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作文自改能力三步曲

时间:2022-07-02 10:59:54

培养学生作文自改能力三步曲

在现实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作文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仍旧缓慢,效果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是学生写作文,教师改作文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制约了作文教学,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古人云:“善文不如善改”“文章不厌百回改”确有道理。善于自己动手修改作文,写作能力才会不断提高。笔者近年来把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作为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尝试,收到较好效果。具体地说,可以分三步走:

一、教师示范修改

培养学生作文自改能力,教师的指导示范很重要。教师通过示范,教给学生方法,为学生自改作文打好基础。教师示范修改前,选好学生中有代表性的一篇习作,自己先行批改。在批改过程中应作出几种批改方案,以适应好、中、差三类学生水平需要,同时,教师还应考虑到本次学生习作的共性问题,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教师可以把例文通过课件在屏幕上展示出来,开始指导学生修改。

首先,让学生自由读例文,待学生对例文有了了解后,教师便引导学生“查”:这篇作文的中心是什么?文章的内容是否切合题意?作文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这个中心?有没有与中心无关的内容和问题?在屏幕上示范修改。

其次,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再细读例文。老舍先生说:“一个好的句子念起来嘴舒服,耳朵舒服。”教师可启发学生边读边想:例文中的句子听起来会不会感到生硬?听起来意思会不会让人明白?如果有的句子读起来特别拗口,听起来别扭,说明这个句子有毛病,毛病在哪里?然后,师生一起对例文动“手术”,修改文中的错字、不恰当的词,以及病句和不正确的标点,充实文章内容,把文章改具体;压缩语句,删掉多余的部分;调整文中某些语句,使之更有条理。

通过这样指导,学生便知道文章应从哪些方面去修改,知道怎样修改,逐步掌握修改文章的步骤和方法,为以后在修改作文过程中下笔有处,落笔有方奠定基础。

二、学生动手自改

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示范和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评作文的能力。这时,教师便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学生动手自改作文。鲁迅先生说:“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词、段删去,毫不可惜。”教师要求学生在学习自改作文时至少要把习作读三遍。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第一遍仔细阅读,找出习作中明显的毛病;第二遍,逐句用心读,边读便细心搜索,找出比较隐蔽的错误;读过第三遍后,学生便进行认真分析,寻找值得推敲的问题:文中段落是否清楚?句子之间衔接是否自然?句子是否通顺?用词是否恰当?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为了让学生掌握修改方法,我还教学生认识并应用一些修改文章的符号,如调换的符号,删除的符号,补充的符号,替换的符号等,然后再要求学生根据找出的问题进行逐步的修改。

然而,这仅仅是学生学习批改作文的尝试,学生的修改也仅仅是初步的,不成熟的,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分组互相批改作文,发现问题。俗话说:“旁观者清”便是这个道理。为此,在学生自己修改的基础上,还要要求学生把自己修改的情况与同学互相交流,征求同学对文章修改的意见,以便进行进一步的修改。

三、学生相互修改

学生自己初步修改作文后,教师可以将两个学生或四个学生分为一组,让他们相互交换作文进行修改,要求学生应用教师提出的修改内容,修改方法进行互相修改,以便提高自改作文能力。这时,学生的兴致很高,他们用学到的方法,互相认真阅读对方的习作,一边读一边细细琢磨,并且用铅笔在文中圈圈点点,俨然像个小老师,然后才写下自己的批改意见。修改完毕,两人之间又互相陈述自己对对方习作的看法,提出批改意见,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若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还可以征询其他小组同学的意见,直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为止。当然,这毕竟是学生学习自改作文,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不少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放”基础上要“导”,教师不能袖手旁观。学生在修改作文及交换意见时教师仍需“导控”,把握学生自改作文的过程,并随时出面为学生解答疑难。

经过学生自改,并互换修改后,一篇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基本找出来了。这时,教师应抓紧时机,要求学生即刻动手,按以往学到的方法进行全面的修改。这样一来,学生修改起来也容易多了。学生修改完毕,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把经过修改的作文认真读一读,并请同学听一听,进一步征求修改意见,集思广益,开拓思路,充实文章内容,提高作文质量。最后,学生才把草稿誊写在作文本上,交教师批阅。

教师示范修改、学生动手自改、学生相互修改三个阶段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教师从“导”到“放”,在“放”中又“导”,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批改,教师始终处于指导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就能逐步形成。

上一篇:巧用主干枝干分析法做好英语翻译 下一篇:初中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