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四法”

时间:2022-07-02 08:54:04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四法”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2―0103―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习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自然接收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教师可以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跟着爸爸妈妈去逛超市,并且记住所交易物品的价格。上课的时候,模拟购物实况,再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人民币的商品功能。最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人民币的换算,还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是数学的生命,没有问题数学就失去了魅力。对于学生来说,提出一些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的、富有挑战性的、趣味性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内驱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生动活泼地学习。

例如,教学“均值不等式”时,笔者创设了以下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关于均值不等式的定理及其推论。某商店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活动,打算开展两次降价活动。有三种降价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a折销售,第二次打b折销售;乙方案是第一次打b折销售,第二次打a折销售;丙方案是两次都打■折销售。请问:哪一种方案降价较多?

三、 巧用学具,激发学习兴趣

运用教具、学具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巧用学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适时利用学具,帮助学生架起感性认识与抽象的数学知识之间的桥梁。

例如,在教学“42-8”时,笔者让学生拿出42根小棒,观察一捆有几个,减去8根,从哪儿去掉,够吗?不够怎么办?把问题抛给学生,由他们自己去探索,进而解决问题。笔者看到有的学生将其中一捆拆开,和2根合起来再拿走8根,有的学生直接从拆开的10根中拿走8根,也有的学生将4捆全部拆开,从42根里去掉8根。笔者引导学生讨论这三种方法是否都正确,哪种最简单。实践证明,通过摆小棒,学生能准确理解“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当作十再减”的算理。由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所以对算理的理解和掌握较为透彻,不仅知道了怎样算,而且还知道了为什么这么算。

四、 重视实践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仅教师演示,学生没有亲自操作,他们获得的知识必是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活动,才可能使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例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让学生拿不同大小的圆柱形罐头,并将外面贴的商标纸剪开,展开后看是什么形状。学生们纷纷动起手来,他们有的按垂直桌面的线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有的学生按斜线剪开,展开后是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把高瘦的圆体罐头沿高剪开,展开后是正方形。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认识到: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可以是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是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长(或底)与圆柱底面周长相等,宽(或高)与圆柱的高相等。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积的周长乘以高。这样教学,学生学得主动、活泼,不仅理解了圆柱体侧面积的概念,掌握了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上一篇:摭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下一篇:例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