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垄断史看反垄断

时间:2022-06-01 06:06:13

从反垄断史看反垄断

2014年7月23日,中央电视台二套《经济信息联播》报道,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调查高通,后者因为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很可能会接到破纪录的罚单。5天后,工商总局近百名执法人员突击检查微软4处在华办公场所,据称微软可能涉嫌垄断。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约谈外资车企的新闻也风起云涌,捷豹路虎和大众奥迪率先宣布将调低部分整车、零配件价格,8月1日起执行。

为什么反垄断查处集中在了这几天?因为《反垄断法》生效6周年了。反垄断,这个原本冷僻的词,终于随着行政机构的执法行为被公众熟悉。专门研究反垄断法的刘旭先生撰文指出,8月1日前集中执法也是惯例:在2013年7月,国家发改委也曾掀起密集的反垄断执法,针对雀巢、惠氏、雅培、美赞臣、多美滋及合生元等进口奶粉企业限制最低转售价格案进行了调查;工商总局则对利乐包装公司展开了反垄断调查,7月底还一次性全文了过去5年12个反垄断案件的处罚决定。

在公众的印象中,垄断只存在于中石化中石油和电信业巨头之间,怎么这些公司都牵扯其中?更有传言说由于星巴克在中国的利润明显高于欧美,马上会成为下一个反垄断调查对象。难道利润高也是坏事?

我们不妨就从反垄断法的历史说起吧。

美国是第一个实施反垄断法的国家。1890年诞生的《谢尔曼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反垄断的法律。颁布这部法律的目的是对抑制贸易的契约和其他结合、垄断化、共谋、垄断企图等施加民事和刑事制裁,解决企业垄断问题。首先被《谢尔曼法》祭旗的是大名鼎鼎的标准石油公司。

标准石油公司1870年成立,是一家综合石油生产、提炼、运输和营销的公司,其创办人是洛克菲勒。它之所以被认定为垄断,一个重要原因是被很多人认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成品油。有人这么形容其运作:“标准石油……操纵输油管与铁路,通过削减石化产品的价格,用不公平的方法竞争。”

这家公司市场份额逐年下降。1890年它还控制着美国80%的石油,到1906年,下降到70%,但还是摆脱不了被拆分的命运。1909年,美国司法部以《谢尔曼法》为依据标准石油垄断及抑制州际商业。

历经3年的诉讼,标准石油公司被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认定为非法垄断,拆分成了多家公司。尽管如此,相关争议却一直没有停息。比如经济学家大卫・弗里德曼认为,尽管很多人相信洛克菲勒通过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将竞争者挤出市场,从而保持公司的地位,但仔细研究导致标准石油分裂的反垄断案例记录会使我们得出结论:他并没有这么做。弗里德曼还说,“这个故事好像是历史学家杜撰的城市神话。”

为什么掠夺性价格在逻辑上不可能?弗里德曼认为,即使洛克菲勒使其竞争对手相信,他愿意付出几乎是没有限制的钱以达到将他们挤出市场的目的,这种定价只会对小公司有利,而不是大公司。因为标准石油公司在卖所有石油中的80%,竞争对手只卖20%。假设市场上卖出了100升油,卖1升油要亏1美元,企业一共亏损100美元,其中80美元是标准石油亏的。

有人会说,标准是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把竞争对手挤出市场,然后再获取利益。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事实,标准统治石油工业的数十年间,日常用油价格大幅下降了约80%。1885年洛克菲勒在给一位合伙人的信里是这么写的:“继续努力吧。我们要永远记得,我们是在为穷人们提供用油,而且必须是又便宜又好的油。”

许多教科书宣称标准石油引发的经济集中使社会中下层人士饱受困苦,但是现在看来,这种描述有失偏颇,一个重要的证据是,居民日常用油的价格一直在下降。标准石油公司的行为只是让其竞争对手受损,并未发生消费者受损的现象。当然,很多人会说油价下降是因为竞争,而不是标准石油的善心。没错,确实是竞争的压力使得标准石油无法抬高价格,但这恰好佐证弗里德曼的观点:即便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它还是没办法垄断。

既然如此,为何标准石油还会以垄断的名义被拆分?在我看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那些失败的竞争对手在政治上的运作。例如记者艾达・塔贝尔。她的父亲是被洛克菲勒击败的油商,她连篇累牍地发表攻击标准石油公司的报道,最终形成了《标准石油历史》一书,助长公众对标准石油和一切垄断者的攻击。

我没有为标准石油辩白的意思,只想说明一个道理,判断一家公司是不是实施了垄断并不是那么容易,尤其是在不存在行业准入的领域。从全世界反垄断执法的情况来看,有些反垄断更多是出于政治情绪的需要。几年前美国对微软的调查,现在欧盟对谷歌的调查莫不如是。有鉴于此,大家先别急着为中国的反垄断调查叫好。说不准反垄断后,利益受损最大的是消费者。

上一篇:跑步之后,耐克大力灌篮 下一篇:如何让孩子适应新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