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阅读倾向与阅读指导

时间:2022-06-29 03:02:36

中学生阅读倾向与阅读指导

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活泼好奇,求知欲强,可塑性大,接受新事物快,但容易偏激,比较盲目,阅读能力、鉴赏能力有所局限。同时,中学生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他们朝气蓬勃,渴望尽快成长融入社会,又力求发展个性标新立异,对周围的世界富有好奇和探索的向往。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

1、范围广泛

这是中学生较突出的特点。时事、军事、文娱等类书籍,因其贴近时代,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而成为部分同学的偏爱。他们通过阅读时事类图书了解到了一些国内外大事,并用所学的书本知识去分析、探究,以使自己的思想逐渐趋向成熟;军事类图书常常成为一些男生的宠儿,这和他们与生俱来的天性有关,学生们读这类图书的主要目的是消遣,以此来缓解课堂学习的紧张压力。

2、充满情趣

一般而言,中学生选择文学读物居多,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生活都是经过作家心灵过滤,情感理智酝酿,再进行精心艺术提炼而成的。

3、兴之所至

对于大部分中学生来说,课外阅读都是兴之所至。他们一旦拿到喜好的读物,常常是废寝忘食、不分场合就迫不及待要读完。

二.中学生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学生阅读还存在着令人担忧的极端,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虽求知欲强烈,但阅读心理不成熟,往往带有盲目性。

1、无书可读

最主要的原因是书店里的大量读物,印刷精美,花花绿绿,但内容上很少是为中学生服务的,不少中学生对此往往感到无所适从,东挑西拣,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也抓不住。有的学校虽有图书馆,但藏书量严重不足,藏书陈旧不堪;出版社大量重复出书,价格偏高,某些出版社受利益驱使,出版低质量的读物,影响了学生的购书欲望;报刊杂志缺乏针对中学生的书评和新书介绍,没有对中学生的阅读起到应有的导向作用;中学生阅读与社会脱节,社会上的热点书,要么不适宜于学生阅读,要么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2、不允许读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以及家长不让学生阅读课外书,怕他们荒废“学业”,影响高考、中考成绩。这种现象不是在陶冶学生的品性,而是在制造文化沙漠。这种唯应试的做法,有违“开卷有益”“博览群书”等优良传统,也是中学生阅读的最大危机所在。

三.中学生的阅读指导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中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基础。一些家长和老师常常埋怨当代中学生阅读趣味低下,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去读那些公认的名著,而宁愿沉迷于“口袋书”和武侠、言情、卡通漫画?有些中学生在网络论坛上吐露了他们的心声:“老师要求我们读名著的方式很死板,他规定你在一定时间里非得读多少本书,写多少篇读后感。本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却被程式化了。我们很厌烦!”由此可见,中学生不是没有阅读的兴趣,而是兴趣被肢解了。

2、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可以开展读书会、书评、演讲比赛等活动,吸引学生的参与,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消除阅读中没有“成就感”的自卑失望的情绪。也可以营造一种“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书好读”的氛围,吸引他们去追求一种高层次的阅读享受。我们在高一年级发起“我看我评”的书评活动,同学们非常踊跃,交上来的书评作品很多,优秀的文章在橱窗中集中展出。

3、注重阅读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

有一个中学生在网上调查中说:“经典名著的语言、情节、人物形象对读者产生的震撼力,远非流行小说可比。读屠格涅夫的《贵族之家》时,我哭得稀里哗啦,比看言情小说感觉爽多了!”具有恒久生命力的经典名著凝结了人类的智慧,对人类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阅读这样的书籍,对健全中学生的人格和陶冶他们的情操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除了开展读书会,在会员中讨论交流读书的乐趣和收获以外,还在广大学生和教师中开展了“好书推荐”活动。真正做到“好书大家看,好书大家评”。有创意的学生还给推荐文稿配上各种各样的背景和插图,其活泼的形式和新颖的内容吸引了很多读者的目光。

孙国华,教师,现居山东肥城。

上一篇:加强初中语文诵读教学之浅见 下一篇:浅谈电网中软交换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