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时间:2022-06-28 04:58:56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人民生命高于天,人民利益重如山”这是中央领导对中学生安全的指示。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各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因安全事故、事物中毒等死亡的平均每天就达40人之多,也就是说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给家庭和学校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安全教育关系到人的生命,创造和谐社会首先强调的就是人的安全。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和知识内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化学知识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在教材中。学生可以获取知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安全教育的素材,教学中应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预防能力。在九年级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三个主题与安教育关系密切。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采撅生活中的化学实例,联系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把安全教育全方位、多层次地融合到化学教学中去。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时,先提出下列问题:

①如果你家中使用煤球炉,说说看,应注意什么?

②当煤气泄漏时,你在现场,会怎么办?

③有人说,防止一氧化碳泄漏,在煤炉上放一盆水就行了,你认为对吗?

④浴室内直接安装燃气热水器。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

⑤如果发现家中有人煤气中毒,会怎么办?

问题刚提出,学生立刻激烈讨论起来,气氛很是热烈。因为他们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交流和补充,学生们的认识也逐步加深,最终对一氧化碳性质和使用安全有了深刻的理解。由此可见,开掘教材中化学知识的生活内涵,不仅让学生们体验到化学知识的价值,也使其认识到安全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充分关注与社会煤体有关的化学教学资源并合理选材,利用一些有影响力的化学事件,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例如多次发生的亚硝酸盐中毒事故、陕西等地区的煤矿瓦斯爆炸事件、河南的假酒事件以及发生在重庆的井喷事故等,都是生动的安全教育的好素材。当学生看到网络图片上那些令人触目惊心的场景,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同时也深切地领会到:安全重于泰山,应时刻牢记在心。

在练习中,可考查学生对安全问题的处理能力。利用习题,让学生在各种化学情境中运用已有的安全知识处理实际问题。一般来说。涉及安全问题的习题考点有以下两个方面:①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正确、迅速地处理;②实验操作方法和装置的安全性评价。以及如何防范。例如,2005年3月京沪高速公路发生特大液氯外泄事故。抢险队员立即疏散当地群众,并用消防车对沉降在地面的氯气喷洒碱液,防止了氯气对环境的进一步污染和对人员的伤害。根据这一事实。如果你在附近,你会采取怎样的措施自救和互教?这样的习题不仅让学生学会从学科角度解决与生产实际相关的问题,也在无形中渗透安全教育!

二、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又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可是化学实验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不是耸人听闻,从事教学多年。耳闻目睹了不少化学实验的危险情景。《化学》在九年级才开设,对很多同学来说很陌生。同时也产生很大兴趣,特别是走进化学实验室,对里面的仪器、药品等产生浓厚的兴趣,感觉稀奇、忍不住伸手摸一摸。这样就有可能对学生造成安全事故。因为:(1)实验室中的仪器大部分是玻璃仪器、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毛手毛脚容易使损坏仪器从而划破手指等造成安全事故。(2)所使用的药品有些是有毒、有腐蚀性的,如果不按教师指导或正确去操作对学生安全就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如浓酸、浓碱有腐蚀性,不小心蘸在皮肤或衣物上就会腐蚀皮肤或衣物。氰化物、重金属都有剧毒,少量进入人体内就会致人死亡。所以在进入实验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安全实验的关键是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只要熟悉操作规则,了解反应规律,做好课前预习,危险也能变为安全。为安全地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实验时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一切实验一定要按照操作规定进行。

②一切实验一定要在预备室准备好,确保无误,方可拿到教室或实验室做。

③做有毒、可燃性实验时,一定要打开门窗,使空气流通。

④有可燃性气体参加的实验,在点燃或加热前切勿混入空气或氧化剂。

⑤用药量宁少勿多,不要取用未经鉴定无标签的试剂,随配随用,不可久置。

⑥没做过的实验要向会者请教或查清资料再做,不要贸然实验。

⑦步骤多的实验,操作顺序要记熟,不可看一步做一步。

⑧实验室要有一定的安全设施。

⑨熟悉实验室事故的急救方法和处理措施。

下面列举几种常常会发生实验事故的

因素:

1.违反操作规定

例如:点燃氢气必须先检验纯度。可是,如果你在用锌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演示实验过程中,当锌粒反应完后。打开反应器的塞又装上锌粒,塞上塞就点燃,就会引起仪器爆炸。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呢?这是因为你违背了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纯度的操作规定。实验过程中打开塞子装锌粒时,反应器里又进入了空气,造成氢气和氧气混合,再点燃就会发生爆炸。

2.用药过量发生事故

例如:配制银氨溶液时,如果加入过量的氨水,久置后再用,溶液中就会生成了容易爆炸的物质,用时就会引发爆炸事故。因此,实验要防止加入过量氨水,银氨溶液必须随配随用,不能久置。

3.使用失落标签未经鉴定的试剂发生事故

例如:在配制溶液时错把硫酸当盐酸使用,造成伤害事故。凡失落标签的试剂一定要确定后再使用,以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4.实验室空气不流通

在演示氯气、硫化氢、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时,或学生实验可燃性气体。如制氢气、乙烯、乙炔等时。如果实验室空气不流通,有毒、易燃气体逸散到空气中越积越多达到一定浓度,会引起师生中毒或其他意外事故。因此实验室应安置通风橱、换气扇等通风设施,必须做到实验室空气流通。

5.家庭实验的安全性

例如,避免用照明电接线供电:避免使用浓酸、浓碱等腐蚀性、毒性较大的药品;无家人在场避免使用明火;避免收集有毒气体。在无法避免使用或者产生有害物质和污染的情况下,实验方案必须包括有效的保护和消害处理措施等。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三、保护环境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环境问题是人类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随着环境污染。尤其是化学污染的日益突出,人民不仅认识到环境保护和治理任务的日趋严峻,而且意识到开展环境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已将环境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中学化学教学中所涉及的环境安全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不遭受污染与破坏;二是涉及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健康及经济发展,对国家及国际社会所产生的威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安全教育,概括地说,就是借助化学学科的特点,利用化学与环境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对环境安全概念和重要性的认识水平。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警觉性和危机感,并在实际生活中确立为保障环境安全而主动调整自己的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使命感。环境安全教育可以从在课堂教学中。在实验教学中,以及在第二课堂中等多方面来实施。第二课堂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为环境安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便捷、生动的途径。教师可在环境讲座中结合国际环境问题、社会热点问题,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环境安全教育。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这一课题时,课前布置学生到加油站、仓库、图书馆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车,课后,请消防员做消防知识讲座,并指导学生使用灭火器。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对火灾自救和防火、灭火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课外实验中,可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环境检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实验。如“模拟水体受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性实验”“模拟空气受SO2污染的危害性实验”“CO的生物毒性危害实验”“干电池的回收和利用实验”等,这不仅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人人参与,共同保护平安家园的责任感,强化环境安全意识。

总之,作为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把安全教育放在重要的日程上,应有更高觉悟、站在更高台阶上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把教学看作是生命的教育,善待每一个孩子。

上一篇:浅谈小学教育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下一篇:巧用自我教育,提高班级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