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题试题分析(二)

时间:2022-07-01 03:24:29

高考作文题试题分析(二)

【天津卷】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____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点评:天津这道题是一个半命题,立意范围特别广。我个人以为这是今年所有作文题中最出彩的。每个考生都可以写自己获取经验的独特经历,内容和思想的空间很大。“学而知之”就是学了就会懂得,既然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那么,“而知之”,就是经历了就会懂得这个道理、这个经验。这个“经历”可以是你自己的任何一次过程,所以填空处你愿意填什么就填什么。比如“失”而知之,失去了朋友才知友谊之珍贵,所以要学会和同学和谐相处;失去了机会才知可惜,所以要抓住机遇,“行”而知之、“读”而知之、“困”而知之、“望”而知之、“怕”而知之、“思”而知之、“勇”而知之,“诚”而知之、“善”而知之,这填空处可以有很多词可以填的。考生只要抓住自己最独特的感受、印象最深的事情写来,就一定可以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好作文来。

【安徽卷】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点评:两句话,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这里的“看到”是疑问或反问,里面包含着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比如“为什么他能考这么高的分数,为什么我考这么差!”“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不公平呀!”这里面又包含着“抱怨”,却没有看出要去解决的意愿,所以从这个角度入手,可以写“说与行动”“不要抱怨”等。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立意落脚点当然是梦想与行动的关系。从产生梦想到躬身践行,大到中国梦,小到个人的梦都需要脚踏实地地用行动去实现。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人类就是在不断地梦想、不断地行动中走向未来的。有梦想才会有激情,有激情才会有行动,有行动才会有创造,有创造才能实现梦想。从这个层面可以有“梦想与行动”“人生需要梦想”“呼唤激情,呼唤梦想”等立意。

三、社会人生类

“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侧重考查的是考生评价社会和讨论人生的精神趋向、文化底蕴和思辨能力。有重庆的“大豆”、全国新课标卷、北京的“爱迪生如何看手机”、广西的“捡到手机之后”、上海的“更重要的事”、四川的“过一种平衡的生活”等共6道题。

【重庆卷】

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廉价的食物。可它的境遇曾一度尴尬,煮熟的大豆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并且会使肠胃胀气。人们需要更好的大豆食用方式,后来,用盐卤点制豆浆而发明了豆腐。

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豆腐让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变得更加容易;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留有极大的创造空间,豆腐也因此被制作出品类繁多的菜肴,以适应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和喜好。所有这些,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

要求:

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这是一个励志题。从表面看,这个材料只是一个食品技术问题,但材料中蕴含的角度则是多元的。“大豆”“豆腐”均是预示人生的某种道理。大豆原本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但至豆腐的诞生改变了大豆的命运。让普通的大豆有了更好更多的吃法,得以升华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那么,一个普通的人生将怎样得以升华出彩呢?你可以从“选择”这个角度入手,在决定人生往何处出发时,应从自身发展条件和外部条件作一个客观分析,来选择确定人生目标;你也可以从“学会拐弯、改变自己”入手,换种角度思考,调整人生的方向;你也可以从“创新”角度入手,来拓展人生的空间,从一个普通人上升为一个成功的人;你可以从“豆腐的柔软变通”的特性出发,证明以包容、灵活、圆润通融的态度对待人生,而不是过于刚硬、愤青、不知变通,人生就会变得宽阔坦荡。

【四川卷】

有人说: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打打球。针对这种说法,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文体自选;2.不得抄袭,不得套装;3.用规范汉书书写。

点评:四川卷要写好不容易。怎样的生活才是平衡的呢?有人说就是“学、想、做、玩”,有学习、有思考、有行动、有休闲。同学们可以从各种角度入手,同意或只同意其中的一点或不同意都行,只要言之有理。同意者可以从“弹性、节奏”这些角度入手,写在生命中张弛有度,以享受劳动的快乐,在生活中轻重缓急,以享受心灵的充实。学思行玩让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同意其中一点或几点者,也可阐明自个儿道理。不同意者可能是认为生活在这个紧张压力的空间,过一种平衡生活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要善于平衡心态、宠辱不惊、恬然淡泊。

如果从更深的角度考虑,平衡是需要支点的,这个支点就是心理趋向,比如你所追求的目标。有了这个目标做支点,学思行玩的安排才会平衡,即使不平衡,你也会用目标这一支点去调节,这叫忙里偷闲,闲里偷忙。平衡也要求变,否则生活就会僵化老套。从社会学讲,平衡是相对,不是绝对的,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由平衡到不平衡,由不平衡到平衡,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也就说,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环境迫使你必须改变你的生活,所以你必须及时调整,使生活趋以平衡。

【全国新课标卷】(河南、黑龙江、吉林、宁夏、山西、新疆、陕西、海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了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着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了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新课标去年考查的是“船主和船工”的故事,今年考查的是“工匠师傅和徒弟”的故事,均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出题,体现了试题的稳定性、传承性。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从商人角度出发,做任何事都得体现出价值的效果;从专家角度入手,要客观看待事物,从利与弊方面作好客观分析,做到实事求是;从师傅角度入手,做事需谨慎,可过于谨慎往往会失去良机,顾虑太多往往会使简单的事变得复杂;从青年徒弟入手,勇气是成功的重要因素,瞻前顾后,功利性太强,往往一事无成;从综合角度入手,我们往往不是败给对手,而是败给了自己的经验,因为经验被无数次重复并已形成某种固定形式时,它就成为了习惯,因此,唯有勇气才能打破经验的框框,这是首要条件。其次是有经验和技术,所以做事需要经验和技术,但成功更需要勇气。这样的话,经验与勇气、简单与复杂均可以从辩证角度进行分析,文章会写得深刻全面。

【广西卷】

尚先生在出租车上丢了一部手机,然后他打了该手机号码,通了之后被挂掉。于是尚先生给该手机发了一条短信,说愿意用2000元酬金换回这部手机,一个多小时后,捡到手机的人表示愿意归还。后来捡到手机者把手机还给了失主,没有拿酬金就离开了。记者事后联系上捡到手机的人,他说,他本来不想归还手机,但看到手机里的照片和短信,得知这个失主最近给芦山地震灾区的人捐了款,所以他才决定把手机归还失主。他说,不能用贪心来对待爱心,我们要多一些真诚和友善。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不低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不能脱离材料的内容和意义。

点评:广西卷的作文题显得有些老套,带着比较浓郁的道德说教,考生只能按照命题人的意图去说假话套话。关于道德品性题怎么出才恰当,我个人觉得更应该去关注:当我们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时,人的哪种秉性显现出来,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让品性更中性些,才是真实可信的,大家才愿意学习、模仿,并给予肯定。比如山东省“面对纠错”,你体现出的坦诚、大气和积极的纠错方法,才会让考生意识到,在人生道路上,时时处处都会有人指责,该以怎样的态度和行为去面对,才会是最好的。这才是生活中必须学习的品德。

仅从这道题本身上看,材料后一句话已说得很明白了,决定把手机还给失主的主要原因,是拾手机者被尚先生的爱心捐款的善行打动,所以“我们应多点真诚和友善”。这是个因果关系,也就是大爱的力量让我们有了真诚和友善。这种爱和善良是人的一种感性和良知,然而现实中我们随波逐流,常会为自己的不善找诸多理由。如:你不仁我不义,你能我为什么不能,你不守规则凭什么我要守规则。可见坚守爱心,坚守善良友善是多么的重要。

善的柔软,善的力量。善的力量主要体现在人有怜悯、同情之心。有了同情怜悯之心,才会有大爱,才能正视错误。因此,一个善可以引导更多的人向善,对某一件事的善待,可以繁衍出更多的善事,善是有感染力的,以善的力量为角度,可以写出很好的文章。

让感动滋润我们的灵魂。小小的一次感动,会洗净人灵魂中小小的污点,会让灵魂接受一次洗刷和洗涤,因为感动可以让人的良知不泯灭,所以让人们学会感动,让渐已麻木冷漠的心能够生动起来,让生命多点感动,世界才会走向善的世界。

总之,我认为这个作文题比较难出彩,挖掘人性中本质的东西,比呼唤“多些真诚和友善”的口号要深刻些。

【上海卷】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点评:这道题与上海以前的高考题“紧握你的手”“他们”同属一类,即引导考生从关注自我走向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充满着思辨色彩。从小我走向大我,辨清个人与社会的职责有哪些,首先要确定自己“重要的事”是什么,世界上更重要的事是什么。由于每个人的思想水平不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重要的事”和“更重要的事”也不尽相同,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如追求个人价值实现 ,对自己而言是比较“实”的东西。但往往易忽略精神和思想层面的东西,对个人而言,这就比较虚,而恰恰是这些“虚”的东西是你未来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东西。这比较容易看出考生的精神趋向、认识水平和思辨品质。其次,该怎样处理好“重要的事”和“更重要的事”之间的关系。抓住了这两点,写起来就不会走题。作为一个社会人,游离于社会的责任、公德、规则之外,这个人必将变得更加渺小和孤立。当你匆匆过马路去办自己重要的事的时候,你是否忘记了还有更重要的事是世界上每个人都要遵守交通规则;当你在名胜古迹上刻下你认为最重要的事“到此一游”时,你是否意识到最重要的事是修炼品德,保护文物;当你认为高考是自个儿最重要的事时,其实走向社会后的优秀品质的修炼,才是最重要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更加努力地去修炼自己,让自己的品格变得更加健全,发展的空间才会更大,你才能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所以我觉得,首先应做一个社会人,遵守社会公德。从更高的角度讲,青年人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既然是一个社会人,对国家和民族就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将目光放长远一些,多做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把多读书、读好书当作终生的事业来对待,那么对人对己对社会对国家都是大有益处的。

【北京卷】

阅读下面的对话,按要求作文。

科学家:假如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与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点评:北京卷是围绕手机对人类的影响展开的,让每位学生有话说,但要写好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难度在于从哪个角度切入进去,并联系自己的实际思考。先将两人的对话进行梳理。科学家、文学家他们的共同点是都看到了生活的发展变化。前者是从信息科学角度讲,后者是从社会学角度讲,总的来讲,就是手机是新媒体新科技,是新的沟通方式和思考方式。给我们带来的想象和思考是: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时时影响着我们,而我们该以怎样的方式跟上日新月异的时代步伐,并成为推进日新月异时代的动力。从这个思路出发,有这么几个角度:以“手机”为契机,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扩展视野,成为一个真正放眼世界的青年人;手机丰富的功能为我们青年人的创造力、想象力打开了成功之门,我们青年人应利用好科技,为创造力、想象力插上腾飞的翅膀;手机带来全新的交往方式,冲击着传统的交往方式,我们青年人在新型与传统之间,应起到一个正确而有效的纽带作用;科学与艺术是现代人的两大支柱,我们青年人,应该怎样地利用好它,融合好它,并发展壮大它。

北京卷的作文,如果考生没有大视野、怀、大目标,写好是不太容易的。这就需要考生们必须关注现实,关注社会,胸怀世界。

【总评】应该说,这几年特别是2013年高考作文题目,几乎是清一色的以现实的眼光透过社会、人生现象考查考生的精神趋向、文化底蕴和思辨能力的,这再一次证明了关注生活才是作文教学的头等大事。叶圣陶指出,教育的目标在于“造就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我们的教师就必须以这个目标作为起点,构建起一条通向生活的跑道。只有多读书,多读充满生活气息的精美时文,才能丰富对个体、人生、社会的理解。同时,多做些生活细节上的理解感悟,多做些人格塑造、人生哲理方面的讨论,多做些社会热点、文化思潮方面的哲学思考,认识到我们所赖以生存的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从而对生活和人生产生更为真切的了解和感受,并且从中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

我们应该反思的是:生活品质的弱化使学生的作文只能是思想肤浅、内容空洞,矫情泛滥、无病,词藻华丽、不知所云。那种企图通过多背范文,套作历史名人的例子,拼凑名句名言,已跟不上新高考作文的步伐了。如果我们仅仅满足“现在的作文考试不难,一般都可得中等分”,那我们恰恰是利用“现在的作文考试不难”掩饰住了我们作文能力的疲软。

上一篇:一技一文一评:对比 下一篇:一技一文一评:以小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