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体演文化教学法探索

时间:2022-06-29 05:44:34

网络时代“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体演文化教学法探索

[摘要]文章针对外语教学实践中“体演文化教学法”,分析其在网络时代的具体内容,以语言课程教学为依托,阐释基于网络时代的“以学习者中心”的外语课程教学,包括教学环境的设定、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学程序的设想、评价学习者学习效果、课外活动设计等五个环节的实施过程;探讨网络时代“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体演文化教学法的可行性,并结合教学中存在的困难,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网络时代 体演文化教学法 以学习者为中心 外语教学

[作者简介]毕利(1978- ),女,辽宁锦州人,渤海大学外语教研部,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辽宁 锦州 121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以五个C为标准的大学英语课堂设计”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G12DB21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9-0151-02

一、引言

国内外众多文献表明,在过去很长时间内,占统治地位的语言教学实践是:以语言本身为起点,以语言理论为指导,笼统地认为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而已。正如语言学家郎迪・艾伦・哈里斯所说:语音学关注的是语言的声音系统,音系学研究的是声音系统如何组成有区别的声音信号,形态学研究的是这些声音信号如何组成有意义的单位,句法学研究的是这些有意义的单位如何组成表达序列,语义学研究的是这些序列所表达的意义。深受这些语言理论的影响,导致以此为依托的教学方法在我国应用多年,却收效甚微。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把学习外语当作是对自身综合素质提升的一种需求,而科技的发展早已引领人类进入网络时代。应用于教学理论的建构主义的发展已经很成熟,强调知识并非是通过教师的传授才能得到,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的主体也就是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才能达到构建意义、发挥学生能动性的目的。国内《外语与外语教学》等多家期刊也对此作了探讨,达成了共识。如张春柏和吴波在其国家精品课的建设中,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贯穿“协作”的策略,鼓励教师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尽管如此,语言作为在文化框架内与行为密不可分的建构思想的应用还不多见。一个多世纪之前的教育家约翰・杜威的教育信条是:语言的确是一种逻辑工具,但从本质上思索,语言其实是一种社会工具。但众多外语学习者经过多年的学习,只能自言自语,或者操着熟练的外语编码,却无力应付一点点感性的文化知识。一言以蔽之,只能在目标文化之外表现目标语言能力。历史已经发展到今天,在网络时代到来的今天,我们不能满足于这一低要求。为提高外语学习者在目标文化中完成任务的效率,本文将以外语学习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实施在网络时代“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体演文化教学。

二、网络时代“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体演文化教学法

1.“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由来及发展。“以学习者为中心”源于建构主义或称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主要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外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建立起自身对世界的认知结构。该理论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为主,而不是教师对知识进行灌输,培养的是学生对世界认知的建构能力。这一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理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已经非常成熟。但是面对我国传统教育中“填鸭式”教学的普遍问题,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并不能得以顺利贯彻和实施。学生仍旧缺乏自由探索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全球化的今天,网络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成果,为我们搭建了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的平台。

2.网络时代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据。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网络已经从一部分技术人员熟悉的技术词汇走入了普通人群的日常生活,人们日益离不开网络带给人类的高效率及便利,网络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众多教育工作者更是意识到了网络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及体验。近年来通讯科技的发展使外语学习者能够反复按照惯例来观察真实语料的资料,快速接触最新出现的语言资料和文化现象,并能够和外语使用的本族者建立联系。师生在现实环境中,和虚拟的网上学习环境形成功能互动。这种学习互动模式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关于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描述: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既然网络时代能为师生提供这种符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那么在外语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的各方,包括学生、教师、校领导、教辅人员等就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设备和网络,建设和谐统一的学习环境。

3.体演文化教学法。著名美国汉学家吴伟克来自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是美国康奈尔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博士。自20世纪末以来,吴伟克教授在实际汉语教学中,逐渐摸索出有特色的汉语教学方法,实践检验的教学理论及成绩促使吴伟克发表了一系列极具特色的文章及著作。吴伟克认为:文化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础,是复杂的社会交互作用的产物。它在人生的早期就已经在逐步积累并发展。他引用杰罗姆・布鲁纳的研究告诉我们,儿童在学会使用语言之前,就已经开始理解并运用其所在社会或环境的文化了。所以,外语教学者应该明白,第二语言能力的掌握与发展是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交际能力的高低影响着语言能力的运用,交际能力本身就是在文化能力的范围内发展起来的。外语学习的一个目标应该是反复提供语言输入,并且向学习者提供哪些行为方式是符合文化范式的、是为广大文化接受者所默认的。学习者所使用的句子应该是意义的容器。体演文化教学法从意义入手,把语言当作实现意义的媒介。以语言应用者在实际社会文化生活中能够完成任务,并且是符合目标文化使用者接受范式的前提下完成任务的能力,来衡量一个外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及成效。吴伟克认为,既然语言和文化不可分,行为和语言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那么体演就是一种必需的教学法。语言就是文化,学习外语就需要学习目标文化。在外语教学法中就是有意识地重复“设定事件”,这就需要教师保证五个必备因素的发生:发生的地点、发生的时间、合适的脚本节目或规则、参与者的角色和主动接受或被动接受的观众。

三、网络时代“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体演文化教学法探析

1.网络时代“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体演文化教学特色和主张。体演文化教学法的创始人吴伟克是位造诣深厚的汉学家,他认为体演文化教学法植根于中国文化。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认为: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论语中也说:传不习乎。性相近,习相远。吴伟克从此受到启发,认为“语言知识”与“语言实践”在哲学意义上是不可分的。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人都认识到,网络时代已经把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学会一门外语并不能保证能够理解目标文化的人和事。所以以文化为依托,培训学生使用目标语言完成实际交际任务的教学法就是体演文化为之追求的目标。通过某种语言媒介,与其他学习者一起完成任务,进行社会交流与合作,使之符合目的语社会文化范式,这种体演或游戏与传统式经院语言学习理论是有明显不同的。在《外语学习标准:面向21世纪》中,把文化看作外语学习的五个组成部分之一:交际、文化、联系、比较和社区。这比以前提到文化就想到另一种文化的歌曲、饮食或节日等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吴伟克认为体演文化的新主张是以下四点:第一,学习某种外语进行交流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在目的文化中建立意向的能力。无论外语学习者是用外语进行商务洽谈也好、学术研究也好,还是人际交流也好,交流的双方必须理解对方的意向。越想让自己的交流得以成功进行,就越需要对方理解自己的意向。语言学家塞勒解释了语言和意向性之间的关系:语言来自于意向性,而不是意向性来自于语言。教学法的指向是用语言来解释意向性,逻辑分析的指向是用意向性来解释语言。第二,文化是意义的来源,使用某门外语所进行的对话需要在特定的某个文化框架内进行。同语言的形式编码相比,语言所在的语境应该给予同等甚至更多的重视。第三,学会应用一种文化,就意味着构建对此种文化的记忆。第四,对一种外国文化产生记忆,就需要我们创造使之成为可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需要明确被彰显的文化、被忽视的文化和被隐瞒的文化的区别。

2.网络时代“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体演文化教学法实践。在这里,笔者认为有必要再次重申著名应用语言学家Nunan的思想:“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大纲的编制是师生共同努力合作的成果,学生会全程参与教学大纲内容的制定和讲授方式的确定。”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网络时代高科技的后备支持,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运用体演文化教学法,将真实语料的文化实践与外语语言编码学习相结合,协调统一。无论是课前对文化内容的挑选准备,还是课堂上活动的演习,都应选择学习者感兴趣的内容,使课程设置对学生的未来应用更有针对性。在课上互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同传统角色相比要有根本的转变。这里也应提及吴伟克对进行外语学习的师生给出的一个全新比喻:把“语言学习”想象为一项体育运动(比如篮球)。要想感受某项运动就必须实质性参与其中,做个球迷或观众是远远不能像球员那样有深刻的介入的。同理,我们外语学习者学习的目的是想达到“球员”的水平,也就是能够运用语言进行外语交流,实现个体不同的意向建立,完成经济贸易、外交合作或者单纯地理解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学习就像是一项体育运动。

下面将从教学环境的设定、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学程序的设想、评价学习者学习效果、课外活动设计等五个环节的实施过程来论述网络时代“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体演文化教学。(1)首先外语学习者需要确定外语学习环境。到外语和外国文化所在的目的国去学习一门外语在现代的确是可行的,但是在学习者本国学好一门外语也是可行的。在网络时代,电脑辅助教学等设备手段的使用,给学习者及教授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所以我们首先确定外语学习在学习者所在的语言文化中进行。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的外语学习环境,就应该尽力打造成是目的语和目的文化呈主导趋势的环境。(2)接下来将对所使用的教学法进行确定。在外语学习中,无论是学习者还是讲授者都可以罗列出大量的教学法。但是吴伟克强调:外语学习有两种教学模式,包括学习式教学法(Learning Model Instruction)和习得式教学法(Acquisition Model Instruction)。基本教学模式为演练(Act)和阐释(Fact)。在传统教学及东方文化社会中,教师还一直是课堂的重心,无法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那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学双方就应以体演文化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演练中,体会演绎目的语文化。在课堂上,是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猜测的。在初始阶段,学生对猜测可能会产生厌烦甚至抵触反应,那么指导者就应该事先进行信息讲授,并给予适当的奖励。(3)无论是在学习式教学法中,还是在习得式教学法中,关于所学内容的语料要确保是真实的,当前的网络科技使之成为可能。这些取自目的语社会的真实语料,简单一些的包括歌曲、菜单、地图、电影预告片、火车或飞机的时刻表等;高级一些的包括合同、新闻、法律文件、正式文件和剧本等。所使用的教材可以是电影、电视剧、一个月左右的新闻汇总或书籍这样非系统的语料,针对某个主题让学生去思考。学生通过阅读书籍和利用电子媒体来获取信息,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引导。(4)关于对外语学习进行评估,教师要把传统评估方式和体演文化教学法的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比如,传统的词汇句型考查的确可以对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进行测试,但不能反映该学习者在目的语文化中实际交际能力的高低。因此,体演文化教学法要求教师把短期评估和长期评估、局部评估和整体评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外语学习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的功用,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5)通过课上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习者在课下进一步收集整理与自己未来工作学习有关联的不同文化现象,为将来教学内容设置、教学内容的体演打好基础。

通过以上五个环节的实施,我们能够让学习者转变传统角色,在学的同时参与到教学的设计中去。让学生明白,并不是只有到了目的语文化所在国家才能学好外语。在目的语文化之外,同样能设计一个目的语文化学习氛围,实现外语学习的高效率。

3.网络时代“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体演文化教学法的问题与对策。针对外语学习,提出体演文化教学法,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那就是体演文化对我国受儒家传统影响长久的学习者来说,摒弃传统,学习和我们文化有区别甚至矛盾的文化的确不是一日两日就能完成的任务。学习者早已习惯了教师的“一言堂”和“填鸭式”教学,更丧失了质疑权威进行挑战的能力。而且,网络时代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师生们带来了可选材料纷繁复杂的挑战,筛选起来无从下手。据此,我们可以从简到难,对学生的语言技能掌握情况进行级别划分。在尝到体演文化教学法的甜头或者说在实际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的时候,也就是体演文化教学法在更大范围内铺开的开始。

四、结语

网络时代,我国经济、文化教育、科技领域的发展一直在进步中。现如今“投入巨大、收效甚微”的教学现状必须加以改进。体演文化教学法教学环境的设定、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学程序的设想、评价学习者学习效果,以及课外活动设计等五个环节的实施过程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体制,是中国目前外语学习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提高应用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吴伟克在美国本土用此教学法进行的汉语教学已取得了成功,希望我国外语教学能够以此为鉴,使外语教学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伟克.体演文化教学法[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

[2]王巍,孙淇.国际汉语教师课堂技巧教学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朱晓燕.中国英语教师自主发展丛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选择和运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4](日)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M].钟启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Nunan D.The Learner-centered Curriculum:A Study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上一篇:高校实践育人路径的优化探究 下一篇:建设工程中成本控制方面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