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时间:2022-06-29 07:48:07

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摘 要: 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普遍运用,文章通过对参与式教学的内涵和模式的思考,阐述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手段、影响和作用,提出参与式教学是一个新事物,它遵循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采用的一种教学育模式。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参与式教学 运用

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普遍运用,它是在“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共同参与”的理念指导下,强调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其核心就是充分调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教学民主的理念,创造师生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主体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自觉意识,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在双边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一、参与式教学的内涵

1.学生利益至上。

课堂为谁而存在的问题是任何一种教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只有教师拥有了自己的教学哲学,才能拥有真正的教学。按照国际21世纪委员会的观点,判断“最初的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应该看它是否“提供了有助于终身继续学习的动力和基础”。如果是,这种教育可以说是成功的,否则就是失败的。那么,我们需要提供的这种动力和基础是什么?笼统的答案是指向“三维”(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简言之,也就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但问题是,我们怎样提供?有人曾问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什么?他说:“是允许学生学习。”而从学习的机制看,学习无论作为“基模”的扩展,还是知识的消费,还是潜能的表达,都应当有外显的表现,这种表现首先就体现为“参与”。因此,“允许学习”的实质就是“允许参与”。如果我们有勇气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实践,就不难明了,这里的“允许”是一种民主的氛围,是一种相互的尊重,是一种热情的期待,是一种真诚的维护。罗杰斯之所以强调“非指导”,认为“能教的都是不好的”,并提出“停止教授,开始促进”,正是因为他希望学生用自我实现的方法,使自身的先天潜能获得发展并得以完善。这种人本化教学代表了最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事实上,人人都有一种参与意识,学生也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自,如果教师重视并满足学生的参与意识,他们就会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主体作用。当然,在任何一个教学现场,我们绝不菲薄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课堂作为学生的“利益时空”,离开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就会破碎,因此,在参与式教学的解释框架中,我们提出教学场域观念――学生利益至上。

2.参与创造价值。

从人本视点出发看课程,学生就是课程的目的,因此,教学过程要寻求课程最终目的与教学目标的平衡点。就教学目标问题,杨启亮教授曾解释为物质性目标和功能性目标两类。在参与式教学中,我们强调“允许学生参与”,也就是要确定以功能性目标作为教学的着眼点。明确地说,就是把原先着眼于“双基”目标的同时重视发展性目标的教学,转变为着眼于发展性的素质目标的同时尽可能实现“双基”目标的教学。这是有效实施参与式教学的一种基本路径,也是课程范式转型的最终方向。因为以教科书为中心,以“双基”为先导目标传授确定的知识,这种课程范式将导致教学过程中意义的缺失,其潜藏的危机是,着眼点的指向性可能使学生背离自主,无助于学生的真正发展。我们让学生在课前参与、课中参与、课后参与与评价参与,是倡导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与对话,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介入课程和教学。这是一种基于开放、复杂、丰富和多元的系统的后现代课程范式。这里,变化的是时间和顺序,拓展的是学生的发展空间,在每一个课堂上,学生的每一次发展都是在每一次参与中生成,每一位学生都在学习共同体中通过参与信息的共享和批判性反思对知识进行再组织来构建其意义,而且,这种参与的目的不单纯是为收获某个结果,更重要的是参与本身这个过程。同时,我们重视的不仅仅是这个过程的长短,更重视这个过程的状态。我们的希望就放在学生参与过程中的无限发展可能性之上,这也正是教学的真正价值,也就是教学的真谛。鉴于此,我们的“参与式教学”提出课程转向构想:参与创造价值。

二、参与式教学法的影响

1.师生关系朋友化。

通过参与式的项目培训,教师把这种全新的理念升华为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从内容到组织形式都发生了变化,教室里出现了小组式的学习形式,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平等地参与学习,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尤其是参与式教学行动研究项目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实施,对教师研究意识的形成,研究方法的提高,以及参与式教学的纵深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多次参与金湖县政治教学观摩课和教育局的参与式教学示范课活动,提高了驾驭课堂的能力,促进了教师角色的根本转换,建立了以关心互助、尊重宽容、平等沟通、和谐融洽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特别是通过创设宽松和愉快的课堂气氛,设计注重实际的活动,开拓了学生思维,发展了学生个性,培养了学生能力。如设计一些表演、复述、辩论、采访、自述、模拟推销、讲故事等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情景、合作交流中学习,使课堂迸发出勃勃生机。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合作者,既是良师,又是益友。

2.评价语言激励化。

课堂内,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你真棒”、“你比老师还行”、“你一定能行”等充满人情味和鼓励性的话语,这样的语言尊重了学生的人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3.学习方式主动化。

学生逐步改变了过去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的被动性学习方式,日渐表现出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研究,大胆质疑,形成了在讨论探索中获取新知识的学习行为,搜集信息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逐步增强。问题让学生自己提,疑难让学生自己解,规律让学生找,方法让学生自己寻,小结让学生自己说。学生爱学了,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参与式教学,激发了教师自我发展的愿望,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调整,自我构建,使教师借助这次机遇,突破传统束缚,获得更大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在这里得到培养,习惯在这里得到养成,欢乐在这里开始,希望在这里放飞。

三、参与式教学的课堂模式

1.课堂讨论式。

小组讨论的人数不宜过多或过少,以4―6人为最宜,过多则人浮于事,大家推诿,不能激发所有人的积极性;人少则气氛难以调动,思路会较单一。小组讨论结束,派代表在班上发言。分组过细会导致全班交流时人数过多,时间匆促。课堂讨论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全班交流的时间一般在10―15分钟为宜。

如在学习“爱国主义”内容时,我让学生自己举例,最后我进行总结,由于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因此课堂效果非常好,在课堂结束后,学生还在进行激烈的争论,觉得课堂时间过得太快了。

2.成果展示式。

研究性学习应该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它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研究的题目可大可小,可以是简单思考、查找资料后就能得出一个结论,也可以是同学讨论后的一个方案,也可以是经过社会调查之后的一个调查报告,形式不一,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提前给出可供选择的几个题目,分组准备。

3.情景体验式。

在讲述孝敬父母时,单纯理论与事例结合法,很容易使课堂变成简单的“说教式”。我没有直接点明主题,而是让学生放下书本,闭上眼睛回忆父母从小到大从生活到学习对自己的关心,花了多少钱,如此我把看似很理论化的、学生称之为“大道理”的观点演绎成实实在在的感觉,从而使他们认同我的理论。

4.演讲、辩论形式。

这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自我认识能力的最高形式训练。演讲内容、辩论题目不一定直接与书本有关,但必须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结合。教师要把握全局,对每一位演讲的学生进行客观的但侧重于肯定的评论,教师评论就三两句话,有时一句诙谐的语言,就能引导方向,控制全局。这时的课堂应该是宽松、民主、自由的,学生是真正的主体,对个别偏激观点不能直接批评,应以引导转移为好。此时教师的角色应该是提出活动内容的倡导者;学生确定议题和讨论活动时的参谋者;活动“初级阶段”的示范者;学生活动开始后的场上指导者;学生活动结束后的参评者。

辩论时我常常组织学生组成“亲友团”,学生最喜欢的就是这种形式了。但这种形式也不宜过多,因为它需要大量时间收集资料,会挤占其他学科的课余学习时间。

每次演讲或辩论题目我都事先让学生设计,收集整理后交给学生,最后由学生自己来确定演讲主题、辩论内容。这些话题有:“人为什么要热爱祖国?” “为今后赢得他人赏识,我们应该做什么?”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现在的学生全方位地接受外面的知识信息,自主意识强,思维日益成熟,若再把他们看作小孩子,随意支配,不仅不能激发他们兴趣,反而会引起他们的反感。所以,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1.激趣引题,诱发参与。

利用投影呈现目前社会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等活动中感知问题,形成认识,得出结论。简短的两三分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切入口,诱发学生参与的愿望。

2.设疑点拨,合作参与。

通过学生参与讨论,设计恰当的教学情境,凸显问题的实质。如提问:“现在社会上诚信缺失,问题在哪里?”进而把学生的学、思、问联结在一起,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发良好的认知冲突。此时,学生的主体参与过程与活动过程同步展开,师生集思广益,互补思维,透彻分析,使获得的结论更清晰、更准确,使直观的感知上升为理性的认识,使学生在参与与合作中的表现需要、求知需要和发展需要得到满足,由此,他们学习的激情被激发起来。

3.明理强化,实践参与。

在经历运动变化后,师生合作探讨“当代中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发散求解思路,这时,学生的参与决定着活动方向,决定着活动的质量。学生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发现其中的关系,领悟思想品德课的真谛。为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师放手让学生就这一典型问题,结合自己的经验,分析当前的问题情境,设计并提出新的问题。学生通过积极分析、推理,生成新的问题,同时也获得相应问题的解决方法,参与精神得到质的飞跃。学生对价值观深刻的理解,形成自己的可以迁移的问题解决策略,而且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形成更为积极的兴趣、态度和信念。

五、贯彻参与式教学理念和做法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贯彻参与式教学理念和做法,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师的观念问题、知识领域问题和实践能力问题。在观念上,教师要抛去长期传统教育模式中所形成的教学主体地位和心理优越感,置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营造自然、轻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促成学生自由的学习行为、自主的探究精神、合作的学习态度,发现自我价值,增强学习兴趣。在知识领域,参与式教学一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他们就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其中有许多无论是知识广度还是深度都是无法预料的,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解答或有效应对,活动就将难以维系。因而,参与式教学在知识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践能力上,参与式教学要求教师“手把手”地与学生接触和交流,尤其是实践性很强的一些专业技能,要求教师都熟练掌握,具备真正意义上“双师型”教师资格,否则,就会失去学生的信赖。还有,参与式教学本身还需要一些专门的技巧和方法,如怎样设计游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控制辩论的进程等,教师都必须掌握。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除了加强组织业务学习,统一思想,明确认识,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参与式教学对于专业建设和培养学生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外,还鼓励教师参加社会专门从事参与式教学的培训机构的培训,感受、学习参与式教学的方式方法;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企业实践,增强实践技能。

参与式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的观念转变是参与式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障。广大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对参与式教学的教学方式,要认识到位,大胆探究,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惟其如此,参与式教学的实施才能得以推进和完善,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效率。我们的课堂带给学生的不仅仅只是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以及思维的开拓、胆量的提高、口才的培养,等等,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孙朝仁,臧雷.立足数学课堂教学 深化“三主”教学观念[J].数学教育学报,2001,(1):4.

[2]曹一鸣.当代数学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11).

[3]孙闻,孙朝仁.参与式教学思想的认识与实践[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

[4]赵学红.参与式教学法的影响[J].甘肃教育,2005,(5).

[5]麦筱林.“参与式教学”初探[N].桂中日报,2005-6-26.

[6]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参与式方法培训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7]彭海蕾,宋生涛.在参与式学习活动研究[J].兰州学刊,2004,(6).

[8]刘素芹.程序设计课中“参与式”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J].石油教育,2001,(3).

上一篇: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探析 下一篇:祈求生命的美丽,期许人性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