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自主性教学

时间:2022-06-28 01:07:28

谈谈自主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108-01

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也最深刻,极容易使学生掌握问 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1.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虽然"主体性教育"、"创新教育"之风已吹到了我们的身边,但由于自己受长期的呆板教学模式的影响,在真正上课的时候,还是放心不下学生,放不开手脚,为了让一堂课上的"完美无缺",设计了一个个问题,编排了一道道程序,让学生跟着老师的问题思考,按着老师的程序学习,学生是被老师牵着鼻子学习的。试想,这样的学习,学生主动吗?这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吗?因此,教师一定要从呆板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走出来,转变教学观念,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文章、谈体会。虽然这样做或许一堂课残缺不完美或许学生的收获还不够多,但这毕竟是学生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收获、是我们"自主学习"迈出的第一步。

2.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应试教育仅重视知识的传播,重视学生的考分,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存储器,不断地把各种知识朝这个器物中填,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考试成绩很高,可考试过后这些知识也想烟雾一样消失了,这怎么能提高人的素质呢?更严重的是长期的填鸭式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太累乏味,开始厌学,这种厌学的情绪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不利于人的终生学习,这种做法将会影响整个民族的素质的提高。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现代的教育手段(多媒体、投影、录音、录像等)和巧妙的教学方法(设置悬念、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引导学生惊醒自主性学习成败关键的一步。

3.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我们应抓住朗读这一主要手段,帮助学生在熟读中自悟,从而把书生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但也要预防出示课题后,便让学生毫无问题自由读课文,这样,课文读下来学生如醉如云雾中,没有着落、没有收获。首先,我们可以根据课文重点、难点或关键设置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或者让学生有意识地关注课后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其次,在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后,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说出初读课文过程中的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谈体会收获。不同学生对课文的体会各不相同。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体"一样,教师不必以一个标准的答案来判断学生的答案,限制学生的思维。再次,教师根据学生所谈的收获进行梳理归类。如收获之一是课文内容方面的了解;收获之二是作者遣词造句的巧妙;收获之三是学生自身情感的体验感悟的。接着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当学生谈了初读课文感受后,让学生继续认真读课文,并鼓励学生找到新发现找出疑惑点,多问为什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的头脑不是在等待,而是在转动。最后,问题的解决要方法灵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师生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学生遇到问题力所能及的,教师当避之;学生遇到困难,阅读中必须达到的,而立所不及的,教师当助之;学生遇到困难,不是语文学科分内的事,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当告知。

4.提供自主学习的舞台

教师除了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外,更应结合教材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因为,我们书本上的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一旦离开了现实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显得那么单调空洞,甚至是错误的。脱离了生活实际的学习,只能使学生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成为书呆子。例如有些学生来自农村,但对小麦、水稻两种农作物还搞不清,作文时,常有学生写道:"春天,水稻长得绿油油的"可见,学生能用"绿油油"等好词写文章,但对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农作物都没有弄明白,这不是一个"书呆子"吗?

总之,自主性教学就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要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改被动为主动,学会学习,学会收获,养成习惯求得发展。

上一篇:借鉴优秀教学成果 构建特色高效课堂 下一篇:现代性启蒙与马克思主义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