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手足口病50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6-29 08:55:56

重症手足口病50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检验结果分析及治疗经验体会。方法 对5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发病季节、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检验结果、治疗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大部分为EV71病毒感染,以小于3岁儿童常见,常见临床症状为发热及神经系统受累为主,常有白细胞、血糖、CKMB增高,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有显著疗效。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受累以及多器官功能影响为主,早期识别及早期干预是治疗的关键。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EV71;神经系统损害

--------------------------------------------------------------------------------

作者单位:526021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近几年随着发病率的增加及临床医疗的重视,重症手足口病的病例亦相应的增加。研究发现重症手足口病多由肠道病毒(EV71)感染引起,病情变化快,病情凶险,根据肠道病毒(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将手足口病分为5期,达到2期或2期以上者为重症病例,早期识别重症病例,及早采用相对应措施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1 临床资料

11 通过对2011年度一年内收治儿科病房诊断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50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其中男38例、女12例,临床治愈48例,好转2例,无死亡病例。

12 分别对50例病例从3个方面进行分析统计,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从3大方面分析各种数据的百分比,从而总结重症手足口病的各种临床特点。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见表1。

22 临床表现 见表2。

23 实验室数据 见表3。

3 讨论

通过对50例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析发现,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病全年均有散发,以夏秋季为主,共占94%,结合本地区气温特点,考虑病毒在15℃以上环境时相对活跃。其中EV71感染占75%,符合专家共识结果。男性患儿明显多于女性患儿。

重症手足口病发病年纪以1~6岁常见,尤其以13岁为主,占68%。从儿童免疫角度来看,以IgG为例,1岁前以母体胎盘及母乳供给为主,逐渐降低,至6岁左右才达成人80~90%。有文献报道,儿童病毒感染导致重症病例者常与自身免疫因素有关。本研究亦提示重症手足口病以小于3岁幼儿为主,临床对3岁以下手足口病患儿应引起重视,亦为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发热是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表现最主要的一个指标,占96%[1]。尤其是发生高热(>39℃)不退者,或出现常规退热效果不佳者,大多数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均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临床表现,如嗜睡42%,精神差84%,呕吐62%,四肢抖动76%,惊跳90%,肢体无力38%。有文献报道,可能与病毒VP1基因编码的衣壳蛋白具有较强的嗜神经性,进入机体后侵犯外周未梢神经,通过逆向轴突转运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或凋亡而致病[2,3]。因条件所限,大部分研究病例未能行脑脊检查及MRI检查,未能取得神经系统损害的影像学及实验室数据资料[4]。有文献报道,重症手足口病MRI检查常出现脑干及脊髓部位病灶,故少数病例出现心肺功能衰竭,休克,神经循环肺水肿,可能与此部位损伤有关。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象常有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占64%除部分合并有细菌感染引起外,考虑与病毒性相关脓毒血症有关,血糖可升高,占52%,CKMB可升高,占72%,ALT可升高,占34%,有文献报道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白细胞,白糖,CKMB,ALT增高的比例较普通手足口病增高的比例有明显升高,提示重症手足口病有全身炎症反应及多器官功能损害表现,相关检查有利于临床重视和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病例。

重症手足口病在常规抗病毒基础上,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2 g/Kg)治疗有明显疗效,糖皮质激素治疗存在争议,临床观察发现糖皮质激素在退热时间及惊跳次数减少有较明显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通过对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析,从而提高对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早期识别,及时选择恰当治疗方案,降低死亡率。

参 考 文 献

[1] 肠道病毒(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

[2] 邱燕玲,等小儿重症71型肠道病毒感染的防治策略.

[3] 曹立华,等秦皇岛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与普通住院病例的对照分析中华传染病杂志,2010,7:426429.

[4] 焦秀娟,等33例重症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感染性疾病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1.

上一篇:鼻内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28例临床体会 下一篇: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26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