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主流报纸北京奥运报道价值取向

时间:2022-06-30 05:25:11

英美主流报纸北京奥运报道价值取向

近年来,我国学界的大量研究成果表明,西方媒体一方面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将对中国的报道议题设置在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和文化全面进步等领域,表现出对“中国崛起”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利用其传媒主导地位的绝对优势,通过有选择性的报道,来引导西方民众对中国形象的定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使得国内媒体竞相比拼,更是吸引了西方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全面报道,他们在这一特殊历史时刻对华报道的价值取向究竟如何,笔者将在文中进行详细的解析。

西方主流媒体奥运信息报道总体情况分析

本文以北京奥运会期间西方主流报纸头版版面要素为对象,着重分析头版中对奥运信息的报道,以期重新审视西方主流报纸的价值取向。文本选取美国四大主流报纸――《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和英国的《卫报》,以2008年8月1日~8月25日期间的报纸为分析样本,以每天报纸的头版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每报头版的信息量、图片量、头条以及有关北京奥运会的报道议题、图片、所处版位和所占版面大小等版面要素,来审视这五份报纸的基本价值取向。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大部分西方主流媒体对奥运信息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部分信息还以大图片头条的方式给予了重要性报道。这其中不乏对中国奥运信息的褒扬性报道,如《华盛顿邮报》在2008年8月9日的核心版区报道了奥运会开幕式盛况,以及8月25日以头条的形式进行了奥运闭幕式的报道,表达了对奥运会圆满成功的祝贺。《卫报》也在8月9日的头条中用巨幅图片和长篇文字报道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对北京奥运会的肯定溢于言表,展示了其客观的报道取向。

西方媒体对华“试图客观公正”报道的再解读

英美等主流媒体一贯坚持“客观公正”的基本新闻价值观,在这一原则的背后隐含的是英美主流意识形态,在奥运会期间对中国的相关报道同样离不开试图“客观公正”的一贯做法,这同样凸显了其意识形态中对中国的价值取向。

报道内容:信息的“政治化”倾向。《华尔街日报》在2008年8月5日的头版中,在核心版区以“安全警戒”为标题报道了北京奥运开幕前夕,新疆喀什地区发生暴力袭警事件,配以小幅中国士兵在天安门广场前守卫的图片。8月9日的头版中,该报在核心版区报道了以“中国一味追求金牌的背后,举重运动员家庭所付出的代价”为标题的奥运信息。《纽约时报》在8月13日的头版中,在核心版区刊登了标题为“北京奥运开幕式中的一些花招”的报道,该报道是由两幅小图片(杨沛宜和李妙可的人物近照)和三栏文字组成,整篇报道占核心版区的1/4。不难看出,上述新闻都把奥运信息政治化了,甚至将敏感的政治问题用自己的理解偏差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方民众的视听感受。

图片处理:正面新闻图片的弱化。图片越来越成为报纸版面的主要要素,以适量的图片、图表还原信息,用图片讲故事,以图表解说信息,已经发展成为版面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各主流报纸,更注重版面中的图片布置,即便是比较严肃的《华尔街日报》也不例外。因此,对头版中有关奥运信息图片的深入分析同样可以审视西方媒体的价值取向。

《卫报》在图片的处理上惯用大图片和大标题:在有关奥运报道的28张图片中,有15张大图片。《华尔街日报》保持了其严肃、关注时事的风格,图片数量较少,面积也较小,根据统计,其有关北京奥运会的图片有15张,其中大图只有4张;在头版中关于奥运信息的报道也都由小幅图片和寥寥几个文字说明组成,具体报道都有转版。由此可见,北京奥运信息在该报中没有给予特殊的强调。

标题措辞:感彩浓厚。《华尔街日报》在8月23日的头版中,左下角的内容索引中报道了中国奥运信息,该新闻标题是“china's sports machine”,中文意思是说“中国的运动机器”,其中“machine”在辞典中的解释为:做名词讲,意为“机器”;做动词讲,意为“用机器制造”。①该篇报道用“machine”这个单词来形容中国的体育运动员,其感彩可见一斑。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西方媒体尤其是美国媒体,在对奥运新闻报道上依然存在着意识形态领域的议程设置,他们竭力捕捉北京奥运会中的政治性信息,将奥运期间的报道议题主要设置在一些负面、敏感的问题上,并对中国奥运信息进行刻意的忽略或夸大报道。在图片运用和版面安排上,对中国的报道也存在着明显的“厚此薄彼”。

西方媒体长期以来对华报道带有的偏差和误读,与其新闻价值观和东西方的意识形态差异分不开。正如罗伯特・海曼和埃夫・韦斯廷在他们的书中所说,“编辑记者总是‘报忧不报喜’”。②在西方新闻理念里,负面新闻的价值远远大于正面新闻,这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西方媒体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对正在崛起的中国的报道带有强烈优越感和批评色彩,更多关注政治和冲突。意识形态差异也会带来理解上的误读,在不同的国家安全、利益、内政、文化等语境下,误读经常发生;以确认自己意识形态的正确性为出发点,对异己东西作判断,以国内的意识形态衡量他国事务,容易形成偏差。③

西方媒体承载着本国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形态,反映在他国新闻报道中难免会有失客观和公正。面对这种现象,我们不仅要揭示问题的根源,更要不断提高我国传媒在国际传播大市场中的营销策略,用正确的新闻报道方式加大我国新闻传播的力度,真正起到社会教化的功能,逐步增强我国媒体在国际媒体中的公信力,从而促进我国良好国家形象的建立。

注 释:

①沈维贤、杨德炎、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上海: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910页。

②罗伯特・海曼、埃夫・韦斯廷著,李阳、郭虹译:《最佳方案:公平报道的美国经验》,厦门: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7页。

③转引自:

(作者为上海大学新闻传播专业2007级硕士生)

编校:施 宇

上一篇:用网络加强政治工作 下一篇:广告表现中的民俗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