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需要教师的创新精神

时间:2022-07-02 09:51:57

作文教学需要教师的创新精神

一、教师的学识与素养是学生作文创新的阶梯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这一桶水的内涵应有新的发展、新的要求。仅就写作教学方面来说,语文教师不仅要拥有系统的文体写作知识、写作方法与技巧,更为重要的是要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不断汲取,把创新思维的方式与途径传授给学生。

应试教育下,教师一直被学生当作活的教科书,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学生学习往往被动地依赖于教师的传授。教学方法大都是“满堂灌”,而当知识经济到来时,学生可以借助诸如因特网之类的多种形式的信息媒体,了解到大量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知识,甚至是足不出户就可以直接获得最好的老师的指导。因此,“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多地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应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做出调整,转变自己的职能,在指导学生的写作时,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要做好学生作文创新的阶梯,教师自己先得有创新精神。那如何使自己的“一桶水”活水不断呢?首先,教师要不断努力,坚持自学进修,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吸收更新的知识、理论。语文老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相对而论,更应该是阅读面最广泛,知识最渊博,思维最具创新性。在作文指导时能够旁征博引,挥洒自如,就应多读多看,从专业的到其他方面广泛涉猎。我们除了向前辈、同辈、书本学习之外,还要向网络学,向社会学,特别还要向学生学,学习他们敢于想象的勇气和胆识,学习他们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其次,要强化“授已以渔”的意识,我们在作文的备课、讲课、批改时,在吸收原有方法合理内核时,要不断打破一些常规,运用一些最新教育理论、教育手段来教学。总之,时刻要有“创新精神”的意识。

二、教师的宽容与尊重是学生作文创新的土壤

有人曾作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调查,让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对一个圆形展开想象,结果发现,年龄越小的学生,想象内容越丰富而形象,大胆而奇特,年龄越大的学生却相反。这个结果表明每个智力正常的人都有想象力,且年龄越小,所受的束缚越小,他的想象就越大而奇特。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习作中产生的奇特想象,迸发出的创新思维火花,采取宽容、尊重的态度,多加呵护,多加扶持,尽管它还很幼稚,甚至荒唐不可思议。否则学生在写作时刚刚展开的想象翅膀将会被折断,所迸发出来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将会无情地浇灭,少年儿童那晶莹剔透、天真无邪的童心将会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

陶行知曾谆谆告诫我们:在你的教鞭下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因斯坦,在你的轻视中有爱迪生。让我们真正从“育人”的高度出发,对学生的作画面发展、终身发展负责,容纳学生的奇思异想,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小心翼翼扶持这些幼鸟展开想象和创新的双翅,在成长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

三、教师创新的理念和教法是学生作文创新的翅膀

要使讲理论、讲写法变化到多写上来,要使强调写作文的重要性变化到培养写作文的兴趣上来。……这里单独讲用创新的方法来处理作文批改。

作文批改及改后要多激励。表扬是人生路上的阳光,是促进青少年进步的兴奋剂,是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阶梯。老师在批改作文时,要用放大镜去寻找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即使只是个妙用的词语,即使只是个形象的比喻,凡有可取之处,教师就要毫不吝啬地赞许和鼓励。要好话多说,凡有可取之处,都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如对写得好的写景文章可批道:“能从空间顺序展示一幅美丽的校园美景,写得太棒了,老师真为你高兴!”在批语中有时也可分析某处写得好的原因。如“这个词用得太妙了!”“这句话写得真棒,形象极了!”尤其对基本功欠佳的学生,更要用温馨的话语,去燎原他们写作兴趣上的那点“星星之火”,让他们沿着希望之光前进,哪怕一个比较准确的用词,一段比较通顺的语句,甚至一次比较工整的书写,都要给予肯定、鼓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尝到写作甜头,享受成功的快乐。用旁敲侧击的办法,婉转地指出作文的毛病,使学生乐于接受。如作文内容不够具体,教师可批上:“选材很好,要是把所选的内容写得再具体一些就更好了。”又如学生习作的结尾写得不好,可改用引导式的批语:“真可惜,结尾不够理想,在我们所学的课文中,有点题式结尾的《一个珍贵的衬衫》,带哲理展望式的《故乡》,请你琢磨一下,写个好结尾。”这种批语即能迎合学生爱听褒扬的心理,又能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上一篇:霓为衣兮风为马 下一篇:多媒体课件教学,愿你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