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广播电视报研究现状分析

时间:2022-09-03 03:40:01

新时期广播电视报研究现状分析

【摘要】当前,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正在深入推进,广播电视报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发展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本文基于对新世纪以来广播电视报研究论文的分析,总结当前广播电视报研究的特点与不足,以期更好地把握研究规律,发挥理论研究对广播电视报实践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广播电视报研究现状指导

广播电视报作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延伸与补充,因其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强调服务的定位,在我国报业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报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目前,全国308家广播电视报,已停刊16家,5家被当地日报兼并,尚存的287家大部分处于维持经营状态。

当前,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正在有序推进,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转企改制是未来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在广播电视报领域,青岛广播电视报、杭州广播电视报、唐山广播电视报等已经实现了转企改制,迎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在这一背景下,广播电视报必须正视市场化挑战,变挑战为动力,变挑战为发展机遇,充分依托自身优势,努力实现自我蜕变。然而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要实现广播电视报的成功转型,对广播电视报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就基于新世纪以来媒介生态环境的演变规律,对这一时期广播电视报的研究现状做一分析,以期了解、把握这一时期的研究规律,更好地发挥理论研究对广播电视报实践发展的指导作用。

一、广播电视报研究现状分析

在当前中国报业研究中,对广播电视报的研究多以零散分布的论文形式呈现,所以本文对广播电视报研究概况的论述集中来自于在中国期刊网上可以查询到的相关论文。在“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笔者以主题“广播电视报”进行检索,并经过严格筛选之后,共得到广播电视报研究论文263篇,考虑到媒介环境的差异,笔者将时间限定在了2000年以来的10年时间中,通过对这些论文的比对分析,笔者从研究内容、研究时间、研究者三个角度对当前的广播电视报研究做了总结归纳。

首先在研究内容上,根据新闻学的主要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业务、媒介管理与经营四个部分。笔者主要从这四个角度对论文进行分类归纳。第一类是有关广播电视报新闻理论的论文,主要总结广播电视报发展的基本规律,用于新闻实践的指导,这类研究论文只有17篇,仅占所有论文的6%,并不是当前广播电视报研究的重点;第二类是有关广播电视报发展历史的研究,这类论文没有出现,可见广播电视报发展史的研究仍是空白;第三类是广播电视新闻业务,主要总结研究各种新闻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这类论文有81篇,占到论文总数的31%。第四类是广播电视报的媒介管理与经营,主要从报社整体经营的角度阐述广播电视报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这类论文有76篇,占到论文总数的29%。还有一类指向性并不明确,在文章阐述中往往既包含新闻业务的内容,也包括了媒介经营与管理的内容,整体上属于新闻应用领域,这类论文有89篇,占所有论文数量的34%。

从时间的角度考察自新世纪以来关于广播电视报的研究,在整体上呈现出了阶段性特征。2000年研究广播电视报的论文有29篇,2001年有32篇,2002年是29篇,2003年是22篇,2004年是36篇,2005年是23篇,2006年是23篇,2007年是19篇,2008年是16篇,2009年是15篇,2010年是19篇。通过统计,我们发现,新世纪以来对于广播电视报的研究整体上是呈下降趋势,这主要由于新世纪以来,我国媒介环境变化深刻,而广播电视报越来越趋于边缘化,报纸内容版面变化不大,经营窘境并没有明显改观。对此,我们以2004年为界,可以将研究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到2004年的研究高峰期,这一时期的研究文章最多,每年的研究数量相对稳定。这一阶段,不少致力于广播电视报发展的人士,对广播电视报如何走出困境,重现活力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同时,很多广播电视报通过改版、创新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比如安徽广播电视报、天津广播电视报等。伴随着这些新问题、新现象的出现,广播电视报的研究在这一阶段也相应的出现了高峰。第二阶段是在2004年至今,虽然这一时期,国家开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对中国媒介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但对广播电视报的研究并没有表现出相应的生机,反而开始沉寂下去。

从论文作者的角度来看,经过统计,在所有论文中,由新闻院校教师及学生撰写的论文仅有19篇,只占论文总数的7%。绝大多数论文是由广播电视报从业者完成的,比如扬州广播电视报报社总编朱宝奇的《开拓广播电视报报道新天地》、江西广播电视报报社副社长陶梅玲的《探寻四面楚歌中广播电视报的未来出路》等,对广播电视报的未来发展方向做了相关阐述。另一方面,目前学界对广播电视报的关注度不高,研究文章数量太少,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贵州大学李效文教授的《广播电视报的时代功能》、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李升科的《广播电视报生存危机分析》等,这种情况不得不令人深思。

二、当前研究的特点及不足

通过对新世纪以来,广播电视报研究论文的分析,我们发现,当前对于广播电视报的研究在质和量上都有很多的不足,论文更多的倾向于实践而忽略了相关理论的探讨。总结起来,对广播电视报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第一,研究内容的同质化问题严重,研究课题陈旧且大多是重复的说教,整体质量不高。这一问题在整体阐述的论文分类中比较严重,比如对报社的定位问题,就有15篇之多,仔细分析这些论文,往往大同小异,仅仅是表述方式不同而已,而且关于定位这一问题,对于广播电视报来说已经是个较陈旧的课题,整体上很难有成果可言。再如对广播电视报发展出路的研究上,涉及到“生存与发展”、“生存空间”、“出路”等关键词的论文大量存在,超过了这一分类文章的半数,而其中多数论文只是简单的拼凑,观点也是东摘西借,照搬照套,同质化较为严重。

第二,对广播电视报的研究缺乏理论色彩。一方面体现在新闻理论研究的缺失,在对广播电视报研究现状的分析中,涉及新闻理论研究的只有17篇,仅占全部论文的6%,这个比例太小,不足以通过新闻理论来指导新闻实践。另一方面,论文的内容缺乏理论色彩,大多是些一鳞半爪的体会文章,只是部分感性认识的填充和堆砌,并没能上升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认知。从对实践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而言,笔者经过分析发现,部分以案例解析为基础的经验总结性论文体现出了一定的价值。这些论文大多是依据一些广播电视报社改版、创新的实践,总结出一定的经验教训,这类论文在实践中的操作性较强,值得其他广播电视报借鉴参考。

第三,当前对广播电视报发展史的研究以及对国外类似报纸的研究仍是空白。龚自珍曾言:“出乎史,如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对广播电视报发展历史的研究理应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内容。另外,当前我国广播电视报发展的困局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改观的,对国外相关报纸成功发展模式的借鉴和研究对当前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比如美国发行量最大的周刊《TV Guide》,就是美国电视文化纸媒体代表物,和我国的广播电视报有着类似的属性。《TV Guide》的成功运作自然有其独到之处,这应该引起广播电视报研究者的关注与重视。

第四,从研究者的角度而言,对广播电视报的研究,学界参与明显不够。新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所撰写相关论文几乎没有,而部分新闻学教师和学子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仍有欠缺,而且很难涵盖广播电视报发展的所有课题,这对广播电视报的整体发展而言并无益处。而且在所有的论文中,对广播电视报的实证研究太少,很难从科学的角度了解广大受众的实际需求以及从中概括出广播电视报的问题,这些都是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需要加以注意和改进的。

针对当前的研究现状,我们在今后的理论研究中应该积极探索新的研究课题,增加论文研究的深度、广度,从理性认知的角度来总结广播电视报的发展历程。同时,积极介入广播电视报研究的空白领域,完善广播电视报的理论体系,吸引更多的学界专家参与到广播电视报的研究中,找出当前阻碍广播电视报发展的症结所在,并结合当下媒介环境的深刻变革、广播电视报发展历史、国外同类媒体的成功经验以及国内广播电视报成功转型的经验,对广播电视报未来发展之路提出可借鉴的发展模式及策略。

(作者: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08级研究生)

责编:周蕾

上一篇:从中国―东盟博览会看广西会展文化发展 下一篇:西部媒介素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