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亲近文言文

时间:2022-10-13 03:55:48

让学生亲近文言文

一直以来,初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历来被认为是费时费力而效果不佳。而新课程标准颁发以后,古诗文在初中语文中所占的比重一下子提高了。近几年来,为了打破文言文教学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力争从文言文教学的怪圈中走出来,真正让学生走进文言文,亲近文言文,实现文言文的有效教学。

一、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借助故事激趣。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有多种故事可讲,这些故事,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文言的兴趣,也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教学《〈论语〉十则》一课的时候可以讲孔子的故事,在教学《陈涉世家》时可以讲司马迁受腐刑撰写《史记》的故事,在教学《三峡》时可以讲自己游览三峡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在教学《曹刿论战》时可以讲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故事,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可以讲苏轼贬官在黄州的故事等。这些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创设互动激趣。可采用学生翻译、互助解疑、表演故事、改编故事、小组讨论等活动,让文言文教学的课堂动起来,打破满堂灌的方式。比如《曹刿论战》、《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等课文都是很好的表演故事。《愚公移山》、《邹忌讽齐王纳谏》等课文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改编故事。在文言文翻译时让学生自主讨论,分组解疑,师生释疑等方式放手让学生去合作、探究。这样的教学,创设一种互动的学习氛围,让每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让学生认识重要性

挖掘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传承性,让学生懂得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汉语还保留着不少文言文的成分,古汉语有许多内容仍活在现实生活中。成语中还残留着明显的文言特征。比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而非菜汤,“感激涕零”中的“涕”是眼泪而非鼻涕,“不可名状”中的“名”是说出而非名称。人们生活中仍然活跃着一些古汉语的用法。“西安肉夹馍”乍一看,感觉情理不通,明明是馍夹肉,其实这类名称正是用了被动句。春节的对联也是古典文学精粹的一部分。古汉语常用字绝大多数仍然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而且还保持着相当强大的生命力。有学者对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两个常用字表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发现,有1001个古汉语常用字可以在现代汉语一级字表中找到,占到古汉语常用字的92%;另外84个古汉语常用字中也有82个可以在现代汉语4500个常用字表和6196个《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中找到。可见,学习好文言文是掌握现代汉语的基础,以此显示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彻底改变“现代人可以不学文言文”的观念。

三、反复诵读,体味文言文美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古人学习的经验中就可以看出,诵读在文言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诵读并非是一遍就完成,它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诵读形式上,可采用单独读、分组读、齐读、互读、全篇读、分层次读、分段读等;在诵读层次上,可分为初读、细读、品读、美读。通过不同形式和层次的诵读,为学生创建了一种文言文的语言环境,让他们去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语言习惯,去领会文章内容,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譬如,学习《记承天寺夜游》,首先初读感受,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用心去感受朗读录音所描绘的画面。然后再读,自由朗读课文,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理解文意。其次品读赏析。品读是一种文字与心灵初撞的过程,需视之以目,感之以心,动之以情,发之于口,请同学们在刚才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反复朗读课文,直面课文,通过直观的文字去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读出作者情感的变化。最后美读体验。聆听音乐,闭上眼睛,展开联想,进入文章的意境,体悟文中良好的情韵,恰当运用朗读技巧,用声音加以传达。这时,学生的心灵深处便会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在这里,诵读既是认知的手段,又是感受体会感情和意境的手段。

在诵读中,我特别注重教师范读和熟读成诵两个环节。教师范读,是对学生诵读的引导,从表情、动作等各方面辅助和带动学生,使那些不愿意开口读书的学生提高对诵读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创设一种美好的气氛,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熟读成诵更是培养语感的一条途径。叶圣陶先生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一文中指出:“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一篇篇文言文熟读成诵,使文章烂熟于心,真正做到脱口而出,得心应手,文化的价值自然在学生心中升腾。久而久之,文言文的语感就会自然增强,文言文教学的效率也就得到提高。所以说,诵读是开启文言文大门的钥匙,是文言文教学有效的方法,更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条途径。

四、挖掘内涵,陶冶学生情操

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要利用教材的情感作用,深入挖掘其与现实生活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觉得文言文有很大的益处。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谆谆教导后代学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读罢《〈论语〉十则》,学生懂得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背诵着《鱼我所欲也》,学生们神情肃穆,“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一股超越古今的浩然正气此时正在学生的心灵中升腾激荡。文言文拥有无法估量的教育潜能,学习文言文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一人一事的思想认识,更有助于加强其道德修养,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塑造完美人格。

五、自主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

新课标中要求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一步。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设计中,在讨论重点字词、课文翻译及品味句子时,均采用自主疏通、自由表达、小组合作探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的这种自主学习过程,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一旦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疑问,他们就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就会有一种成就感。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分享合作的乐趣。这时,学生的表现很主动,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同时,还可以进行指导性的自主课外阅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阅读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言作品。这些作品难度适中,趣味性比较强,可以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比如,自读课本中选编的《晏子故事两篇》、《搜神记》等文章,使学生主动地、独立地开展阅读,强调他们自身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发现,文言文的学习并不是那么可怕,原来也可以这么有意思。更重要的是,学习文言文成为了学生一种自觉的行动,我们教师的教学价值也就能得到体现了。

六、整理归纳,注重文言文的积累

学生之所以感到文言文学起来非常吃力,关键在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文言文中的不少词义在现代汉语中发生了转移、扩大、缩小,同时会不断出现一些活用现象,而且古今句式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些就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因此,整理归纳,养成积累文言文知识点的习惯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具体的做法就是:从《童趣》开始,每学习一篇文言文之后,对文中涉及的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按照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虚词(常见的之、其、以、而、于、为、则、乎)、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的类型,列出例句,前后联系,归类总结,逐渐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逐步扩大学生文言词汇量。积极引导学生去摸索,从而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学生就便于自己总结,培养他们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

随着教学课程的不断改革,我们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也要不断更新,唯有变,我们的教学才会不断走向完善。总之,通过几年来文言文教学实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那种被动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相信:只要不断地探索、创新,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天空定会多姿多彩。

作者单位 西安市陕汽二校

上一篇: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下一篇:活跃初中数学课堂气氛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