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刍议

时间:2022-07-02 10:12:2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刍议

【摘 要】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当中的基础,也被称为“初始教育”。它不只是教育过程的一个基础环节,更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特别是在大力倡导终身教育的当下,中小学基础教育的作用更是不可或缺。其中,关注和加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且势在必行。

【关 键 词】基础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1)06-0030-02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界定

所谓素质,就是指一个人稳定的本质特征。素质教育就是“针对人的本质特征进行教育培养,使良好行为或品质固定下来并具有恒常特性的教育过程”。[1]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社会性素质教育。而心理素质教育又涵盖情感教育、意志锻炼和性格培养、学习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抗挫折耐力及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用来防治学生各种异常心理和行为,更要帮助学生达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状态、个性性格的完善发展、心理潜能的最大开发。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开发学生心理潜能。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生活上自理、行动上自律、评价上自省、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全体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也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3]这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职责和内涵,而不是狭隘意义上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当然,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当中,既要避免把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过分夸大其职能,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并不能替代“医院”的功能,也不要将其等同于学校教育当中的心理学、德育、美育等课程。虽然心理健康教育不免与它们有交叉、渗透甚至共融,但心理健康教育更强调人格教育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用原上海教科所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张声远的话说,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只是一种消极目的,预防和发展才是积极目的。对此,曾有专家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概括为:“两个关键”(教师是关键,课堂教学与学科渗透是关键);“三个主体”(以学生、教师、家长为主体);“四个发展”(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创造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五个方面”(让学生在学习能力、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五大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4]可以说,这种概括是比较全面和到位的。如果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予以有效地贯彻、遵循和实施,就能够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的“五有”人才: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平等、团结、协作的精神,善于、易于和他人相处和沟通,并且诚实守信,善于自律;具有较强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等,最终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健康、全面、充分的发展,并为日后卓有成效地回馈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大势所趋,也势在必行。

二、当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在这里,我们之所以不厌其烦地重复这个话题,是因为当下中小学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甚至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只是流于形式:表面上轰轰烈烈,看似“功能”齐全,实则一副空架子。中小学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日益明显,且呈现扩大化的倾向,乃至于影响到大学阶段的继续教育。即在中小学时期长期积压、被强行管制掩盖下的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和种种弊端的隐患,往往到大学以后,便会全盘爆发。尽管在人的一生中,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在一定时期存在着心理问题。但是,曾有专家通过个案分析得出结论:2/3成人的心理疾病产生于中小学时期。

鉴于此,早在1999年8月,教育部在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就指出,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

当下,中小学学生所表现出来各种看似无关紧要的症状,都必须引起教育者和相关人员的关注,如学生学习压力大、适应环境能力差、情绪不稳定、性格孤僻、不合群、抑郁、自卑焦虑、偏执现象等。这些小隐患,若不被重视和及时消除,很可能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日益放大,不只是个人心理状况的扭曲,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正如心理学家所指出的那样,人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受社会、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是可变的、可逆的和发展的。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它所要面向的是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地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积极的认识,并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使他们的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中小学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切实有效地将所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 通过学校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教育,也可以结合德育、美育等课程环节,并有意识地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如课堂上的辩论、演讲、表演、专题讲座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快乐与成长。即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个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除了运用相关课堂教育内容进行教育外,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提倡学生的“五自”训练法,即一种以强调自觉、自信、自强、自制、自我调适为主的心理训练方法,使学生养成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

3. 还应注意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需要,在小学、初中、高中的不同阶段,侧重选择不同的内容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中则注重青春期教育、学习能力的提高;高中通常以人格培养、人生观教育为主要内容。同时,还应考虑上述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之间的衔接与系统性,体现循序渐进和螺旋式上升的特点,以期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体系。

4. 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综上所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关注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更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它不仅是相当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在这个意义上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应成为教育环节当中的一个常态,且会更加历久弥新。

注释:

[1]李士金.关于中国素质教育的哲学思考[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2]范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难点问题,.

[3]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4]俞国良.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J].中小学管理,2003,(7).

上一篇:专业化视角下教师素养与行为规范的关系探究 下一篇:在考试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如何转变考试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