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精读策略之我见

时间:2022-06-30 05:55:31

英语精读策略之我见

摘要: 精读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是挖掘、探索文章深层内涵,体验、感悟英语语言之美,了解、掌握语言知识的必经之路。中国人学英语缺少两种语言的对照对比。怎么才能做到对照对比?快速地读一遍就匆匆过去是无法进行对比的,只有回过头精心细读才能发现两种语言的相同与不同,才能了解英语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习惯、西方国家的文化与风俗,抓住英语的实质。因此,对学好英语来说,语精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英语 精读 语篇

一、英语精读的好处

1.从语言发展的内在规律来看,听、说、读、写四项语言基本技能是紧密相联的。听、读是学习者自外而内语言知识的输入过程;而说和写则是学习者将所学知识自内而外的再现即输出过程。应重视输入对输出的作用。如果给学者一个作文题目要求他们课后去完成。至于为什么要他们写、怎样写等问题,不加以说明,结果学者写出来的不是语言很不规范,就是内容很空洞。所以每一项活动要具有真实性和目的性,学者可以从课文中获取成功交际所需的语言手段。

2.输出能有效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大量的语言输入对语言学习固然重要,但如果学习者只是一味地获得言辞而不注重运用,那么他们所掌握的只是大量彼此无联系的、孤立的语言形式,当需要使用语言时,他们会因为不知道如何选择恰当的词语、如何正确地运用语法规则而感到束手无策。所以学者需经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反复操练才能内化输入的语言,最后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进入长期记忆系统及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形成自己的语言生成系统。

3.语言知识需要反复循环才得以巩固。各种研究表明,外语词汇必须经过反复练习、反复应用才能为学习者真正地掌握,大量的语言材料必须经过多次强化才能在记忆中牢固保持。

二、英语精读策略

1. 语篇分析在英语精读中的运用。英语精读不仅要重视句子水平上的语言训练,更要培养和发展学者在语篇水平上进行交际的能力。语篇是指一系列连续的句子或语段用于某种场合达到某种特定目的的语言。语篇是语义单位,通过小句复合体(clause complex)、词组、短语、词等词汇或语法单位来实现。语篇不论长短,只要语言连贯,表达的是整体意义就构成了语篇。语篇分析不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方法,而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句子支配模式的观察语言的角度,虽然传统的语法、词汇和语音体系在这里仍起着根本的作用,但是这种模式包括的范围更广阔、更相关”。语篇分析研究的是语言和语言所使用的语境的关系。即科学系统地分析语言材料在文中所产生的意义,识别篇章中的组织模式及语言手段,找出带有相似语境的话语系列,并确定其分布规律。语篇分析的目的就是发现这些规则,从而来描述这段话或文章的语言结构、修辞结构、语义作用、文化特征、交际方式和语境特征。语篇分析要求学者不能只停留在词、句的表层意义上,而要把握文章的架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深层意义。因此学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尽可能多的直接使用语言。语篇分析较好地弥补了传统精读模式的不足。

2. 重视紧凑性(unity)与连贯性(Coherence)的分析。传统的英语学习方式只注重语言要点和语法结构的分析,不太注重分析文章的结构性和整体性,这就造成学者头脑中几乎没有什么结构概念,写出的文章结构零乱,条理不清, 整体性差,以至影响交际功能的实现。其具体表现有:(1)段落中心不明,甚至一个段落两个中心;(2)扩展句不能为主题句服务;(3)句子与句子之间由于缺少一个统领篇章的主题而缺乏逻辑间的明确关系;(4)漏用或错用连接词使句子失去连贯性;(5)段落与段落彼此孤立,缺乏衔接;(6)随想随写,思路混乱,条理不清。针对上述情况,可以在讲述精读课文时,对文章的内容连贯性进行分析,以使学者理解文章整体的连贯性。句子意义连贯有两个粘连手段:一是运用过渡词,即形合;二是运用实词,即意合。英语文章组织以形合为主、意合为辅;而汉语文章的组织以意合为主、形合为辅。由于学者普遍受汉语的影响,写作文以意合为主,使写出的作文显得缺乏连贯性,汉语式英语偏多,主要是由于掌握的过渡词太少,而且不大会运用。因此,学者必须培养自己使用形合组织文章的能力,对于作文中常用的过渡词,要活学活用,养成写意义连贯的句子的习惯。

3. 注意不同阅读材料中语言与文化的结合。英语精读涉及到了英、美、德、法、意等许多国家的文化、风俗等背景知识,充分体现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一重要理念,这也是近几年阅读文章所注重的一个方面。如果在阅读中缺少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往往会造成一些困难。因此,在阅读之前可学习一些与材料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消除读者阅读理解的障碍。

4.泛读对精读教学的补充作用。精读是有限的语言材料,学者对语言接触的范围相对较窄、机会较少,掌握的是高度抽象出来的语言,真正的交际能力并没得到全面的提高。此时,泛读应考虑为精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手段。 “精泛合一”的方法是一种典型的从传统基础上提升出来的新兴英语学习方法,这里的“精泛合一”是指将英语学习中的精读与泛读训练结合起来,加强二者在学习实践中的配合度。精读和泛读是阅读训练的两个主要方面,二者虽然在学习要求和方式上有所差异,但是其相辅相成的关系是毋庸置疑的。泛读配合精读来进行,通过大量语言规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的材料帮助学者印证在精读上所学到的语言知识,提高阅读理解的速度和能力,是精读的补充、延续和强化。精读强调的是“点”,而泛读突出的是“面”。英语学习只有将“点”与“面”有机地结合,才能提高基本功扎实、语感强、语言丰富、实际运用语言能力。在实际英语学习中,精读教学和泛读教学相互是独立的,分别有自己的目标和方式,相互的作用是学者心知肚明的,但是二者之间的配合度却有待增强,正因为各自开展,出现了很多资源的重复和浪费。如果把英语的这两大板块结合起来,统一安排资源,二者之间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就能更好地达到共同的目标――提高学者的综合阅读能力。

5. 提高阅读的速度。阅读的速度直接关系到阅读量,而对于在母语环境里的外语学习者来说,没有大量阅读就不可能产生对所学外语的语感。没有语感,则只能得语言之皮毛。因而提高学者阅读的速度至关重要,也迫在眉睫。(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持之以恒。培养学者默读的习惯,扩大篇幅,减少回视。学者应该训练自己整句或成组视读,这样不仅速度快,且能很快抓住全句的意思。(2)限定阅读时间。为提高阅读速度,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者有效地获取信息,加快阅读节奏。阅读时遇到生词时要做到尽量少查词典或是不查,应该鼓励学者在遇到生词时利用上下文、构词法等来猜测、判断它的词义,以此提高阅读的速度。

三、结语

精读课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还要培养学者的语言交际能力。英语精读课教学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合格的英语专业人才为目标,做到以学者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2]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J].外语界, 2004, (5): 345-350.

[3]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4]丁桂凤.合作学习研究的基本走势[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7): 110-113.

[5]黄 伟.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析[ J].教育评论,2001, (4): 34-36

[6] 黄国文.2001.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7]胡曙中.2005.英语语篇语言学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8]胡壮麟.2001.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1)

上一篇:浅谈建筑工程中如何更好的处理好给排水设施 下一篇:浅谈“初中化学激趣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