于重监督、轻服务的状态,在审计监督中不遗余力,但在提建议、措施过程中显得缺少谋略,在审计报告中虽也揭露一些问题,但解决办法少,失去了审计监督的实际意义。在我国,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能定位一直是监督与服务并举。内部审计既要监督企业管理当局的行为,又要为其服务,这本身就将内审人员置于两难境地。这种身份上的矛盾使内审人员进退两难。领导不够重视,缺乏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少企业领导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及企业本身升级的需要。有的只是将其视为一个单纯的财务监督部门,或令其从属于某个职能部门(如财务部、企管办等),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很难独立开展各项审计工作,获得符合实际的第一手资料进而形成切实有效的审计建议。一些企业领导认为内部审计建议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关系不大,这都挫伤了内审人员的积极性。

(三)当前内部审计方法、内容及范围落后。我国加入WTO后,经济环境要求内部审计要为企业的管理层在改进企业发展战略等重大问题上发挥作用,内部审计领域必须由过去的财务审计逐步扩展到绩效审计和审计咨询。目前,内部审计工作大部分仍是采取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会计账本、表册、凭证详查法,很少深入到经济活动的前沿了解、咨询、调查,结果是难以从生产、经营的深层次上发现问题。在审计手段上,仍是传统的算盘、计算器,计算机的应用乃至网络化步伐缓慢。审计内容单一,重防弊、轻效益。当前,内部审计工作重点仍未从查错纠弊的圈子里跳出来,对开展效益审计,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仍未有足够的认识和有力措施。

重审计业务、轻指导的观念制约着内审作用的发挥。目前,内审机构的工作多集中在审计业务方面,而对于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履行的指导、监督职责却缺乏正确认识和必要的了解。由于对内部审计监督缺乏系统、科学、全面的认识,加之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进而造成国家审计机关对内审机构指导、监督职权不到位,主管部门、行业内部机构同单位、企事业单位内审机构和人员联系渠道不畅,最终给审计工作造成阻碍。

(四)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关于内部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严重不足,《审计法》中虽有有关内部审计方面的内容,但是远远不够的。目前,我国内审职业法规适用性小,口径不一致,权威性不足,没有可操作的、科学的职业规范标准及职业道德规范。内审人员在工作时无章可依,专业水平难以提高。

(五)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数是从原财务部门分离出来的,缺乏与生产、经营、管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内部审计人员中企业主要相关专业的人员基本上没有,人员结构不尽合理,过于单一,严重地制约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而且存在部分内审人员对从事内部审计工作不安心的现象,造成内部审计队伍的不稳定,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几点思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认识问题,有的是体制、制度问题,也有的是人员素质问题和工作中的问题,可以说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也必须统筹兼顾、多管齐下,不仅要提高认识、完善法规、健全制度,而且要从改进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来全面推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以下,笔者就如何改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建设。相比较外部审计而言,内部审计工作有较大的灵活性,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内部审计作为一种职业,必须有一定的规范。从目前看,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发展滞后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因而常常使内部审计工作陷入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不良循环之中,如超出职责范围审计、操作程序违规、审计方法和手段不当等,既影响审计的效率效果,同时也伴随着较大的审计风险。

(二)设置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要结合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设置适合企业管理特征的内部审计机构,如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确立监事会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内部审计人员不受企业经营管理部门的约束,这样内部审计机构直属领导层次高,独立性强,权威性高,工作容易开展。无疑,调整理顺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合理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体制,确保内部审计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所在。

(三)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企业在设置内审组织机构时应坚持独立性和权威性两条原则。独立性原则是内部审计区别于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重要标志。无论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离开独立性,审计结果将毫无意义。因此,在企业建制中,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内审机构应由企业第一负责人直接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应独立于各职能部门,并对其进行监督;内部审计人员应与被监督对象无利益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客观、公正,才能有效发挥审计作用。权威性原则体现在内部审计机构在地位和设置层次上的高低,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就越大,内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

(四)提升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前提条件,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足以完成其任务的必要的知识、技能和其他专业能力,必须具有独立的收集、分析、评价和记录信息的能力。随着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就不仅需要财务会计专家,而且也大量地需要具备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知识的专家,包括内部控制专家、风险管理专家、公司治理专家和信息系统专家。要不断通过后续教育,培养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通过审计实践,提高审计人员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加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审计人员恪守客观、公正、廉洁的职业道德,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有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和为企业管理服务的精神,认真履行职责,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现代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的内部审计队伍。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并作为对该组织的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服务。内部审计对企业管理起制约、防护、鉴证、促进、建设性和参谋作用。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适应改革的发展方向,强化审计责任,消除内审局限性,依法审计,在监督与服务中求效益。正确认识和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解决企业管理中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对当前企业加强管理及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经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结构探讨 下一篇:谈人力资源会计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