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上什么样的历史课

时间:2022-02-28 01:44:56

我们要上什么样的历史课

何为一节好课?我们马上会想到“高效”“合作”“充实”等形容词。在课改的滚滚大潮下,其实这几个形容词已不能论一而足,到处铺天盖地的论文和想法渐已让人“乱花渐欲迷人眼”。但我总认为,历史课程作为人文学科,一定要在“高、大、上”的课程构建中坚持自己的特色。

一、历史课堂应具备自己的文化特色

文化就是人们关注、探讨感兴趣事物的现象和氛围。在教学中,课堂文化是指在长期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并为师生所自觉遵循和奉行的共同的课堂精神、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历史课堂即应该有历史的特色,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也就是说,我们历史教师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特点和历史学科的特点,并把它们发挥到课堂中,通过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甚至是语言和教态,形成自己独特地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和精神氛围。在这个氛围下,学生和教师就像心有灵犀一样,配合得好,学习得多。而这种氛围不是别人容易学会和模仿的。所有优秀的课堂,你都能从课堂交互中感受到不一样的东西。要想创造有文化特色的课堂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开放。是把“一潭死水”变为“一池春水”,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泛活”。传统课堂也有文化,不过是对学生不信任的文化,是保守的文化。在传统的教学思想看来,学生就是一张白纸,我们怎么教,他们就怎么呈现,不要让白纸出现乱七八糟的线条。其实学生哪里是白纸,他们生下来就懂得用不同的眼光看这个世界。只有开放,才能让师生、生生的想法发生碰撞,去展现各不相同的美丽。

二是尊重。是在平等的基础上,互相尊重和欣赏,建立和谐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勇气合作和展示。为了尊重学生,老师要学会倾听和欣赏。倾听是耐心、专注的听,懂得换位思考,懂得赞美和鼓励。欣赏是像爱惜自己的孩子一样,欣赏他们的进步,欣赏他们的个性差异,欣赏他们的意见和分歧,欣赏他们的创造性,甚至是“神来之笔”。

三是合作。先进的教学理念中,生生、师生之间的合作是展示课堂文化特色的主要方面,没有合作的课堂是谈不上文化和特色的。合作是教师实现自我特色的最基本手段,也是实现学生学习和成长最基本的手段。合作的种类有很多,有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组间竞争等。也就是说,开放和尊重的思想是一堂优秀课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展示是构成一堂好课的骨架和肉。

四是震撼。历史作为人文课堂,课堂文化中不能忽视课堂内容要对学生的精神生成有震撼作用。如果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那么点精神的震撼,我认为这堂课是失败的。震撼能让学生主动从历史中汲取知识,主动去思考历史的真谛,甚至能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就是达成《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情感与态度价值观”。比如,讲到中国手工行业,如果只是知识的罗列那就是失败,我们要通过一些材料确实让学生感受到东西方手工技术的差异,感受丝绸之路的繁华,理解那个时代是这些手工品承载了东西文化的交流;通过图片感觉到手工成品的精美,理解那《青花瓷》歌词中所述的婉约和意境;通过一些情境感觉古代工匠的付出和生活的无奈,理解中国文化光辉下的泪与伤。

二、历史课堂应是有发展的课堂

发展学生永远是教育的“落脚点”。所谓发展,决不仅指知识的积累和分数的增长,发展是什么?自主能力、学习能力、展示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都是。在我看来,作为人文学科还不能忽视另外几个发展,那就是合作交流能力、审美分辨能力和公民素养提高。

美国教育家约翰逊兄弟认为:“如果学生不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他人的合作性互动之中的话,那么这些知识和技能都是无用的……这种教育是失败的。”合作交流应是社会生存的第一能力,这个能力需要通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和交互来培养。合作学习是我国这次教育改革的重点,它能创造一个新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课堂体系。关于合作课堂的理念和合作方法,有太多的论文和教学模式让我们去借鉴,在这里,我重点阐述自己的几个观点:

(1)能真正合作的课堂首先是开放的、相互尊重的课堂,且过程中应让学生有些许思考和震撼,这需要教师有优秀的课堂设计,这一点上面已有论述。(2)合作并不是“放羊”,导学案下发后把课堂时间基本交给学生合作也是不可取的。研究发现,这无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高度和深化合作能力。教师要努力和学生一起创建一个学习共同体,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调控,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引导学生提高思维和合作能力。(3)重视合作评价。合理的评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短处,做到有的放矢。如何有效地评价且不让评价喧宾夺主,是考验教师能力和智慧的一大试金石。

审美分辨能力应是历史课最具有特色的一个发展养成,他会让我们学生从历史的规律中,从现象的分析中得到美丑对错的区分标准,从而更加适应这个社会,不被社会一些流俗、假象所蒙蔽,不激愤、不跟风,稳重而又睿智。至于公民素养意识,历史科应偏重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民族意识、道德意识。一句话,除了学科学习和成绩外,还应注重学生的道德和品位发展,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和社会发展接班人。

总之,一节好的历史课,即要有符合课改潮流的转变:既教的方式、学的方式、评的方式、发展的方式这四大转变,又要有自己、历史的独特韵味。我们要把历史课变成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使之成为能力提升、道德养成、品位积淀的理想之地。我们要反对知识本位、分数至上,要敢于在课堂上让学生长出羽毛来,我们引领着他们,能飞多远就飞多远。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华山中学)

上一篇:“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及时代背景解读 下一篇:用“对话”启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