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让学生收获“美”

时间:2022-06-29 05:39:51

文言文教学,让学生收获“美”

摘要:文言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文言知识,更应该让学生收获“美”。教学中注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体会文章的情境美;要知人论世,去欣赏古人的人格美;要尊重个性解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美

平时,经常听到学生这样的抱怨:“学习文言文,太枯燥了,总是讲文言知识。” 而老师们则常感叹道:“这课没法上了,自己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却不买你的账。”这大概就是我们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学生讨厌学习文言文;老师为文言文教学焦头烂额。那么,如何改进文言文教学?如何让学生觉得学习文言文是一种美的享受呢?我想粗浅地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加强诵读训练,直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对于文言文教学,我认为一定要加强朗读训练。因为通过大声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而且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音韵美。比如《赤壁赋》、《劝学》、《阿房宫赋》等文章排比、对偶句式的运用,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通过朗读,可以直接感受到文章语言的形式美。除此之外,反复朗读,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领悟能力,如我在教学苏轼的《赤壁赋》时,首先对课文内容不作讲解分析,而是用动情的语调作示范来朗读课文。朗读时,语音的轻重,语调的抑扬,节奏的快慢,情感的褒贬,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这样,学生就能从《赤壁赋》中欣赏到作者苏轼笔下赤壁的壮阔美景,更能体会到作者是如何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景、情、理融结合在一起的赋文特色,从而进一步理解作品的艺术特征。

二、插上想象的翅膀,体验文章的情境美。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在教学文言文时,我们不仅要传授文言知识,更应尽量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感受文章的情境美。比如,当我们读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这些优美语句时,如果我们缺乏想象,我们就不可能体会到赤壁的那种壮美,也无法领略王羲之所描绘的兰亭美景。要领悟作品,必须展开联想和想象去领悟其中的意境美,就需要引导学生走进作品中去,把“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与“杨柳岸晓风残月”等词句联系起来,想象落魄的柳永,即将离开京城去外地谋生,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那种心痛,那种不舍,那种无奈,全都倾泻在他的字里行间,让人同情,让人伤心。特别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 。你若能从中细细品尝,个中情味,似一杯醇酒,越品越浓。

三、知人论世,欣赏古人的人格美

文言文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铸就健全的人格,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操。人格美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审美的过程中,为人物的言行神思而喜怒哀乐,在共鸣中得到审美的愉悦,使自己的灵魂受到荡涤与洗礼,这是文言文教学应有的作用,也是其独特魅力之所在。可是我们在学习文言文时,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材中的一些作品由于创作年代太久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遥远,学生对人物背景了解不多,有时与作品之间就会产生难以逾越的鸿沟。即使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文章倒背如流,而学生也不能深入了解文章的内容,也不能走进作品,更不能与之产生共鸣。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对教材所涉及到的名人及其历史内容烂熟于胸,更要了解这些人物的生平事迹,精神面貌以及人格魅力,如教苏轼的《赤壁赋》,应对北宋朝廷的概况,苏轼的家世,他们父子的求学经历,苏轼的多才多艺,他的性格,为官经历,乌台诗案以及他的几起几落进行生动详细地介绍,这样学生才能走进苏轼的心灵世界,深深地理解作品中所阐述的情理,从内心深处佩服他的为人。在学习文言文时,我们要让学生走进古人们的心灵世界并为之内化为一种精神力量, 让课文中的人物的高尚品格去影响学生,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注重个性解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我们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也同样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要求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敞开心扉,让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后“各抒己见”。再由这些“己见”引发讨论和评议。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注意扮演好角色,一方面老师是忠实的听众,老师要重视和尊重学生的“己见”,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一些肤浅的、幼稚的、片面的,甚至有可能是不靠谱的。另一方面他们各抒己见的“说”,其过程也就是“想”的过程,“说”带动“想”,“想”促进“说”,这正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思考和表达过程,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即使学生说得不好也是有意义的。 另一方面老师还要扮演好另一个角色—引导者,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既要交给学生话语权,但又不能交给学生话语“霸权”,让他们随意乱说,这就需要老师根据教学目的去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不断尝试新的方法,除了让学生掌握文言知识外,我们应努力地引导学生去观察美、发现美、创造美,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获得了审美的体验,又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从而真正地喜欢文言文。

上一篇:浅谈新课改条件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下一篇:新时期语文教学要做到“三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