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育种 第3期

时间:2022-07-01 02:17:18

硕大的青黄色葫芦沉甸甸地缀满枝头:火红的辣椒一串串地簇拥在一起,好不热闹……位于甘肃天水的西部航天育种基地再一次迎来丰收的秋季,这些在微重力、高真空、宇宙射线等太空独特环境下产生变异的优良种子,经过数年选育,已稳步向产业化方向迈进。

种子为啥要“上天”?

航天育种并不是什么新鲜词汇,它的提出和推广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伴随始终。1987年8月5日,我国第9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发射成功,将一批农作物种子送向遥远太空,由此揭开了航天育种序幕。24年来,通过利用15颗返回式卫星、7艘神舟飞船,中国已拥有经过航天搭载的农作物9大类393个品系,其中70多个新品种通过国家或省部级鉴定。

把植物种子用卫星搭载上天,在太空环境里经受了空间诱变,返回地面后再经过连续几年的培育和筛选,就可能形成有明显优势的新品种。

实际上,航天育种就是让选好的种子在太空中发生基因诱变。与传统育种方式相比,航天育种具有变异幅度大、有益变异多、稳定性强、育种周期短等特点,不但可以培养出优质高产的良种,还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抗性。

航天工程育种提供了育种技术新的途径,是生物育种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加快其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农作物育种技术进步、提升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荣归故里”后干什么?

种子在天上转一圈后,就会马上“华丽变身”并结出累累硕果吗?

种子上天走一遭,只是完成太空育种的第一步罢了,随后还要经过农业专家几年的地面培育、筛选和验证。这其实是一项繁杂的科学研究活动。

搭载回来的种子要晋级为名副其实的“太空种子”,至少也要经过4~6年的周期。种子“荣归故里”后会经历第一次试种,其中具有良好变异单株的会被挑选出来进行第二次种植,如此筛选到三四代时才能获得遗传性状稳定的基因突变系。总之,“太空种子”是那些经受住连续几年大量的地面筛选、稳定和鉴定试验并得到权威部门审定的“佼佼者”。

曾被神舟七号搭载的千年古莲子花开二度;“航天一号”小麦生命力顽强,耐盐碱、抗干旱能力强:太空玉米每株能结出6~7个果穗,长出5种颜色……如今航天育种基地已是遍地开花,大批优质的太空产品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航天育种推广种植基地大大小小的有100多个,推广种植面积累计近2000万亩。

太空食品是天使还是魔鬼?

1996年,我国科研人员曾对经我国第17颗返回式卫星搭载的种子进行测定,发现其所含放射性元素并没有增加。此外,空间诱变育种在本质上和生物界的自然变异并无区别,只是改变了时间和频率而已,有的时候自然界几百万年才能完成的自然变异,也许在太空中一瞬间就完成了。

因此,太空种子的安全问题完全不必担心。

上一篇:爱听琴的乞丐老头 下一篇:垃圾猫吃钞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