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点燃语文学习兴趣之火

时间:2022-06-27 06:53:30

阅读点燃语文学习兴趣之火

【摘 要】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让学生喜欢读书、多读好书,应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语文教师应激发、引领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在于能否有办法去点燃学生心中的那把兴趣之火。

【关键词】阅读兴趣 阅读习惯 阅读方法 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3-0095-02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就是“爱之”,“爱之”即对之感兴趣!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语文课堂这个问题也只能靠“兴趣”来解决了。多年来,笔者在培养学生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方面作了许多探索和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抓住学生心理,激发阅读兴趣。

首先应该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因为他们刚入学,认识的字不多,如果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学生反而失去了兴趣。因而老师就要好好地引导他们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籍,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是哪些读物,做到心中有数,低年级的老师此时充当的角色便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和学生一起阅读,不但要“引”而且要“激发”学生内心的感受,让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例如我给学生讲十二生肖的故事,最后我说:“为什么老鼠要排在第一位呢,它那么小,还怕猫。”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这时我说:“想不想知道结果呢?”学生纷纷要我讲,我却故作神秘地说:“想要知道答案,《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里有哦。”这时老师可以发给他们拼音版的故事阅读,此时学生们读得可起劲了。

二、培养阅读习惯,终生受益。

好的习惯让人终生受益。我从学生初一时就开始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指导:

1.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

初中生负担重,作业多,学生反映没有时间读书。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要养成随时翻阅书籍的习惯,坚持每天挤一点时间,读一篇或半篇文章。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受到一种阅读氛围,促进学生的自觉阅读。

2.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文中进行圈点勾画,做批注,好的句子、段落、篇章,要求学生摘抄,感受较深的要求写成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定期让学生们交流,互相学习,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每周两节阅读课,我都要带头阅读,并专门指导学生如何做笔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求学生把动笔和阅读结合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鉴赏力,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指导学生养成用“心”读书的习惯

只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书读得再多也不会有收获。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就是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就是用“心”去读书。

三、科学阅读,探究创新。

课外阅读是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是最常用的方法。“书海无涯”,课外阅读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因此,要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同时,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思考。

2.摘录与随感相结合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段摘录下来,学以致用。“新课标”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求学生具有探究性阅读和创新性阅读的能力。特别是阅读完名著之后,要思收获,谈体会,发表见解和主张。要做好这一点,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写好读后感。我就要求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要设置篇目、作者介绍、文笔精华、读后感悟等栏目。

3.交流与讨论相结合

每星期的两节阅读课快结束时,我总是留十分钟,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阅读情况,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交流心得。这样,有利于学生互相合作,取长补短。

四、推荐优秀课外读物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能力,思想状况,选择适当的有益于学生的读物。

1.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巧妙构思,让课堂成为一个灵动的阅读场所,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语言文字的魅力之中。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相关知识的介绍,会使学生感受到课外知识的趣味性,而要获取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与课文相关的书。这些书可以进一步充实课文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不同程度的迁移拓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比较能力。

2.中外名著

这类作品主要是指新课标推荐的读物。读这类书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优秀报刊

如《中学生博览》、《读者》、《中学生阅读》等,这些报刊中所包含的文章大多是精选美文,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对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五、课内课外相结合,感受读书之乐。

当学生有了阅读的冲动,老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有效时间渗透一些读书的方法,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方法。例如,当我们教一些朗朗上口的课文时,就可以指导学生畅快地读,还有一些诗词也可以用此种方法,让他们记得牢。另外,老师可有计划、有目标地配合教科书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书籍,制定每期的读书目标,推荐学生喜欢的书目,安排充足的时间阅读,利用周边有利的环境,如书店、超市的书柜、网络或者学校的图书馆、班上的读书角,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从入学就感受到校园的书香气息,还可以在同学、老师交流中找到好的读书方法。

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开展演讲、辩论、座谈会、征文等交流活动激活了学生的心理状态,满足了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交际性情感需求,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学生唱主角,自主地、愉悦地表达读书心得与体会。从而使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情感、审美、思维方法等多重收获。

讲台只有三尺,但对于教学研究却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入了门,用到点,师生双方就可获得“双赢”,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正如韩愈所说:“我只是刚到入门处,悟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点滴之法。相信更为有效的方法还在后面,而真正进入,总是在等待着有志有心之人进一步挖掘和开发。”

参考文献

1 熊寿喜、黄国爱.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与分析[J].江西教育科研,1994(03)

2 罗长娟.审视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4(03)

3 梁玉芝.中学生课外阅读之我见[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0(03)

4 罗庆华.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例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25)

上一篇:探讨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下一篇:语文教学让“阅读”去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