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心灵,点亮中职生的心灵之灯

时间:2022-06-30 01:49:28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随着学习环境的改变,面临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社会环境变化,以及将要直接面对社会和专业的选择,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就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了探讨。

关键词: 中职生 心理健康问题 现状 原因 措施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一、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中职生大多是来自各初中毕业生中最差的那一部分,这里的差并不仅仅包括成绩差,还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家庭环境等。由于受到社会或家庭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很容易出现问题。据调查,职校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约占总数的20%以上,具体表现在个性偏差、厌学、打架、离家出走、离校出走、网隐、逆反心理严重。其实像这些学生出现的打架、怪异行为等,在很多情况并不是纪律问题,而是有着较为复杂的心理因素。通常有以下几种。

1.颓废型。

“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诉说衷肠。”是对中职生的写照,他们中有的天天沉迷于网络,似乎只有在网络世界,人生才足够精彩:他忽而是多情的绝顶高手,忽而又成翩翩仙子,忽而行侠仗义,忽而又大耍无赖……整天只想逃课,不想学习,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

2.偏激型。

对生活缺乏信心、对任何问题都要提出自己的反驳见解,不相信真诚的建议。看问题绝对、片面性很大,要么都好,要么全坏。完全按照个人的好恶和一时的心血来潮去论人论事,缺乏理性的态度和客观的标准。偏激在行动上的表现则是莽撞从事,不顾后果。

3.崇尚武力型。

暴力影视对他们产生不良影响。他们认为人要靠拳头说话,只有让别人怕自己才行,一心想做“老大”,能带领一帮弟兄才是本领。有一名男同学,性格蛮横暴躁,经常打架、惹事,因为替别人帮忙打架,最后被学校劝退。

以上只是列举其中的几种情况,实际上像自卑、忧郁、依赖、狂妄等情况都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存在哪一种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都无法成为新时代合格的劳动者。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由于社会的复杂性,社会上一些人并不认同职业教育,长期以来他们对中职生存在严重的偏见和歧视,中职生几乎成为“差生”的代名词,致使不少中职生出现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

2.学校教育因素的失当。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负有主要责任。我们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有不同程度的挫折经历,对学习具有厌烦心理。在进入职校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延续,使学生更加消极地对待学业,学习更加被动。许多学校的教学内容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变,严重与社会的需要脱节,使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无法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中职生所处的年龄正是对新鲜事物有浓厚兴趣和探索意向的时期,陈旧、枯燥的书本内容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而一些教师不太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进而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3.家庭教育的因素。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在孩子心理品质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大部分的中职家长自身就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经常性地使用不科学方式教育孩子。有的家长文化素质较低,教育方法不当;有的家庭父母关系紧张,缺少温暖和爱,使学生性格扭曲;有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差,也会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有的父母长期外出,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学生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

4.学生自身心理因素。

大多中职生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散慢,动力不足,普遍存在自卑、叛逆、自暴自弃等心理。

三、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的措施

面对现状,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办法集合全社会力量共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

1.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特别是对青年教师应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使其具有较强的人际关系及沟通能力、灵活应变的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较强的记忆能力及丰富的想象能力等。每一位老师都必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心理疏导方法,在平时教学中能注意观察学生动态,分析学生心理,及时给学生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解除其思想中的疑惑,消除学生厌学情绪,增强学习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配备专业心理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情感教育、青春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的培养、抗挫折耐力的培养及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等,使学生生活上自理,行动上自律,评价上自省,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

2.重视家庭环境因素的指导。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离不开健康、和谐、愉悦的家庭氛围。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帮助家长逐步了解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孩子和家长一起锻炼,这样孩子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树立生活的信心。

对于家庭残缺、生活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家庭联谊、发放补助等形式,让他们感觉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修复他们心灵的创伤。

3.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职生基本上都是中考的失败者,学习成绩相对较差,从而进入职校后缺乏学习动力、逃课、作弊等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其实有些违纪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不想学习,而把精力转移在别的事情上的缘故。中职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良的学习习惯所致。所以应要求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杜绝拖拉与应付;帮助学生抓重点、难点和基点进行学习,抵制死记硬背,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

4.积极开展丰富的活动,培养和锻炼心理。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心态,学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例如演讲比赛,知识讲座,加强社会生活指导等。还可以组织各种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这样的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扩大社交范围和心理容量,使其进一步发现和发掘自己的潜力。

5.在实习实训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实习实训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调适,克服不利于就业的心理倾向,正确对待职业选择和职业的变化发展,培养职业兴趣、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6.配备专业心理医生,完善队伍建设。

心理辅导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专职人员才能更好地胜任这项工作。目前学校心理咨询队伍中专业、专职人员少,而一般是由班主任去做。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实现其目标要求,在队伍人员配备上必须讲求科学性、专业性。

新时代要求我们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完善人格的高素质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改进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职生的心理之灯将灿烂在我们的校园。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2.

[2]彭志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8.

[3]俞国良,王永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教育研究,2002,(7).

[4]俞国良.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探析.中国教育报,2005-1-22,第3版.

上一篇:构建合作与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 下一篇: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