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时间:2022-06-30 03:56:33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中药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在中药专业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先进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科研促进教学,开展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265-02

中药化学是中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中药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中药化学知识的应用涉及中药药剂、中药分析、中药炮制、中药鉴定等专业课。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的化学成分,中药化学研究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中具有关键性作用;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与防治疾病的原理;依据其有效物质建立和完善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改进中药制剂剂型;提高药物质量和临床疗效;研发新药,扩大药源;促进中药药性理论的深入研究;阐明中药炮制原理;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1]。

中药化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实验课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实验课不仅能够验证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中药化学的基本操作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中心位置,运用先进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准确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踏实勤奋的工作作风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科研促进教学,开展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

一、“以学生为中心”,先进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实现以“教”向“学”为中心的转变,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从而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获得全面提升。首先在授课之前对学生的知识背景进行了解,根据其知识背景选择合适的授课内容及方法。在备课及讲课过程中进行换位思考,即,如果自己是一名学生,希望获得什么样的知识,希望老师怎样讲授知识,使自己能听懂并实际应用。

实验课是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因此,实验课的教学进度应当适中,适当增大实验课时数,验证理论知识,并使之指导实验,解释实验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但目前大多学生只为应付考试,死读书,背死书,不注重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课前又不预习,实验原理及目的不清楚,实验现象解释不清,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可预知性差。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实验讲义,并根据实验中涉及到的知识、遇到的问题,提出思考题,让学生充分理解实验原理及目的,思路清晰,有备而来。

中药化学实验耗时长,枯燥,而实验课时有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我们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精心设计,在实验操作上严格要求。在实验内容上,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并结合中药化学研究的前沿理论,尽可能多地涉及各种实验方法和操作,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回流、连续回流、萃取、结晶、沉淀法、酸水解、薄层层析、柱层层析等提取分离方法及薄层检识、试管反应等理化检识方法,掌握中低压柱色谱、制备液相等仪器的操作。

在实验类型上,改变以往中药化学的大多数实验均为验证型实验,增加了综合型、综合设计型实验。验证型的实验,主要重视学生实验操作准确性、规范性的培养。教师在实验课上进行仪器的示范性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综合型实验,主要综合应用理论课的各章知识点,使学生对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又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综合设计型实验,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改进实验内容,独立设计实验内容并实践;对于实验题目,学生可以做规定题目,也可以自主选题;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设计实验目的与实验方案;老师指导学生分析查找不足,修改完善实验方案;实验的具体实施,由学生进行实验材料、试剂仪器的准备,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总结,老师引导启发学生去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验结束后,老师参与学生对实验内容与结果的讨论与总结,对实验的改进与优化,鼓励学生改进实验;通过综合设计型实验,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在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系统组织和计划安排下,调动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活动,并且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习,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中心任务和核心内容。中药化学实验传统教学模式以验证型实验为主,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按照实验讲义的实验内容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可以验证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但往往达不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学生被动地按照老师的实验操作进行着实验,对实验原理不清楚,实验现象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解释不清。因此,在实验课中,多提出为什么,并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解答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加强引导学生有目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且强调实验的变化过程与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联性。例如,在利用离子交换树脂法进一步纯化总生物碱的实验过程中,生物碱提取液经过树脂时,引导学生观察记录流出液的pH变化,pH值逐渐变小,流出液酸性增强,加深了学生对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法纯化生物碱原理的理解;在芦丁的精制实验中,引导学生思考选择什么溶剂,为什么热过滤,溶液放冷后有什么现象,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时,对结晶原理及操作、芦丁的溶解性能够更好的理解掌握。同时,对学生实验中出现失败的实验结果,不能一味批评,要牢记实验结果不是最重要的,实验过程与收获是重要的,要耐心引导学生分析,查找失败的原因,使学生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在验证型实验的基础上,增大综合设计型实验的课时数,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学生自主查阅文献,设计实验,独立完成实验,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加强了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增强了专业素质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以科研促进教学,开展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曾指出,“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如果没有科研做支撑,大学的教学就会失去“灵魂”。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思考更为深刻;而且,能够及时将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不断充实到自己的教学中,弥补教材的不足,教师引入先进的科研理念、实验技术与实验仪器,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更为先进的实验技术,能较快适应学科发展需要。

此外,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不局限于教学内容,学者型教师们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刻苦的学习精神以及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学生,极大促进了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在综合设计型实验中,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中,双方对实验设计进行交流、沟通、探讨,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验过程严格要求,中药化学实验经常使用有毒试剂及易燃易爆试剂,要求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因此,我们对学生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大到实验装置的安装、实验仪器的使用,小到每一个实验操作是否准确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良好的实验习惯,实事求是、严谨的科研态度。例如,在生物碱的检识反应中,生物碱的酸性醇溶液滴加苦味酸沉淀试剂,会逐渐产生乳白色的絮状沉淀,大多学生的实验操作不规范,边滴加试剂边振摇,结果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导致错误的实验结果。大多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时只是照搬实验讲义的内容,应付了事,不能如实反映整个实验过程,针对这一现象,在实验课上,我们要求学生一边做实验,一边认真做好原始记录,将实验全过程(包括实验仪器、试剂、装置、实验现象、结果)完整如实记录下来,以备进行实验数据、结果的分析,完成实验报告,同时强调实验报告的真实性,规范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严谨的科研态度,使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职业素质。

我们将不断地探索更好的实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实验内容;充分发挥实验课的效能,使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准确熟练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匡海学.中药化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6.

上一篇:基于MOOC的机械类《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研究 下一篇:浅谈一堂合格课的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