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乌托邦”

时间:2022-06-29 11:54:17

垄断“乌托邦”

编者的话:曾经有一位研究“制度经济学”的家伙,带着浪漫主义者的热情与烟草业内的同样激情澎湃的相关人士在网上唇枪舌战,也曾把“战火”从烟草相关网站的bbs蔓延至“天涯社区”,辩驳了种种烟草相关的问题,其核心深处,无非还是垄断与专卖制度的问题。多年之后的现在,关注烟草的人士,无论业内还是行业外,似乎都内敛了很多,务实了很多……更沉浸于具体问题的分析和探讨。然而,核心的问题永远无非回避,尤其是从业者,必然有着各自不同的立场、思路和倾向。本文分析未必周延,论证未必充分,然而观点鲜明,至少代表了一部分从业者对自身所处行业的认知和思考,供各位读者参详。特别提醒:本文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目前,烟草行业是国家法定授权的垄断行业,按照其对国家财税收入的贡献来说,其属性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自1983年国家颁布《烟草专卖条例》、正式确定烟草专卖专营制度以来,烟草行业发展迅猛。

笔者以中国烟草国家垄断现状为基础,分析总结烟草行业垄断经营的特点,借鉴国内、国外垄断行业改革的经验和做法,力求能够找到烟草行业从“国家垄断”到“经济垄断”的实现路径,为相关人士研究行业改革相关问题提供借鉴与参考。

中国烟草国家垄断的历程与回顾

自烟草专卖专营体制建立以来,中国烟草行业走过了三十年发展历程。从国家垄断的角度来看,主要经历了行政立法、国家立法和依法治企三个阶段。

行政立法,确立烟草专卖体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务院对烟草行业实行了国家专营。1982年,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全面经营和管理烟草行业产供销、人财物、内外贸业务。1983年,国务院了《烟草专卖条例》,批准成立国家烟草专卖局,对烟草专卖进行全面行政管理。在此后的几年内,国家局先后成立了省、市、县级烟草专卖局和烟草公司,设立了中国烟叶生产购销公司、中国卷烟销售公司等六个直属专业公司,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的“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体制。实现了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的转变。

国家立法,建立烟草法律法规

为实行烟草专卖管理,有计划地组织烟草专卖品的生产和经营,提高烟草制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保证国家财政收入。1991年,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1997年―1999年,国务院分别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烟叶专卖管理办法》。至此,我国以正式立法的形式把烟草专卖制度、集中统一管理和垂直领导体制用法律的形式加以确立和固定,并对卷烟生产、批发、零售环节实行了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

此后,国家局依照烟草专卖法规,相继对烟叶、卷烟、烟用辅材、烟机等烟草专卖品在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制度和办法。通过整顿和规范烟叶、卷烟等烟草专卖品的市场流通秩序,加强对流通环节的专卖管理,使卷烟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纳入到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依法治企,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自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实施以来,国家局在烟叶生产、卷烟经营、卷烟流通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烟草产业链的缺陷与瓶颈

烟叶生产――未完全纳入专卖经营环节

首先,烟叶生产的现状,在法理上并没有严格执行专卖专营。烟草专卖法赋予了烟草专卖专营的权利,专营包括农业生产经营,虽然已经在烟叶收购、调拨、加工上实现了买方垄断,但在种植上却完全依靠“第三方”烟农来实现,这种建立在自愿之上、游离在行业之外的生产组织形式,是不牢固的、不长久的。

其次,未将烟叶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来经营,来实现烟叶生产经营和市场经济的有效衔接。国家烟草专卖局局成立了中国烟叶公司,建立了省市县级烟叶部门,但这些部门只负责烟叶的收购、交易、储备、投资等职能,提供的只是“服务”和“管理”的以及渠道的功能,服务的却是地方政府,管理的只在购销环节。

此外,烟叶生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本末倒置。烟草行业忽略了烟草商品的特殊属性,将烟草农业等同于社会农业,以每年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资金投入到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中,其所形成的可经营性资产庞大,却由烟农个人或村委会等集体所有,这些巨额投资改善了“第三方”生产条件,提高了“第三方”个人收入,却忽略了原料成本及其对行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当然,也由于现有的烟叶购销模式导致烟叶种植环节在整个烟草行业价值链中处于不合理的低利润状态,其利润率与纳入专卖体系的产销环节,不可同日而语。正因为如此,才导致烟叶种植环节的收益低,不足以进行相关的基础设施投入,转而需要“反哺”的主要原因之一。

还有,就现状是对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冲击。烟草行业鼓励烟农承租土地,发展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生产,虽然开展了专业种植户、烟叶生产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种植,处于链条末端的“第三方”的种植大户或专业种植公司,在生产上主要依靠自我管理,造成烟农流失大、种植面积不稳定,抵御旱、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小规模经营与卷烟“大企业、大品牌”的现代化生产互相矛盾。

最后,在其发展方向、手段上同样存在相关系列问题。大力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单位不得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烟草行业发挥的只是服务功能,在管理手段上过多的依附于国家政策和行政调控。依靠价税政策实现“双控”,提高烟农积极性,依靠“第三方”政府部门推广烟叶技术和科技队伍,造成烟叶生产技术含量低,收购合格率低等。

综上所述,现有的烟叶种植环节依然没有改变“小农生产、分散种植、粗放经营、人畜作业”的传统烟叶生产方式,如果继续按照原有的生产经营模式,烟叶生产将会逐渐失去烟草专卖专营赋予的实质内涵。

卷烟零售终端未完全纳入专卖专营领域。

首先,同样是从法理上对“专卖”没有完全执行。我国烟草行业实行的是专卖专营的体制,包括零售终端的“专卖专营”,但目前行业对零售终端实行的是烟草专卖零售许可管理,卷烟销售“借助”的是第三方渠道,没有真正实现“专卖专营”。

其次,从营销理论值得商榷。没有掌握零售终端,就没有消费市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没有对零售终端实现真正的“专卖专营”,就抓不住烟草产业的咽喉,对各种营销理论的应用也就无从谈起。

此外,烟草零售终端难于真正落实到行业宗旨。行业与消费者之间存在零售客户这个“夹层”,“客我关系”主要表现在利益的关系上,行业很难准确掌握消费市场的现状和走势,也很难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零售终端无序竞争,薄利摊销,假私非卷烟等现象也禁而不止,行业利税、消费者利益难得到保障。随着行业提出“大市场、大品牌、大企业”的战略出台以来,行业内部工业企业以及卷烟品牌的整合速度明显加快,对零售终端的掌控力的需求更为明显。

还有就是,在具体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零售终端在现有制度下,形成重视硬件投资,轻视软件建设,大部分终端依然杂乱无章,重视服务管理,轻视市场营销,零售终端得满意度仍很低,重视理论创新,轻视实践结果,精准营销、工商协同等营销理论在零售终端实施困难。总之,行业目前未能真正实现在零售终端的“专卖专营”,借助和依靠“第三方”零售客户来实现卷烟销售,对行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带来现实和潜在的巨大风险。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烟草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链,“一头一尾”并为真正纳入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没有形成真正完整的垄断产业链。

国家垄断面临的内部压力和外部挑战

除上述缺陷和瓶颈外,中国烟草在国家垄断体制下,还面临很多现实和潜在的内部压力与外部挑战。

国家垄断下存在的内部压力

目前国家垄断的实现过分依赖于行政性、法律性手段。主要体现在:在原料及生产环节,资源整合仍然以国家行政调控为主;在工业生产环节,卷烟品牌整合和企业战略重组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在商业企业层面,销售网络与零售客户出现断层,零售终端主要依靠烟草零售许可证进行管理。

企业经营思想和服务意识不强,尤其是缺乏竞争的商业渠道环节。工商企业经营分散,品牌竞争力不强,资源利用不合理,没有形成强有力的产业链;产品缺少国际性的核心技术,特别是卷烟品牌虽然逐渐减少,但规格却不断增加,同档次、同口味、同包装类型卷烟之间竞争非常激烈,强势品牌崛起的压力异常大。

企业发展环境不纯净。非市场因素作用明显。工商企业的多项原本应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行为偏离主线,受非市场因素干扰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各类资源的非不合理配置和浪费……存在个别品牌占有的市场份额不牢固、经营大户卷烟批发现象较为严重、“假、私、非”烟扰乱了正常的卷烟经营行为,在发展空间制约着烟草行业的发展。

国家垄断下面临的外部挑战

首先,垄断经济理论上,垄断是自由竞争的对立物,垄断必将消灭竞争。在现实的要求上,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和十七大报告中的对垄断行业提出了竞争要求。在社会认知上,社会公众要求取消烟草垄断,部分学者将将垄断等同于计划经济,认为卷烟商品能够自由流通。

其次,在世界范围内的禁烟影响,反烟舆论压力增大,对烟草行业的管理机构和工商企业都存在着逐渐加强的制约力。

此外,烟草行业组织结构受到了强大冲击。国外烟草有着庞大的集团优势、技术优势,国内新型零售业态客户销售能力以及组织架构越来越强,发展速度也突飞猛进,这决定了其已经成为中国烟草和国外烟草重点争夺的对象。

综上,国内烟草行业要克服以上矛盾、瓶颈和问题挑战,需要通过渐进式改革,在原料生产和卷烟零售环节实现真正的专卖专营,壮大工商企业实力,扭转当前畸形的国家垄断形势,以适应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逐渐形成在烟草产业上的经济垄断。

改革路径的选择

笔者认为,中国烟草改革的路径是:在现有的专卖制度下,充分利用专卖专营体制和政策,在烟叶生产和零售终端实现自主经营,形成中国烟草真正完整的产业链,实现国家垄断下的经济垄断。同时,继续深化以竞争机制为主导的工商体制改革,发挥经济垄断的最大优势,实现烟草行业稳定健康、持久长远的发展。

在烟叶生产环节实现“由我出资、自种自管、自收自卖”。

将中国烟叶有限责任公司的职能延伸到烟叶的土地租赁、烟叶种植等农业生产经营职能上,负责全国烟叶的投资、种植、储备、技术等工作。各级烟叶种植部门采取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承租土地,投资生产基础设施,建立专业种植队伍或雇佣专业烟农,发展专业种植、规模种植和集约化生产,将烟草专卖专营统一到烟草农业,渐进式融合烟农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第三方”生产组织,完成对烟草农业的垄断。这里可以借鉴日本烟草“卷烟工业企业+烟协会+农户”、美国烟草“卷烟工业企业+农场”的烟叶生产管理模式,探索建立“烟叶公司+卷烟工业企业+职业烟农+土地出租人”的烟叶种植模式,烟叶公司投资,农户土地、烟农合作入股,以烟叶生产为主导,烟叶公司与烟草工业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并按需求进行计划种植,以市场为纽带建立专业化组织,减少烟叶的流通环节。

在卷烟零售环节实现“由我出资、主业经营、统一管理、自买自售”。

成立中国烟草零售集团或设立卷烟零售部门,设立法人,独立核算。负责卷烟零售终端及销售网络的整体规划、投资建设、管理经营。借鉴法国烟草、日本烟草等发达国家的终端管理模式,中国石化行业、电信行业等经济垄断行业的改革经验,将烟草专卖统一到零售终端专卖专营,如通过成立建设功能店、发展特许连锁、加盟连锁等形式,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方式,逐步增强卷烟零售网络的影响力和控制力,通过自由竞争和政策调控,逐渐整合现有“第三方”零售终端。

继续深化以竞争机制为主导的工商体制改革。

围绕“大市场、大品牌、大企业”的发展目标,推动卷烟工业企业的跨省联合重组,最终形成三、五个具有竞争实力的国际一流企业和世界一流品牌。商业企业持续围绕卷烟销售网络建设卷烟零售终端,合理规划零售资源,打破传统行政区域,成立以经济区域为中心的大公司、大物流、大营销模式,实现经济区域内卷烟销售网络的全面对接,建立新型的烟草商业企业。

上一篇:锅匠,裁缝,士兵,穷人,乞丐 下一篇:“双•喜”协同营销大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