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两种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的效果

时间:2022-06-29 01:46:00

分析两种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的效果

【摘要】 目的 分析两种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400例健康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实验组采用新的脐带结扎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脐带结扎方法,观察两组新生儿分娩后24 h内脐部出血情况、脐带干燥情况、72 h后第二次断脐脐带残端出血情况、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结果 两组新生儿分娩后24 h内脐部出血、脐带干燥、72 h后第二次断脐脐带残端出血、新生儿脐带在7 d内脱落的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果 新的脐带结扎方法有利于脐带干燥、脱落,操作简单、易掌握,值得推广。

【关键词】 新生儿; 脐带结扎; 脐部护理

脐带是连接胎儿与胎盘的条索状组织,一端连于胎儿腹壁脐轮,另一端附着于胎盘胎儿面,妊娠足月的脐带长30~70 cm,平均55 cm,直径0.8~2.0 cm,表面有羊膜覆盖,呈灰白色。脐带断面中央有一条管腔较大、管壁较薄的脐静脉,两侧有两条管腔较小、管壁较厚的脐动脉,血管周围为含水量丰富来自胚外中胚层的胶样胚胎结缔组织,称为华通胶,有保护血管的作用[1]。新生儿娩出后发出第一声啼哭就标志着建立了自己的循环和呼吸机制,脐带虽已经不起作用,但助产士要妥善处理好新生儿脐带,若处置不当,不仅影响新生儿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近一年来,笔者所在医院采用新的脐带结扎方法,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0年12月,由同一助产士结扎脐带的新生儿共400例,其中顺产360例,剖腹产4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所有新生儿均健康,胎龄为37~42周,平均39.5周,新生儿出生时体重2500~4000 g,平均3250 g,产妇年龄24~36岁,平均25岁,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两组新生儿娩出后先用两把止血钳在距脐根部15~20 cm处夹住脐带,并从两把止血钳中初步断脐,然后将新生儿移到事先预热的辐射式新生儿抢救台(台上已铺好无菌区并备有新生儿断脐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后,更换手套。

1.2.2 实验组新生儿用1把套有2个带尾线气门芯(每个气门芯约3 mm)的止血钳在尽量靠近脐带根部处以不夹住脐带根部皮肤为宜,轻轻地扣上止血钳的1个扣,用剪刀在止血钳外0.5 cm处剪断脐带,用纱布挤尽残端血后用纱布沿脐带根部绕一周,起到保护新生儿皮肤的作用,用3%浓碘充分消毒脐带残端,右手固定止血钳,左手轻轻牵拉气门芯的尾线使气门芯越过脐残端,松开止血钳并退出,气门芯刚好落在止血钳夹过的位置,剪断气门芯过长的尾线并用无菌脐卷包扎。

1.2.3 对照组用1把套有1个带尾线气门芯的止血钳在距脐根部上0.5 cm扣上止血钳同实验组方法断脐并包扎。

2 结果

两组新生儿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可以见到新生儿娩出后24小时内脐带出血、脐带干燥、72小时后第二次断脐脐部出血、脐带在7 d内脱落的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各项观察指标(n)

作者单位:525000 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黄瑞玲

3 讨论

3.1 新生儿娩出后有大量羊水流出,使接生台面潮湿,所以新生儿娩出后经初步断脐即移到新生儿辐射台上进行断脐可使新生儿得到保暖,减少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另外,接生时易被羊水、胎粪污染,所以为新生儿断脐时需要更换另外一对手套,既遵守了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又减少新生儿脐部感染的机会。

3.2 制作气门芯的注意事项 因为气门芯是橡胶制品,不适宜多次高压消毒,否则会变脆容易断,对照组中10例24 h内脐带出血,其中有3例是因气门芯断开所致。气门芯的宽度要足够,以2~3 mm为宜,经临床实践,如果宽度不足2 mm,常常由于太窄,气门芯弹力不够,不利于阻断脐带中的血液,造成结扎后有出血现象,特别是所结扎的脐带直径>1.5 cm,而宽度>4 mm时,弹力虽足够但操作较困难,因弹力过大止血钳不易撑开,或因用力过大使气门芯断裂,至新生儿脐带水肿,如果用力太大容易使脐带断开;而宽度为2~3 mm时,弹力适中,既能有效中断血液,又方便操作,避免出血、血肿的发生[2]。

3.3 新的脐带结扎方法的操作技巧 为确保结扎一次成功,在扣合止血钳时,用力的大小和速度也很重要,一定要做到慢、轻、稳、准,以防止夹断脐带。新生儿脐带发育粗细不同,用新的脐带结扎方法结扎脐带时应区别对待,在结扎细脐带时用2个气门芯结扎脐带,第一个气门芯扎好脐带后,再把第二个气门芯套在第一个气门芯的外面起到加固的作用,可防止因气门芯脱落而造成脐带残面渗血[3];对发育粗大的脐带,第一把止血钳套上一个带尾线气门芯,在尽量靠近脐轮处轻轻夹住,在距第一把止血钳上1 cm剪断脐带,将第一个气门芯越过脐残端,套在第一把止血钳夹过的位置,第二把止血钳在距第一把止血钳约0.5 cm处,同上法套上第二个气门芯。这种方法气门芯下缘贴近脐轮部,脐轮部以上的脐带几乎被气门芯扎住,结扎处距脐根非常贴近,而且可完全阻断血液,故干燥、脱落时间短。旧的结扎法将气门芯套在距脐轮0.5 cm脐带处,气门芯以下的0.5 cm脐带未受气门芯直接压迫,这段0.5 cm的脐带与体内循环血管相通,血流未完全阻断,加上包裹的胶质含水丰富,使分泌物增多,而不易干燥,使脱落时间延长。另外,一个气门芯结扎特别细的脐带时容易脱落,对照组中有4例是因为气门芯脱落造成24 h内脐带出血。

3.4 脐部护理和健康教育

3.4.1 脐带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最初24 h内观察脐带有无渗血等情况,脐带如有渗血要及时查找原因,如果是气门芯断开或脱落要重新消毒并结扎,每天淋浴后用0.5%碘伏消毒脐轮及脐窝,更换无菌纱布,如果脐带呈黄褐色并混有斑点状干枯黑点、质地柔软表示脐带已经干燥。实验组98.5%的新生儿48 h之内脐带都已经干燥,脐带干燥时,局部血管闭塞、残端血液供应完全阻断,因此72 h第二次断脐出血明显少,实验组中无一例第二次断脐出现出血现象,而对照组因为脐带干燥晚,所以72 h再次断脐时容易出血。

3.4.2 健康教育 脐带结扎后,家属要保持新生儿脐部敷料清洁干燥,避免尿液及大便污染,应及时更换。男婴换尿布时应将向下,以免尿液浸湿脐带。通过宣教让产妇及家属懂得保持新生儿脐部干燥的重要性,指导产妇和家属正确掌握脐部护理,提高新生儿脐部护理质量。本科为每一个出院的产妇提供0.5%碘伏和无菌棉枝,指导产妇及家属正确消毒脐轮及脐窝。另外,本院还设有产后访视业务,进一步指导产妇及家属做好脐部护理。

参 考 文 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

[2] 王长芹,徐桂霞,李松.改良式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1):23-25.

[3] 王俊青,李莉苹,李波,等.改良式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的效果观察.护理学报,2010,17(1):47-48.

(收稿日期:2011-03-18)

上一篇:医院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探讨 下一篇: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颅多普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