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角下对电影《2012》的深层次解读

时间:2022-07-03 05:28:08

【摘要】二、文化视角下对电影《2012》的解读 (一)电影《2012》中折射出的个人价值思想观念 在美国的文化价值思想观念中,个人主义是一切的核心,也是所谓的美国民主思想的一种体现,通过...

文化视角下对电影《2012》的深层次解读

[摘要]《2012》作为好莱坞打造推出的一部新电影,其中恢弘壮大的场面和逼真的效果吸引了大量的电影观众。美国大片是美国现实社会和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涵了深刻的美国社会文化和传统思想价值观念,所以电影《2012》并不仅仅只是一个灾难性题材的电影作品,电影中的场景布置和人物形象之中更多传递出了美国人们心中的坚定信念和信仰文化。本文将以电影《2012》为基本的载体,通过对电影故事基本内容的分析,对电影中所反映出来的美国社会文化进行解读,加深对这部电影思想主题的了解。

[关键词]《2012》; 社会文化; 传统观念

伴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电影作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进行娱乐的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对人文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进行传播的重要作用。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好莱坞的电影大片也不断涌向了中国的市场,美国的本土主义思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传播。《2012》这部电影凭借着其气势恢宏的电影场面和高科技的创作效果吸引了中国大量观众的眼球,电影中的很多场景设置和人物行为等都充分展现了美国的社会文化和传统思想观念,所以当观众在欣赏这部电影大片的时候也要辩证地对美国的文化理念进行解读和认识。

一、有关电影《2012》的总体概述

电影《2012》属于一部灾难片,主要讲述了地球在2012年即将面临灭亡,全地球的人类都在展开求生的故事。电影《2012》的导演由罗兰・艾默里担任,一共斥资2亿多美元来进行拍摄,电影讲述了主人公杰克带领着自己的孩子去度假,在这里他们突然间意识到自己曾经那些美好的回忆都已经消失殆尽,并且现在这里也成为一个。正是在这里他们结交了一个叫做查理的人,查理告诉他们人类即将走向灭亡,并且告诉杰克有些国家已经在秘密进行飞船的研究,对于这一切杰克则是不以为然,并且断定查理是一个疯子。可是在后来不久的一天,查理嘴上说的那些灾难真正发生了,喷发的火山,巨大的地震把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瞬间变成了人间地狱一样可怕,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上演着可怕的自然灾难,于是杰克带着一家人开始了逃生旅程,在逃生的路途中杰克突然想到了查理曾经说过的逃生路线和地图的事情。所以杰克一家人决定去寻找方舟的所在位置。在杰克寻找的过程中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一家人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最终战胜了各种困难到达了诺亚方舟的所在地。然而令人揪心的是诺亚方舟的制作承载能力接受不了那么多人,正是在这个时候人类都陷入到了一种深深的去与留的思考之中。在这灭顶之灾面前,来自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人们都一致认为每个人对于生的权利是平等的,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在电影《2012》中,观众也可以看到在最后又一部分人登上了诺亚方舟并且成功地逃脱了这场可怕的灾难,又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和征程。

二、文化视角下对电影2012》的解读

(一)电影《2012》中折射出的个人价值思想观念

在美国的文化价值思想观念中,个人主义是一切的核心,也是所谓的美国民主思想的一种体现,通过对美国人的具体行为进行分析可以透视出其中所蕴涵的美国个人主义思想,这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先对美国的个人主义思想理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才可以对电影《2012》中人物的行为有更深入的分析和了解。电影《2012》中的人物行为充分印证了美国个人自由就是个人主义思想价值理念的核心,人们在日常的行为生活中都体现了这一独特的思想价值观念。

在《2012》这部电影的开始部分,主人公理查德和弗兰克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就充分印证了美国个人思想价值观念,当弗兰克严厉地告诉理查德倘若下次再要带人到他工作的地方就首先必须要征求到他的同意,从这一人物对话台词语言中我们可以得知美国的个人主义思想重视他人对于自己生活的一种尊重和不干涉的态度。弗兰克则是想要通过自己的意愿决定见谁或者不见谁,不想通过他人的安排或者强加干涉下与他人进行会面。电影《2012》中的另外一个地方也同样体现出了美国的个人主义思想文化,电影中莱恩博士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尽管没有人对她提出任何要求,可是她个人还是感觉自己有能力来对这件事情进行决定,这一行为就说明了个人自由思想的存在和对这一思想理念的坚守。另外在电影《2012》中,当保罗将地震以后可能会发生三次余震的消息告诉弗兰克的时候就马上决定让其他所有的人都马上离开,在这紧张万分的时刻最终决定自己一个人留下来,这种决定也完全是一种个人的自由决定,自己掌握着自己生死的权利,尽管没有任何人要求他这样做,所以他的个人主义思想观念在这危急的时刻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和体现。在这样的一个生死紧要关头,马丁依然紧握沙拉的双手,个人主义在这里也得到了鲜明的体现,此刻尽管马丁心里清楚自己松开双手就可以获得更多氧气而存活下来,然而他并没有这样做,虽然沙拉反复喊着要马丁松开自己的双手,可是她心里也清楚马丁有自己决定的权利,在最终也是接受了马丁的个人决定,电影中的这些人物都深受美国文化的熏陶,个人主义的理念已经深深印在了他们的内心深处,影响着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因此我们对于马丁冒着生命危险在紧要的关头也不松手的重要原因也就明了了。电影《2012》中这些人物的行为表现都充分印证了美国个人自由主义思想,他们个人的决定都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理解,不允许任何来自他人的干涉和强迫,在很多时候都是凭借着个人主义的思想来进行着生活中的一切。

(二)电影《2012》中折射出的英雄价值思想观念

英雄主义的产生是因为人类对于自身所处的那种环境因为恐慌而产生的一种对于危机的感知能力,所以处于危险中的人们总是希望英雄可以出现在他们的身边来拯救他们。美国传统的文化思想中,英雄主义是人们对于幸福美好生活和人身自由的一种坚持不懈的追求,是个人自我人生价值实现的一种标志。

在《2012》这部电影中,当诺亚方舟被绳索卡住的时候杰克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毫不犹豫地跳入了深水之中去寻找阻塞舱门关闭的东西,在这个时候,当杰克决定要孤身一人跳入到深水的时候就已经完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在他身上体现出更多的是责任和担当意识,因此从他的行为中就可以看出个人的英雄主义思想。其中最让电影观众感觉到欣慰的是杰克在水下找到了卡住舱门的关键问题所在,并且成功地将故障排除,解决了舱门关闭的问题,人类也因此有机会逃过这一场灾难,在这一系列的行为过程中,杰克完成了一种英雄人物形象的刻画和表达。在电影《2012》中,导演还非常重视电影中细小情节的处理和刻画,当主人公杰克决定跳下水进行故障排除的时候,杰克的儿子也被设置出现在了拯救人类的伟大行动之中,这一细微的情节安排则说明了美国社会中的英雄主义思想也将在美国年青一代人的身上得到继承和弘扬。在美国经济社会中,英雄的形象是需要一个人经过努力的拼搏并且最终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的普通人,同时也会传递出一种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在美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中,英雄的人物都有着多面性的性格特征,英雄的主体形象都是那些为了人类幸福美好生活或者个人自由而努力拼搏的个人或者群体,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对于人类社会和整个生态环境的一种沉重反思。

在电影《2012》中,查理的广播播报也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人并没有特别出众的外貌特点,并且外形看上去还有一点邋遢,有着非常奇怪的穿着,电影导演对于这个人物的形象的反常塑造就是对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人物形象进行颠覆,电影中也正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展现出了美国那种英雄身上的无惧无畏精神气质,也可以说查理是另类的英雄形象代表,查理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美国公民,是第一个预测到了世界末日将要来临的人,并且将这个可怕的消息给杰克说了多次,但是每次都是遭到了杰克的否定。当地球灾难真正发生的时候,杰克劝查理和他们一块离开,可是查理始终都待在那个地方,从未离开过半步,并且在最后的时候独自一个人背着电台发射设备走上了冒着热焰的山冈上,并且利用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刻来见证了火山喷发的那一瞬间景象,当山岗上滚落的石头将要把查理埋葬的时候,查理还是高喊着:“我是第一个告诉你们灾难要来到的人!”一直到电影中的此处,查理这个人物的英雄形象才得到了最终的完全塑造和刻画。

(三)电影《2012》中折射出的基督教思想文化观念

在美国的经济社会文化体系中,宗教一直是人类的精神信仰支柱,全国有着80%的人都是信奉基督教。无论是对于整个美国社会来讲,还是对于绝大多数的美国人来讲,基督教的文化都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影视作品的拍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在电影中都会有基督教文化的缩影和体现。

电影《2012》的影片名字是根据玛雅人的历法中推算2012年是全人类面临灭亡的日子而命名的,此外电影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也都和基督教文化之间有着一种密切的联系,比如主人公杰克的儿子名字就是叫“诺亚”,而人类逃生的飞船则是被命名为“方舟”,这些名字都会让观众不经意间想起《圣经》中讲述的“诺亚方舟”的故事,电影《2012》也正是借助于基督教文化中的思想进行定义的,从而将电影的故事内容和基督教文化进行紧密的结合,从而进一步阐释了电影受到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事实。

三、结语

影视作品就是对于现实生活进行升华的一种艺术形式,无论电影的故事情节怎么设置,都和现实生活之间有着一种密切相关的联系,并且对社会文化进行反映。电影《2012》是美国的一部成功影片代表,将美国的传统文化和宗教文化进行了淋漓尽致的传递和表达,将电影的主题思想进行了升华。

[参考文献]

[1] 王宁,汪新颖.电影《2012》的生态批评理论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5).

[2] 唐丽丽.从电影《2012》看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6).

[3] 李文强.从《2012》探析金融危机与电影之间的联系[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12).

[4] 阴志科.电影《2012》:技术欲望和工具理性对人类未来的判决[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

[5] 陈劲松.世界末日背后的现实关怀――电影《2012》的终极寓意及一种解读[J].齐鲁艺苑,2011(02).

[作者简介] 黄河(1974―),男,广西东兰人,硕士,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理论。

上一篇:谈《盗梦空间》所蕴涵的哲学观 下一篇:《密西西比河上的玛德》中的人性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