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杜甫”项目学习报告

时间:2022-08-06 12:10:34

“走进杜甫”项目学习报告

一、主题确定

(一)基于课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鉴赏方面的要求是:“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究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课程目标不是静态的规定,因此,教师的教学要考虑到目标的设计与过程的关联,即必须同时设计学习目标与学生的表现。而项目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在“做事情”中学习,让学生在实践、研究、探究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二)基于教材。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歌有以下篇目:初中阶段――《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春夜喜雨》等;高中阶段――《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蜀相》《登岳阳楼》《阁夜》。另外在《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中有《“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教学资源要考虑文本的作用,要基于问题的解决。在教材中,这些诗歌分布零散,安排无序,彼此孤立,无法让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而杜甫传记与杜甫诗歌在教材中又分属于不同模块,联系不紧密,彼此间无法形成互补认知。因此,教师基于课标,基于教材,将其进行整合,使文本的作用从示范转向了支架,使学生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诗歌。

(三)基于学情。

学生对学习古诗感到困难,对古诗理解肤浅,尤其对诗人的思想感情把握不准,高考古诗鉴赏得分偏低。究其原因,不外乎是诗歌常识匮乏,就诗论诗解读古诗,生活、文化、情感等方面的内容积累有限等。而要想理解古诗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其中所包孕的意蕴美和情感美,就需要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诗人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要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背景知识。因此,我们确定了“知人论世学习杜甫诗歌”这一项目学习主题。

二、活动开展

(一)成立学习小组。

1.确定高一语文教师为此次项目学习的指导教师。

2.在全年级由学生自愿报名或教师推荐选出对杜甫诗歌有兴趣、有研究热情的6名学生,作为项目组成员。

3.明确教师任务:

(1)安排例会时间。

(2)提供阅读资料。

(3)指导阅读方法。

(4)给出研究建议。

(5)修改研究论文。

(6)修改鉴赏文章。

(7)指导朗诵技巧。

(8)配合制作视频。

(二)实施学习过程。

1.第一阶段(4月3日~4月10日):开题阶段。

教师召集项目组6名学生成员开会,明确项目主题、学习任务和预期成果:

(1)收集有关杜甫生平经历和生活时代的历史资料(包括文字、图片)。

(2)精读教材中的杜甫诗歌及冯至的传记《“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泛读课外的杜甫诗歌及分析评论杜甫诗歌的文章。

(3)在广泛阅读资料的基础上,确定自学研究角度,自拟题目,撰写研究论文。

(4)选取杜甫一生重要阶段的代表作进行分析鉴赏,完成鉴赏文章。

(5)制作杜甫研究电视片。(包括音乐、画面、诗歌及赏析文字的朗诵。)

师生共同制订了学习计划,学生根据杜甫一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以及代表作品分成“长安”“成都”“夔州”三个小组,将任务进行合理分工。

2.第二阶段(4月11日~4月18日):

学习研究阶段。

(1)教师提供阅读资料,指导阅读方法。学生阅读初高中教材中杜甫的诗歌和课外的一些代表作,阅读有关杜甫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阅读有关杜甫生活的历史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的书目有:冯至《杜甫传》、梁启超《情圣杜甫》、吴光《论儒学核心价值观的普世性与当代儒学的新形态》、莫砺峰《杜甫的文化意义》、王学泰《大儒杜甫》、朱东润《杜甫叙论》、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四川文史研究馆《杜甫年谱》、叶嘉莹《叶嘉莹说杜甫诗》等。

(2)在学生大量阅读相关资料以及杜甫诗歌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研究角度,并根据学生兴趣和可行性确立了如下研究角度:生平经历、诗歌内容、杜诗格律、李杜友谊、情圣杜甫、儒学价值、诗圣精神、诗歌风格、艺术技巧等。

(3)教师给出研究建议,学生确定论文方向。

3.第三阶段(4月18日~5月10日):任务完成阶段。

(1)每一位项目组成员完成一篇杜甫研究小论文,由指导教师提出修改建议,学生反复修改,最后定稿。

(2)三个小组分别选取杜甫一生中的某一个重要阶段的代表作,由每一位成员进行朗诵与鉴赏,教师修改鉴赏文章,指导朗诵。

(3)教师帮助学生制作杜甫研究的专题电视片《千秋诗圣――杜甫》,电视片中由学生朗诵并解说杜甫诗歌,并为杜甫其人其诗写颁奖词。

(4)开展全年级杜甫诗歌朗诵比赛。

(5)开展“杜甫,我想对你说”征文比赛。

三、成果展示

(1)杜甫诗歌鉴赏小论文。武琦璇《杜甫格律诗之辉煌》、裴思童《杜甫和他的儒家精神》、张怡然《杜甫诗风浅析》、马赫《语要惊人字要神――论杜诗炼字艺术》、杨天《再话李杜》、刘书彤《晚年杜甫》。

(2)学生自制时长半小时的《千秋诗圣――杜甫》电视片,早读时间在全年级各班播放。

四、学结

1.专家评价:

这是基于语文学科开发的项目学习,也是跨学科的项目学习(历史、音乐、美术等)――成功的跨学科项目学习案例。项目名称表述合理,项目要素齐全,活动设计丰富多样。课标意识较强,以课标为依据,整合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本项目将学科学习目标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相整合,将个体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建议此项目学习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展开。

2.教师自评:

本次项目学习,教师基于课标、基于教材确定学习主题,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设计课程,“以终点为起点”构建基于表现性评价的教学流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做事情”中学习杜甫诗歌,体悟知人论世鉴赏诗歌的方法。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提升能力。师生充分地开发和利用课内与课外资源,学生读懂了杜甫,写下的研究论文角度独特,见解独到。《千秋诗圣――杜甫》电视片更展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高水平的朗读,精妙的鉴赏,音乐、美术的素养……

这是一次学习的体验,这是一段创造的历程。我们没有停留于对诗人诗作的理解,而是最终使学生在情境的体验中凝结为素养,培养了伟大的人文情怀,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学生自评:

六个项目组成员都写了自评与收获,下面选摘两段。

刘书彤:从来没有这样走进过一个人。在从前的自己看来,剖析别人的心理和他的一生都是苍白的,“我并不是他,就永远不能完全站在他的立场上”,所以几乎没有认真地去做过这样一件事。

而杜甫,或许就是我的转折点,因为此刻,他就在我的眼前。

活动刚开始的几天,我只一遍又一遍地看《杜甫传》和收集到的几十首代表作,事实上当时的心态就是多找一点有用的资料,而没想到真的走进了他的世界。直到最后,我所整理出来的记忆让我误以为陪杜甫走完一生的那些人,就是我们。

我又多了一段珍贵的记忆。

第一次写论文,第一次走进录音棚,第一次和那可爱的5个人以及老师一起,收获了属于我们的成果。写好的内容改了一遍又一遍,累吗?不累。因为我们做这些事的每一分钟,身边的人都是鼓励的眼神和微笑。

武琦璇:闻鼓角之悲壮,感黎民之凄凄,叹吾生之幽幽,悼大唐之多舛。征伐干戈兮寥落,老病孤舟兮飘零。本为将相兮,风流易散;今生贫苦兮,壮士空怀。身犹在兮江边天涯,心只念兮布衣百姓。一黄土兮掩残骸,千秋诗名兮永流传。车辚马啸兮战纷纷,知是生男兮怎如女!郁郁顿挫兮沉沉长吟,戚戚古今兮忧忧黎元。工绝句兮洞之微明,破旧格兮纬之五音。根根其情兮苗苗其言,华华其声兮实实其义。今吾辈习其诗,察其情,感之浩然正气,实知其人孕大含深。其忧乐合而百志熙皆出于国也。吾习杜诗一月有余,今始知之。

上一篇:项目学习:初中生物实验课的实践与探讨 下一篇:信息技术课堂“搭车”现象的问题与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