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的中国货币政策思考

时间:2022-06-27 07:43:26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的中国货币政策思考

摘要:在本次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在较长的时间内,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作为一种以生产为主要特征的经济体,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会在较长时间内对中国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对美国危机后执行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根据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式对未来中国货币政策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中国货币政策;通货膨胀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0-01

一、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在本次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中,美国联邦储备系统为了应对危机状况,除去采用传统的政策实现贷款规模的改变外,还对货币政策进行了2次的量化宽松操作:第一次是从2009年3月份持续到第二年的11月份,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推出了几种非常规形式的信贷便利,如启动了在规定日期的拍卖便利等;第二次是在2010年11月份,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宣布至2011年6月份,将认购六千亿美元的长期国债,并使基金利率的实际水平维持在0%到0.25%之间,这标志着美国开启了第二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操作。

美国进行了2次对货币政策的量化宽松操作,直接使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所拥有的资产规模出现了大幅度的提升,数额从危机爆发前的八千亿美元一下子提高到了近3亿美元。从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所拥有的资产数额来讲,其资产的总负债数能够在危机过后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但是,需要看到的是,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执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以美观全球战略作为立足点的,现在在美国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的情况下,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新增加的证券资产基本都属于国债等长期资产,其短时间内不可能出售其所拥有的长期国债。可以说,美国货币收紧政策在实际上来说还属于虚无缥缈的事情,特别是为了使当前美国国债危机状况得到缓解,将不排除美国出台新货币宽松政策的可能性。

二、中国货币政策的思考

当前,在把控制通胀作为最主要任务的背景下,自2010年起,我国一直实行了强度较大的货币紧缩政策,因为美国执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当前中国经济整体结构的转型是造成我国通货膨胀的最为主要的两个原因,所以想要依靠对总量的紧缩来使问题得到解决时非常困难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货币政策整体的发展方向应为中性,需要把结构调整和总量调控放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加以重视。

货币政策不应该一直紧缩下去,货币政策的发展方向应为中性的。

我国的货币政策不适合继续紧缩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国内经济与内外均衡这两个方面。

从当前国内的经济形势来看,首先,在执行了一段时间的紧缩货币政策以后,基本使危机爆发后因宽松货币政策所导致的信贷及货币过高的增速情况得到控制,所以紧缩货币政策执行的基本目标已经实现,再者,提高利息很难对属于成本推进类型的通货膨胀产生效果,如果不断加息,就会形成对经营企业更大的压力。可以说执行紧缩性货币政策能够对价格的实际水平形成双向影响,适当的增加属于短期利率范畴的紧缩性政策,能够通过总需求量的降低来使通过膨胀加降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自身的接待成本同样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增加。

从当前国内的内外均衡来看,我国当前执行的紧缩货币政策同美国所执行的两款宽松的货币政策完全相反,这就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首先会容易造成热钱的流入,导致中国外部失衡的加重,而且会导致国内通货膨胀的恶化,使金融风险提升。热钱效应属于中国进行宏观调控的难点所在,同样是国际社会上的一个敏感问题。人民币同美元等几种主要货币之间有着非常明显的利差,并且随着最近的几次加息操作,就会使热钱套利的空间被无限放大,这就必定会导致投机炒作的加剧,形成对金融风险控制的不利影响,特别是楼市、人民币以及股市的泡沫风险。再者,会使人民币升值,对美元的汇率提高,对贸易出口形成不利影响。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升值对中国商品外销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逐渐显现出来,2013年8月份我国商品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6.8%,但是与市场的平均的预期值相比,低2.9个百分点,与7月份的增幅相比低6.7个百分比。

从对总量的调控来说,需要把货币政策当成是稳定的手段,而不是调节过度通胀以及远离经济衰退的工具,从当前中国货币及信贷总量方面最大的不确定性是外汇占款数量的提高。所以,从对总量进行控制的角度考虑,货币政策需要采用总量对冲的方法,在短期性的具有投机性质的资金进入的时候,通过对冲方法使之不会在中国实体经济中肆意的泛滥,尽可能的降低异常流动资金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冲击与影响。

本次全球经济危机中的重要特点就是在较长的时间内,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作为一种以生产为主要特征的经济体,将会在较长时间内对中国产生不利的影响。我国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需要对货币政策进行一系列的调整,使之与自身的经济发展相适应。在未来的发展中,不能一直执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要把中性的货币政策调整方案作为我国未来货币政策调整的方向,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证券、信贷市场,使之真正成为我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

参考文献:

[1] 郭利.浅析中国当前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J].华章,2012(25).

[2]张国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局限性及中国的应对策略[J].江西社会科学,2012(11).

[3]李会云.美国推行Q3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J].商,2012(11).

[4]本·伯南克,康以同.美联储的信贷放松政策及其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J].中国金融,2009(07).

上一篇:从城中村视角下看农村问题 下一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共财政革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