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学生走进文言文

时间:2022-08-23 01:47:21

带领学生走进文言文

新课标的实施,人文教育的提倡,语文本质特点的决定,都使得文学教育在升温。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的古文,其重要性当然在与日俱增。语文六册书中的文言文,有许多名篇佳作值得我们教者去探究。如果不以学生为主体,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么必然会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厌烦、畏惧、排斥的心理。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领悟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无穷魅力呢? 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 铺路架桥,激发兴趣

文言文和现代文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有许多词语的语义和用法是相通相连的。学生学习生活中就存在着大量的耳熟能详的成语、名句,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已有的学习方法本身就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基础。这些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的经验因素,一旦得到尊重并被充分调动,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感就会大大消除。因此,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文言文的“路和桥” ,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和兴趣。

1. 故事传说的引起

以《古代寓言二则》为例,在讲课之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的寓言故事或传说,课上让学生讲讲这些故事传说,再说说其中包含的道理,充分利用他们已知的知识来调动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在他们乐于接受中,再去讲解文言文的有关知识,这比机械地灌输文言知识要好得多。

2. 成语名句的引入

学《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曹刿论战》等课文之前,我们可以让学生课前查阅“世外桃源”、“醉翁之意不在酒”、“心旷神怡”、“一鼓作气”等词语的本意、引申义及出处,让学生在探究中对这些课文感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文言文中的成语,如:无人问津、水落石出、气象万千、偃旗息鼓等等。而这些有生命力的词语,有效地吸引着学生求知的热情。

3. 精美语段的引导

文言名篇大多都有精彩的语段,或长于描写,或重于叙述,或偏于议论。我们可以把这些精美的“点心”拿出来先让学生们尝一下,让他们尝到“甜头”后再去教学,自然可以轻松地组织新的教学。如《岳阳楼记》中的一段明丽景色的描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如果我们能在学生面前声情并茂地朗诵或背诵这一段,相信一定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切合实际,教会方法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文言文教学也应“授人以渔”,教会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传统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通常不去品味文言文蕴涵的魅力。文言文的学习,往往变得枯燥乏味,根本谈不上欣赏古文化的美,更不必说增强语感、体会意境了。对于翻译我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抓住要点词,弄通大意,规范语言。教会学生如何保留、替换、增补、调配的方法,真正达到翻译课文的目的。

三、 综合比较,触类旁通

初学文言文较难,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综合、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如:《捕蛇者说》一文中,有两个句子出现到“赋”,“岁赋其二”、“更若役,复若赋”,这两个“赋”的词性意义各不相同,前者是动词,“征收”的意思,后者是名词,“赋税”的意思。教学时,我们要叫学生加以综合比较,做成笔记。这样,既辨析其意,又加深印象,还便于以后复习。

四、 品味体验,读出美点

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但学生与文言文文本之间往往缺乏对话,学生“活生生的体验”及“自我的精神体验”得不到重视和尊重,属于学生自己的、自由的体验被简单乏味的机械翻译所代替,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空间被限制在课内有限的选文中。因此,文言文教学还必须加强朗读的指导,具体可用以下几种方法:

1. 细读寻找美

文言文中一些短小而又优美的抒情篇,我们可以要求学生静听配乐朗诵或配以乐曲朗诵。如《陋室铭》,我们可以在幽雅的古乐曲中,声情并茂地聆听或朗读。读着听着,让沉醉的心随之而去,此室虽陋,但觉其雅。眼前会浮现:环境的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人文的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心境的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为了强化这种感受,可反复播放,让学生们闭上眼睛,默默地体会,调动起他们的情感体验与想像,和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

2. 议读体会美

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讨论中来说出自己的感受。具体可用读、说、论、评等方法。如教《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我们先让学生反复诵读,然后让学生说说读这篇文章的感受,要求他们进行小组讨论,体会苏轼当时那恬静的心境,再将这种心境与现实中有些人的过于浮躁,无心留意身边自然美、亲情美、人性美的情况结合起来进一步展开讨论,将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汇报,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做适当的点评。

3. 品读享受美

人们欣赏文学作品,一般是从形象感受开始的,只有用心去感受作者的心,才能看到那充满诗意的画面。在对文言文精彩片断的欣赏上,我们要加大对学生的指导和鼓励,让他们有品读的意识和方法。具体可从文字语言、内容情感、表现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

于漪老师常说:“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东西”。这种“粘力”就是牢牢吸引学生的魅力,如果我们在学生被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粘住时,及时地引导他们放宽眼界,扩展思维,那么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古文化的广阔天地,真正感受到古文化的无穷乐趣。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言文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我们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去与文言文对话,与文言文交流,要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空间,借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精品,把学生引进古典文学艺术的殿堂,让他们学会从古文化中吸取精华,领会古文化的无限魅力。

(吴艳 江苏省靖江市实验学校 214500)

上一篇:数学课程改革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 下一篇: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