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媒介素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时间:2022-06-29 01:58:02

【前言】西部媒介素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997年,卜卫发表的《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系统论述了媒介素养教育。2004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第一次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传媒素养教育课程。复旦大学媒介素养研究中心也于2006年6月正式成立。此外,近几年来国内有越来越多的学术机构和组织投入到媒介素养研究...

西部媒介素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摘要】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的媒介素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新时期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远程教育平台

在大众传媒日益普及与高度发达的今天,青少年不仅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也从电视、广播、书籍、报刊、网络等媒介中学量的社会观念和行为,并在媒介的影响下,逐步建立了关于现实世界的概念和信仰。但青少年在媒介选择的自觉性、媒介内容的辨识能力与反思能力等方面明显不足。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对青少年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新闻界和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共识。然而,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我国西部地区仍然存在着轻视媒介素养教育和缺乏专业人才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因此,具体规划、研究符合我国实际的媒介素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

一、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现状

1997年,卜卫发表的《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系统论述了媒介素养教育。2004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第一次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传媒素养教育课程。复旦大学媒介素养研究中心也于2006年6月正式成立。此外,近几年来国内有越来越多的学术机构和组织投入到媒介素养研究和倡导中来。

国内的媒介素养教育发展较成熟的当属台湾和香港。“台湾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的引入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①“台湾的媒介素养教育在学术理论的建立,对国际媒介素养教育的贡献,本土与在地的教学实验,民间力量的整合等方面,皆超越亚洲其他国家(或地区)甚多。”②“香港自1997年教育改革时开始推动媒介素养教育,香港的媒介素养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香港的媒介素养教育推进以政府公共部门、电视机构、民间团体与各级学校合作,借着充裕的优质教育基金推动课程、教材与国际的交流和互动。”③

(二)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总体来看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相关政策、各界关注程度的问题。媒介素养研究起步较晚,受关注度低,社会各界对媒介素养教育在观念、政策、经费等方面,缺乏应有的重视,媒介素养教育没有在全社会形成合力。

2、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方面的问题。为了清楚地了解陕西省以及西部地区媒介素养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曾经走访和调研了西安、渭南、宝鸡、咸阳、铜川、延安、宁夏同心、青海等地的部分媒体、学校以及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广大的西部地区仍然存在着轻视媒介素养教育和缺乏专业人才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使得西部地区在义务教育阶段媒介素养教育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

3、媒介素养教育人才培养实施方面的问题。“尽管学界一再强调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可几年过去了,媒介素养教育仍未纳入教学体系中。缺乏系统教育规划的媒介素养教育目前仍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④当前,媒介素养教育仅在国内部分高校以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得到了实验性推广,但是相对于我国飞速发展的传媒业而言,我国高等院校系统性的媒介素养教育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层面仍处于起步阶段,这种教育形式不能全面提高高校学生的媒介素养。而作为学习和研究媒介素养的主要对象――新闻专业人才来讲,不具备教育技术能力,所以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基于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的媒介素养教育人才培养的理论模型

针对上述国内媒介素养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本文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媒介素养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优势,有效整合新闻专业和教育技术专业的相关资源为指导思想;以“促进媒介素养发展”和“服务中小学基础教育”为基本出发点,尝试构建基于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的媒介素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形成媒介素养教育人才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传统教学、远程教学与混合教学等多元教学方式共存的媒介素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该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内建“专业课、技能课学习平台”、外建“立体交叉式实践基地”,并搭建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形成内部的人才培养与外部的媒体实践基地和教学实习基地相互沟通的有机人才培养体系模式。在培养模式中,我们采用传统教学、远程教学以及混合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和讨论交流,必须搭建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包括资源平台和交互平台。资源平台可以为师生提供优质的资源,而且媒介素养教育学习者、实践者以及在职人员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上可以建立个人资源库,不同的个人资源库之间、个人资源库与公共教育资源库之间可以实现资源的交流和共享。交互平台的建设为在校学生与教育实践者提供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从而促进了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在该培养模式中,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对这些内容作一简单介绍:

(一)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的搭建

搭建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即建设媒介素养教育专业网站。网站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媒介素养教育网站”采用B/S结构,即Brow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架构,是一个三层应用系统,使得系统可以轻松地实现分布式管理。灵活的系统体系结构,以及对Internet技术的充分运用,使系统具有高可用性、可伸缩性和易扩展性。

网站主要涵盖媒介视野、理论研究、资料书籍、法律法规、课程设置、相关组织等模块,每个模块下面又相应地分为若干个栏目。网站尽量整合全国所有媒介素养的优质资源,密切关注研究动态。鼓励学生针对媒介素养教育推广和普及中出现的问题,社会中存在的媒介现象等,开展针对性的讨论,促进学生研究学习,更好地提升媒介素养教育的效果。

(二)媒介素养教育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

设置科学合理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是媒介素养教育快速发展的基础。然而作为特殊的人才――媒介素养教育人才,我们既要考虑到它的专业特色,又要兼顾师范生的基本教学能力。所以根据本专业特色,课程设置如下:1―2年级通识类课程;3年级专业基础课程;3―4年级专业素养和技能课程;4年级学科教学论课程,最终形成“2+2模式媒介素养教育课程设置体系”(如图3),并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做了详细安排(如表1)。

(三)“立体交叉式”实践基地的构建

为了弥补学校教学的不足,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构建了“立体交叉式”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也能够为在职人员的培训提供一定的帮助。实践内容主要包括:“媒体技能”实习、教育实习与日常社会实践(专业见习)相结合的“立体交叉式”实践基地建设规划研究(如图4)。

教育实习阶段,学生可以奔赴不同的地方,可能是高校或中小学,或者直接安排到电台、电视台、报社、杂志社等与相关传媒的机构。无论在任何机构实习,都包括三个实习阶段,第一阶段是专业见习,此阶段主要是观察、记录和反思。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和记录媒介的应用和特性,在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媒体适用的场合等细节问题。第二阶段是专业实习,即学生应用媒体的阶段。该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应该学会使用媒体,并且“了解自己对媒介的需要,懂得合理地运用媒介服务自我,把学生训练成为一名理性的媒体使用者”⑤。第三阶段是专业教育实习,即把媒介素养专业知识与教育结合起来,“要求把自己所具有的媒介素养运用到教学当中,在各种课程的教学中渗透媒介素养,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来感染和熏陶中小学生”⑥,或者直接把媒介素养知识传授给学生。

媒介素养实践基地不仅仅是为在校的学习者建立的,也为教育实践者或媒介素养工作者提供相应的培训,使在职人员能够不断补充、更新自己的知识,以促进媒介素养的快速发展。

此培养模式打破以往传统培养模式,其独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培养方式上,搭建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实现面对面传统教学与现代远程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学生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有机结合,实现一线媒介素养教育经验和新的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从而使我们所研究的培养方式能够克服学习者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媒介素养教育需求相互脱节的矛盾。

在培养模式的预期实施上,主要由新闻系和教育技术系两个专业教师联合负责,打破师范生和非师范生之间所谓的壁垒。

在课程设置上,打破学科壁垒,充分实现教育技术资源与新闻传播资源共享,保证媒介素养教育师资的知识底蕴。

结语

如今我国的传媒事业发展迅猛,但是相对于传媒事业,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教育实践方面都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培训机构都没有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基于以上的背景,本文设计了一种系统的培养模式,旨在为媒介素养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模型。其实,媒介素养教育不只是培养模式的问题,还有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

【本文系2009年度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的西部媒介素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09K011】

参考文献

①柳梅,《海峡两岸媒介素养教育之比较与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6):121-124

②台湾“教育部”(2002).《媒介素养教育白皮书》[DB/OL]homepage.ntu.edu.tw/~floratien/gen_whitepaper.files/mediaequipment.pdf.

③徐永贵、梁启冰,《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比较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12):74-77

④周治平,《浅析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编辑》,2009(5):85-89

⑤生奇志、展成,《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及媒介素养教育策略》[J].《东北大学学报》,2009)(1):66-70

⑥秦莹,《媒介素养教育的中外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责编:姚少宝

上一篇:新时期广播电视报研究现状分析 下一篇:试论我国新疆地区高职院校新闻学专业教育的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