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27 04:05:02

如何实施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带来了许多全新的教学理念,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如何组织和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是摆在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面前必须思考、研究和解决的紧迫问题。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它既是教学理念的载体又是教学实践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思路和设想。

教学设计是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它综合了教学过程中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将运用系统方法的设计过程加以模式化。

根据新课程理念并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应该也有所改革、有所创新。

一、整合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对象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归纳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相互渗透、有机联系的维度。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教师随之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另外,要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以往的信息技术水平、能力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些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反之则需要详细地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确定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任务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知识载体,教学目标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内容才能体现出来。教学内容必须体现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并结合当地教学设施硬件和软件的条件等。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要求,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目的是让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信息获取、加工和表达的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所阐述的学习就是基于真实问题情景下的学习,学习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问题构成了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信息技术新课程也强调要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强调学生在“经历”和“体验”过程中达到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构建学习任务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原则:1.要具有可操作性;2.要涵盖教学目标所定义的知识点;3.要符合学习者的特征;4.要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在“风光顺义――有效获取信息”这个教学案例中,我设计通过获取顺义旅游景点的相关信息,制作展示顺义风光的电子作品,让学生既学到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巧,又了解顺义旅游业的发展和建设情况。

三、组建学习资源,创设学习情景

学习资源是指所有用来帮助学生学习的资源,学习资源是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有力保障,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资源分为两类,其一是数字化资源,如教学软件、专业资源网站等;其二是非数字化资源,如图书、报刊、录像等。教师应密切结合教学实际,收集、组织、开发必要的教学资源,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资源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为学生设计常用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巧、常用的搜索引擎、各种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网民在网上获取信息常用的方法,以及知识产权和合法信息等相关学习资源。

学习情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以此为支撑物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同时支撑物的表征、视觉本质又促进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协作学习,驱动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

四、制定学习策略,选择教学方法

学习策略是指为了支持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而安排学习环境中各个元素的程式和方法。其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从整体上来讲,学习策略分为三类:1.主动性策略;2.协作式策略;3.情景性策略。学习策略要在充分考虑学习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及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制定。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为重点,运用分组教学,在教师的激励下,通过情境创设,以及学生的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达到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的目标。

教学方法是影响学习方式的形成、完善及改变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发扬学生学习方式的长处与优势,弥补其劣势和不足。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条件等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五、构建互动课堂,开展教学评价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评价是修改的基础,是教学设计成果趋向完善的调控环节。通过客观的、科学的评价,教学设计工作将不断得以检验、修正和完善。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教学评价要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并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为了作好教学评价,我们可以利用“电子学习档案袋”将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记录到档案袋中,如:学生的 发言情况、学生的协作学习情况、作品评价情况、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

综合上述,新课程结构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还是个刚刚开发的新领域,值得我们进行长期的探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必须着眼于使教材逐步完善、教法逐步改进、考核逐步规范,而这些都需要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探索、及时总结经验以走出误区,培养出具有高信息素养的合格人才。

上一篇:关于中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及对策 下一篇:跳马练习中畏惧心理的形成及消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