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被害人提起的民事诉讼时效冲突问题初探

时间:2022-06-28 02:24:02

刑事被害人提起的民事诉讼时效冲突问题初探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9-00-02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7条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在刑事诉讼程序过程中,刑事被害人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89条的规定,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在刑事案件立案以后一审宣判前提起;没提起的,可在刑事判决生效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若刑事被害人不提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也不另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还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民法通则》单独提起民事诉讼。故刑事被害人可以提起三类民事诉讼:一是附带的;二是另行提起的;三是单独提起的。

一、刑事被害人提起的三类民事诉讼时效规定

根据诉讼类型的不同,《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分别规定了不同的诉讼时效。

(一)附带的民事诉讼时效

附带民事诉讼的时效为 “刑事诉讼程序过程中”,包括从侦查、审查到审理等阶段。根据《刑法》第87条的规定,犯罪经过一定的期限就不再追诉,即不能发起刑事诉讼程序。追诉期限是根据法定最高刑确定的,有5年、10年、15年和20年之分。但《刑法》第88条规定了两个不受限制的例外:一是公检法立案后逃避侦查或审判的;二是被害人控告,公检法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

追诉期限不同,附带民事诉讼时效不同,理论上可及于某个特定犯罪整个追诉期限,特殊情形下可不受限制,直至刑事判决生效。

(二)另行提起的民事诉讼时效

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时间为“刑事判决生效”后。根据《解释》第89条的规定,该期限不能及于犯罪的追诉期限,始于刑事判决书生效之日,不能及于侦查、审查、审理期间,但刑法、刑诉法及解释没有规定截止之日。

(三)单独提起民事诉讼的时效(普通民事诉讼时效)

《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单独提起民事诉讼时效一般为2年。第136条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为1年。结合第137条规定,可知单独提起民事诉讼的期间为1年或2年,且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超过20年一般不予保护。

二、刑事被害人提起的民事诉讼的时效冲突

由于时效规定不同,导致以下4种类型的被害人提起的民事诉讼时效的冲突也带来相应的司法适用困境。

(一)另行提起的与单独提起的民事诉讼之间的时效冲突(类型1)

另行提起的与单独提起的民事诉讼时效冲突主要原因是前者没有截止之日的规定。

案例一:被害人李某于1999年7月3日被王某殴打(轻伤),在刑事诉讼程序过程中,李某换了手机号码,公检法均无法联系到他,2001年10月3日A法院对王某故意伤害罪立案,10月15日判处其有期徒刑1年,10月26日生效。2002年3月1日,李某才听说王某被判刑,遂向A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对李某的诉讼应否受理,陷入分歧。观点一,李某另行提起民事诉讼,在刑事判决生效之后,因没有截止之日,故应受理。观点二,该案系单独提起的民事诉讼,超过了一年的诉讼时效,故不应受理。

(二)附带民事诉讼与单独民事诉讼的时效冲突(类型2)

由于刑事诉讼过程的非公开性,法院有时也难以弄清案件是否处于刑事诉讼过程中,导致单独提起的民事诉讼先立案,刑事后立案的现象,引起附带的、单独提起的民事诉讼的时效冲突。

案例二:被告人岳某(15岁)于2009年7月3日伙同赵某(14岁)抢劫被害人程某(致轻微伤)。因公安机关曾多次表示岳某、赵某系未成年人而不立案,程某于2010年5月8日在B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该案未审结,2010年9月6日B法院收到被告人为岳某、赵某,被害人为程某的刑事案件并立案。

对程某能否再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陷入分歧。观点甲,程某已单独提起民事诉讼,无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观点乙,程某单独提起的民事诉讼未审结,可先撤回,再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观点丙,法律未禁止程某先撤回再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但这样浪费司法资源。观点丁,若不允许程某先撤回再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则会侵犯其合法权益,其本可通过再提附带民事诉讼延长诉讼时效。

(三)附带的与另行提起的民事诉讼时效冲突(类型3)

附带的与另行提起的民事诉讼时效没有重合部分,一般不会发生直接的冲突,但偶尔也会发生间接冲突。

案例三:2007年4月23日,被告人宋某用刀扎伤被害人许某、田某,C法院于2009年1月5日刑事立案,许某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田某表示另行提起民事诉讼。但许某要求进行伤残鉴定,后其人与宋某的辩护人又各两次要求调取证据,导致多次延长审限,至2009年10月21日一审审结,后许某、宋某上诉,至2010年3月14日判决生效。其后田某才另行提起了对宋某的民事诉讼。

这一现象对田某是否合理,有两种观点。观点一,由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只能在刑事判决生效后,田某只能等待,也就是在被扎伤近3年后才能另行提起,这十分不合理。观点二,由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时效保障,被害人田某仍能提起,不存在不合理。

(四)附带的、另行提起的和单独提起的民事诉讼的综合冲突(类型4)

案例四:姬某于2009年7月30日猥亵了被害人王某,致王某身体受损并致间歇性精神病。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多次延长侦查期限,于2010年6月15日移送审查,期间又经三次延长,因证据不足,检察院于8月15日作出不决定。2010年8月17日王某的监护人在D法院对姬某提出人身损害赔偿并要求赔偿精神损害。

对被害人王某提起的民事诉讼及其诉讼请求,能否支持,分歧很大:观点一,王某单独提起的民事诉讼超过一年的诉讼时效,不应当受理。观点二,王某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不受一年诉讼时效的限制,应予受理。观点三,王某另行提起的民事诉讼不受一年诉讼时效的限制,应予受理,但精神损害赔偿不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不能支持。观点四,因不,故应将2010年8月15日作为计算单独提起的民事诉讼时效(一年)的起点,王某的诉讼可受理,并可支持精神损害赔偿。

上述三类民事诉讼时效4种类型的冲突是客观存在的,而认识不同,会导致司法实务中的不同做法,从而引起“相似案件,不同处理”的现象。

三、刑事被害人提起的民事诉讼时效冲突的解决

为合理解决三类民事诉讼时效冲突,全面保护被害人的人身财产权益,提出以下几条解决途径:

第一,充分利用先刑后民审理制度。为避免拖沓导致附带的与另行提起的、单独提起的民事诉讼时效冲突(冲突类型3),可充分利用《刑事诉讼法》第78条规定的先审刑事后审附带民事制度,甚至可以再合并审理相关联附带的、另行提起的以及单独提起的民事诉讼。这样可以实现相关民事纠纷的全面解决。

第二,对获得公检法确认的刑事被害人提出的民事诉讼一律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通过一定程序,对被害人进行身份认定,对被害人提出的民事诉讼,一律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这样从根本上消除因公检法三机关侦查、和审判活动导致的被害人单独提起民事诉讼时效消灭问题,彻底解决附带的、另行提起的与单独提起的民事诉讼时效之间的冲突(冲突类型1、4)。

第三,完善立法,在附带民事诉讼中支持精神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消除三类民事诉讼的范围差异(冲突类型4)。单独提起的、另行提起的民事诉讼之所以大量出现,原因在于对精神损害赔偿请求的支持,而若能将该请求也纳入附带民事诉讼范围,则可以消除被害人权益差别对待问题,从而实现被害人权益平等保护。

第四,给被害人以充分的选择权。虽然被害人的选择可能浪费司法资源(冲突类型2),但也要充分保护其自由选择权,避免在审理过程中导致被害人“二次受害”。必要时可以加大调解力度,推行刑事和解,使被害人的损失得到充分弥补。

参考文献:

1.孙长山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载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编《刑事诉讼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第107、108、109页,法律出版社2009年10月第一版。

2.李兵文:《的理解与适用》,载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编《刑事诉讼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第340、341、342页,法律出版社2009年10月第一版。

3.熊选国文:《的理解与适用》,载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编《刑事诉讼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第343、344、345页,法律出版社2009年10月第一版。

4.李红江文:《的理解与适用》,载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编《刑事诉讼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第346、347、348、349、350、351、352页,法律出版社2009年10月第一版。

上一篇:男性性权利保护的立法完善 下一篇:浅析刑事司法内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