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六)

时间:2022-07-02 05:07:38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六)

(满分120分,其中卷面书写3分,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17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文后要求答题。(6分)

苏州园林修剪和栽种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单调。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línxún(___ )(___ )的枝干就是一副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根据文中的拼音在括号里写汉字。(1分)

(2)命题老师在摘抄这段文字时,抄错了一个字,请你找出来并改正。(1分)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有一个词语是老师故意抄错的,你能辨识并改正吗?(2分)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前后内容的照应关系,文段中有两个词语顺序有问题,请你找出来并改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文默写。(7分)

(1)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2)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桃花源诗》中有诗云:“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桃花源记》中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乡泪客中尽,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5)在风云变幻的古战场上,如果没有天时相助,战争的结局就可能改写,正如杜牧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爱莲说》中表明作者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3月12日是植树节,学校绿色行动小组举行“诗意绿校园”活动,征集和树有关的诗句,请你回忆我们学过的相关作品,也写出上下相连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子仿写。(2分)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悲痛;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达否定;不是所有的伙伴都是朋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不是所有的放弃都表达懦弱。

4.口语交际。(2分)

某天放学路上,假如你看见一位年轻的母亲给4岁的女儿剥香蕉,并随手把香蕉皮扔在路上。你捡起香蕉皮走到她们身边,用温和的语气对女孩的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小女孩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探究(共43分)

(一) 现代诗歌赏析(4分)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5.请根据示例,标出下面诗句的朗读停顿及重音。(1分)

示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诗句: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6.诗人为什么用“嘶哑”来形容鸟的歌喉?(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请从内容或语言的角度进行评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词赏析(3分)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分)

8.全词上阕问天,下阕______,归根到底是在_________ 。(2分)

9.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文言文比较阅读(12分)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自课文《核舟记》)

(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摘自《独醒杂志》)

【注】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

10.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2分)

(1)卧右膝,诎右臂支船(____________)

(2)旦而过之,轴必坠地(____________)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______)(2分)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泉香而酒洌

B.而竖其左膝 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C.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祭以尉首

D.作鼠一轴,献之县令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翻译。(2分)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6分)

甲乙两段都是介绍古代艺人技艺精湛的文字。甲文段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人中突出了坡的主人地位,紧扣“__________________ ”的主题。作者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技能之精湛。乙文段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画作的精美,这种写法属于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议论文阅读(11分)

感恩:生命中的心灵之花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一句并不深奥的话,可是真正理解并做到的人,能有多少呢?生活中关于翻脸不认人或以怨报德的“白眼狼”的传说,每每有所耳闻,令人徒然唏嘘不已。于是,说某某人“不知好歹”、“良心被狗吃了”的斥责与评论,就在口头传播中无形地为某人画了像,其人品足以让他失去亲友的关爱与尊重,使他的事业和生活面临很多障碍。

现在谈论感恩这个话题,具有相当广泛的社会意义。一方面,不少成年人被“金钱万能”所左右,自私自利,只认钱不认人,只讲索取不讲回报,淳朴之风、感恩之心日渐式微;一方面,独生子女过分受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体贴和心疼父母,虽然能背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样的古诗,可是自我中心意识在家人的不断纵容中强化。因此,感恩教育要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决不是仅仅靠书本知识就能奏效的。在价值多元化的状况下,如何弘扬感恩美德,培育青少年感恩的人格并自觉形成感恩的伦理观,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层次内容之一。

感恩不是浅层次的庸俗的“投桃报李”,更不是表面的甜言蜜语。它是人类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心灵之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它是人性中真善美的乐章,将爱心传递,使人的理智与情感本身具有了审美的意义;它是为人父母者的幸福与欣慰,是为人子女者的本分与情操,是人与人之间的虔诚。假如没有感恩,人类的繁衍与生存就成为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基因复制,陷入鸡生蛋、蛋生鸡的简单怪圈。这样,就诞生不了朱自清的美文《背影》,就品味不了感人肺腑的《母亲的回忆》,也欣赏不了童话般的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由此看来,感恩实在是不用勉强的,它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更是一个高尚的人应该具有的境界与素质。

父母养育子女,并非“施恩图报”,父爱母爱如山高比海深。那么,子女对父母的感恩就是绿叶对根的情意,孝敬在言行上,也在心灵深处。有智者说,看一个人品行如何首先就看他是否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孝敬,那就既不能做朋友,也不能扛重任。诚哉斯言!

感恩,就是孝敬父母,就是怀念恩师,就是报效祖国,就是对于成长的一种回馈。如此,人就异于禽兽,真正成为“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精华”。感恩,将使我们的心灵永远温暖如春!

(选自《人民日报》 文/赵仙泉)

14.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文章是怎样演绎出这个观点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第2段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3段的论证方法有什么特点?(2分)

17.如何理解“感恩就是对于成长的一种回馈”这句话的内涵?(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通过阅读本文,相信你对感恩有了更深的了解。请说说你在生活中感恩的一件事或准备感恩的一件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记叙文阅读(13分)

让我看着你

①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抹眼泪。

②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我扭过头,眼泪无声地掉下来。

③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发。母亲唠叨着她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

④母亲的病房,离我的办公室仅有几步之遥,可她从来没有主动要求我去她的病房。每一次去,她还忙不迭地催我走。她说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她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离开母亲的病房,身后那双依依不舍的眼睛会一直随着我的身影,直到我拐过屋角。

⑤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他的母亲却发疯般地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界了。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你觉悟高,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

⑥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听到那声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看大家都在惊愕地盯着自己,母亲的脸上忽然现出少见的一点血色。她挣扎着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盯着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我听见母亲轻轻地说:“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着你!”

⑦泪水狂涌而出,我第一次在自己的病人面前失态。我知道,那是母亲临走之前努力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

⑧后来,那个男孩的母亲含着泪同意了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个女孩,因为她觉得儿子的眼角膜毕竟比我母亲的要年轻。更重要的一点,她说,她也想让儿子的眼睛,一直看着她。从我母亲的身上,她明白: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

(选自《意林》,文/王焕伟有删改)

19.整体感知。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记叙的要素。(2分)

时间:某一天

地点:“我”工作的医院

人物:“我”的母亲、男孩的母亲和“我”

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男孩的母亲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

20.内容探究。文章结尾说“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这样的方式”指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语言品析。简析第6自然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写法探究。本文在刻画“我”的母亲和男孩的母亲这两个人物形象上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试举一例具体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情感体验。本文中的“我”的母亲有哪些美好品德?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共7分)

班级开展“我读经典名著”的读书交流活动,请你扮演不同的角色参加下面的活动。

24.活动一:拟写开场白(2分)

语文科代表、才女黄晶同学首先说了几句文采飞扬的开场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活动二:名著内容探究(2分)

小作家刘梦同学要回答下面一道抽签题:《阿长与〈山海经〉》一文,阿长是人名,《山海经》是书名,二者本没有什么关联,可作者为什么用“阿长与《山海经》”作为文章的题目?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回忆,作者抒发了对阿长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活动三:阅读感言交流(3分)

多才多艺的郑嘉尧同学畅谈了他阅读《骆驼祥子》的阅读感言:

初读《骆驼祥子》,觉得没什么;再读,看到了祥子挣扎的痛苦,看到了他走向堕落的无奈。我的理解在加深,对祥子的同情和怜悯也在加深。我真想走进小说,帮他一把。

现在轮到刘博祥同学谈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阅读感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50分)

27.请以“从此,我不再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提示: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横线上可以填写的词语如:任性、自卑、孤独、偷懒、害怕困难、迷恋网络、受人关注、拥有笑容……

(作者地址:湖北省仙桃市郭河二中)

上一篇: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八) 下一篇:中考古诗文默写题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