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探究式教学的误区及建议

时间:2022-06-26 09:50:56

数学探究式教学的误区及建议

摘 要: 新课标倡导的探究式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是很有帮助的,但部分教师在认识与操作层面上存在着不少误区,甚至严重违背了探究式学习的本质意义。

关键词: 数学探究式教学 误区 建议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在学科教学中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数学探究正日益成为中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对改变广大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如何运用数学探究方式存在一些误区,现笔者就其中几个普遍而又重要的问题谈些看法,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关注与探讨。

一、误区

(一)选题――什么问题都探究,数学探究是教学唯一的方式,探究可以脱离教材中所要学的内容。

开展数学探究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如何选择探究的问题,可以说,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好教师对选题是十分注意研究的,课堂上的选题看似信手拈来,实是苦心经营,他们在课前花费了大量的精力。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教师对选题不够重视,课前没有认真准备,缺乏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探究性问题的提出显得很随意,什么问题都要求学生去探究一番,像将启发式教学异化为满堂问一样,数学探究有点随便“探”的味道了。

数学探究的研究表明,探究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过程都必然是探究性的,开展数学探究的重要条件是选题或学习的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难度,探究的问题具有新颖性,否则就没有探究的价值。也就是说,数学探究中要求学生探究的问题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而不是漫不经心的发问。不同教师教的同一内容的课,由于选题设问不同,学生课堂探究的效果迥异。由此可见,新的问题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学生不仅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而且提出了具有探究价值的新问题,这正是数学探究所追求的课堂状态,是数学探究和课堂生活充满活力的表现。选题是数学探究的核心,设问是数学探究的关键,开展数学探究切忌随意选题,信口发问。

(二)过程――重形式轻主体,只有学生参与动手的学习活动才是探究性的,数学探究就是学生自主活动无需教师参与。

数学探究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的,探究问题确定之后,课堂教学的重点便是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讨论,寻求多渠道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在数学探究中,讨论是课堂生活常态,小组学习或合作学习是学生开展数学探究的主要途径。在教学调查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的情景,说明教师对讨论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并不陌生,但是只要用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热闹的形式掩盖下的是空洞的内容。一般来说,课堂讨论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是: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于是学生迅速地交头接耳,几分钟过后,教师说停,教室顿然鸦雀无声,这时教师要求各组选派代表发言,学生交流之后,教师归纳总结(实际上是公布正确答案),整个过程就此结束,教学转入下一个环节。这样的讨论几乎流于形式,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进去,热闹的是课堂气氛,冷却的是学生思维,所谓交流也只是好学生的话语霸权。

由此可见,在数学探究中,教师普遍缺乏有效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讨论或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一切教学改革得以成功的根本条件,也是生本教育与师本教育的根本区别。我们提倡开展数学探究,不是为了形式的花样,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数学探究十分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和作用,要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探究的各种活动过程,特别强调主体性,反对花架子。

(三)评价――重认知轻情意,只要学生提出问题才会产生真正的探究。

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发展。数学探究的宗旨,正是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动地获取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最终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对数学探究效果的评估必须符合数学探究的宗旨,既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更重视学生的情意发展状况,着眼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但是,由于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学校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仍然重认知轻情意,重科学轻人文,考试分数压倒一切,而对学生的探究兴趣、学习态度、科学方法、创造精神及情感价值观等情意方面的发展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可操作的评价方案,这就严重地限制了开展数学探究的空间和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使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情意发展不能和谐地统一起来。因此,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一方面教师在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数学探究焕发了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学校、教师评价学生的法宝仍然是考试和分数,很少考虑学生的情意发展因素,即使是对某一具体课例的评价,大家关注的不是知识就是能力,偶尔提及学生的情意,也只是轻描淡写而已,远不是评课的重点。

二、建议

如何避免走入数学探究中的误区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建议如下:

(一)教师应努力成为数学探究课题的创造者,有比较开阔的数学视野,了解与中学数学知识有关的扩展知识和内在的数学思想,认真思考其中的一些问题,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提高数学能力,为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并积累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资源。

(二)教师要成为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数学探究课题的案例和背景材料;引导和帮助而不是代替学生发现和提出探究课题,特别应该鼓励和帮助学生独立地发现和提出问题;组织和鼓励学生组成课题组合作解决问题;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查阅相关的参考书籍和资料、在计算机网络上查找和引证资料的习惯;一方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建立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用各种方式寻求帮助;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平等的合作者,教师要有勇气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究。

(三)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鼓励学生创新的同时,允许一部分学生可以在模仿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数学探究的结果以课题报告或课题论文的方式完成。课题报告包括课题名称、问题背景、对事实的观察分析、对结果的猜测、对结果的论证、合作情形、对探究结果的体会或评论、引证的文献资料等方面。

(五)可以通过小组报告、班级报告、答辩会等方式交流探究成果,通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讨论来评价探究学习的成绩,评价主要是正面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劳动,同时也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六)数学探究报告及评语可以记入学生成长记录,作为反映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资料和推荐依据。对于学生中优秀的报告或论文我们应该给予鼓励,可以采取表扬、评奖、推荐杂志发表、编辑出版、向高等学校推荐等多种形式。

(七)教材在适当的章节应该提供一些数学探究课题的案例和背景材料,可以提供一些由学生完成的数学探究的案例,可以为教师指导数学探究学习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总之,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师生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提供了机遇,在机遇中也孕育着责任与挑战。因此,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课程的探究者和发展者,在探究活动中,通过师生交往和对话这种特定的情景中,实现对教材的再加工、再构建,进而实现课程的开发与创造。

上一篇:艺术生数学学习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 下一篇:突出数学本质,创设计算情境